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14日,记者从市旅发委获悉,安顺旅游产业迎重大利好消息,国家旅游局于6月13日公布了 “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21个城市名单,安顺市名列其中,是贵州省唯一入选城市。
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是我国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旨在通过先行区建设来推动旅游业改革创新。获批的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将进一步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旅游产业制度、旅游政策措施等方面先行先试。
今年3月刚出台的《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国家旅游局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对先行区建设予以积极支持,并依托中国旅游智库、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中国旅游研究院等提供智力支持。对旅游改革取得较大突破、形成较大影响的先行区,国家旅游局给予适当形式的表彰与奖励;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难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国家旅游局建立专题会和交流机制,支持各先行区之间相互开展交流学习,对各先行区的经验做法及时进行宣传推广。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市旅游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综合实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旅游作为安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资源,各项改革工作均围绕旅游发展做文章,相继研究制定了系列改革措施:——率先在全省编制完成《安顺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旅游业战略定位新突破:——率先在全省出台全域旅游“1+N”配套政策文件,指导全市全域旅游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率先在全省成功探索“大管委会”管理模式,整合黄果树、龙宫、屯堡景区,组建黄果树旅游区工(管)委,构建“大黄果树”发展格局,实现规划、建设、营销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
——率先在全省挂牌成立全域旅游法律服务中心,并设立旅游警察、旅游法庭和综合执法局,推动旅游执法与各部门执法的相互衔接,形成旅游综合执法强大合力。
通过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我市初步实现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品业态融合深入、市场影响日益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等预期目标。“十二五”以来,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6亿人次,年均增长28.4%,旅游总收入1312亿元,年均增长29.8%。2016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5408.28万人次,同比增长38.6%;旅游收入545.96亿元,同比增长44.3%,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
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我市早在2016年就着手申报工作,制定改革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250亿元,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19亿人次,旅游业GDP综合贡献率达到18%,带动10万以上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明确五大重点改革任务:推动旅游规划与各行业规划“多规融合”机制取得突破,全面优化大旅游格局;推动旅游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取得突破;推动旅游考核机制取得突破;推动旅游精准扶贫机制取得突破;推动旅游整体形象营销取得突破。
按照全域景区化的标准,推动旅游规划与交通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土地规划“多规合一”和“一张图”,按照山地全域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扶贫攻坚示范区的发展定位,着力构建“一核吸引、三极支撑、一环整合、组团发展”的空间格局,即以山地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为内涵,以大黄果树国际精品旅游区为吸引核;以主城区都市休闲游憩区、大屯堡文化旅游区、格凸河生态旅游区为三极支撑;以G60、安紫高速、沪昆高铁等旅游通道为旅游环;串联及辐射紫云果林庄园、紫云坝羊万亩休闲茶园、关岭花江、关岭地质奇观、镇宁马场低空旅游、普定山地休闲、平坝乡村避暑旅游、九龙山-山京山地避暑度假、开发区三线文化创意、北盘江休闲农业度假等十大组团。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形成“核+圈+廊道+节点+细胞”的全域旅游网状模型。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规划系统引导价值,打造“多规合一”规划发展模式,以新经济融合共享的理念,全面推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体旅融合、城旅融合、多产融合,将全域旅游发展贯彻到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各类规划中,探索一条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产业融合带动效益显著、旅游产业率先起步带动各项事业协同进步的全域旅游发展路子。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功能、提升旅游综合治理与发展能力的主要举措,实现一业多效、一业多能。
继续巩固好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重点客源市场的区域合作,不断建立完善务实高效、互惠互利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加强与港澳台、东南亚等境外市场和京津冀蒙等国内市场的合作,组建“贵州西部区域旅游联盟”,建立旅游营销共推、资源共享、市场联动合作机制。
深入实施“旅游+农业”行动计划,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等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大力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培育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实施旅游扶贫“百千万”工程,建成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寨100个、打造乡村旅游重点建设经营户1000个、吸纳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10万人,区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区域内30%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实现脱贫。
当前,我市正在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成功获批国家级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为我市全域旅游迎来又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我市将抢抓这个机遇,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在综合改革中走出一条符合中西部地区发展旅游的新路子,为全国旅游业改革起到示范作用。(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古宇)
相关链接: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名单20个(2015年12月公布)
青岛市、武汉市、保定市、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淮安市、连云港市、湖州市、黄山市、鹰潭市、咸宁市、乐山市、资阳市、克拉玛依市;沂南县、栾川县、武隆县、韩城市、敦煌市。
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名单21个(2017年6月公布)
丽水市、中卫市、门头沟区、西安市、大鹏新区、南岳区、沈阳市、万盛经济开发区、腾冲市、凉山州、安顺市、平江县、大理市、蓟州区、赣州市、崇明区、池州市、长春市、巴马县、大同市、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