沿途风景
早上9点,从花江镇出发,我向着自己的驻村之地前行。沿途,陡峭的岩石与山峰并存的景象,让我意识到这里要发展得下硬功夫。
美丽的莲花村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我对这里的认识开始慢慢加深。路途中,我惊讶地发现目光所及的土地里都种满了农作物。在村里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的当下农村,土地大多撂荒,我看过不少草长得比作物还高的稻田,但在从花江镇到莲花村的路上,田地打理得十分整齐。镇上的干部说,有些土地是年轻人种的,有些是在家的老人种的,老人们哪怕劳力不行,少种一点,也不舍得让地里长满杂草。只有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看着一畦畦长得青青翠翠的秧苗,我想,这里的人必定是敬畏和爱护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的。
莲花村村委会
一个小时后,我来到了自己驻村的地方——关岭县花江镇莲花村,我本以为这里会种满莲花,村支书罗开基知道我的想法后笑着摇摇头告诉我,“莲花”是布依语里竹子的发音,这里没有莲花,却有着遍布全村的斑竹。
驻村记者和驻村第一书记龚远设在交谈
我对莲花村的第一印象只有一个字:热!平均海拔600米的河谷地带,让这里提前进入了酷暑模式,驻村第一书记龚远设说,这里从5月底开始,温度就已经攀升到30度以上,今天的气温在35度左右。这样的天气除了带来炎热,其实也给当地人带来了发展的希望。
驻村记者了解村里发展情况
吃过午饭,龚书记就直奔主题领着我到村里的产业带——火龙果、李子种植地里去看看。火龙果和李子是村里的支柱产业,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有2亩以上的李子树,再过一个星期,莲花村的四月李就要成熟了,龚书记说,现在全村种有3500亩左右的李子,由于气温高,莲花的李子比市面上其他地方的李子成熟得快。上市早就意味着价钱高,1亩李子可以给当地人增收3千元左右。靠着火龙果和李子的种植,莲花村彻底告别了从前“一半包谷一半饭,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生活。2016年,莲花村整村脱贫,现在他们朝着小康的路子前进。
漫山遍野的李子树
罗开基说,哪怕就在五年前,他们都不敢想象现在的生活。在村里四处闲逛,不论是街边的太阳能路灯、还是3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抑或是老树下纳凉的村民的笑脸,都让我感叹,曾经每个人都不敢想象,可现在又充满了想象,希望的种子早已扎根在了莲花的土壤。
记者的镜头对准了成熟的李子
太阳能路灯
合作社种植的火龙果
(贵州综合广播记者 汪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