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精准扶贫驻村行”。连日来,贵州综合广播记者汪汐在关岭县花江镇莲花村开展驻村蹲点采访,和当地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记录当地脱贫攻坚的点滴变化,讲述干部群众决战贫困的动人故事。这几天,连续的降雨天气让关岭县花江镇莲花村一扫炎热的同时,也给村里的老旧危房带来一定安全隐患。村干部们冒雨一家家走访,了解仍然居住在危房里的村民情况,共同商量如何帮助村民实施危房改造。让我们跟随驻村记者汪汐一起去看看这个村子里的雨天故事。
梁昌忠家
早上八点,莲花村持续了一晚的降雨依然没有结束,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冒着滴滴点点的雨珠,村支书罗开基和村副主任罗开富向坡雾组村民梁昌忠家走去。
村支书罗开基正在查看梁昌忠的房子
梁昌忠一家六口人挤在50平米的土墙房里度日,由于年久失修,房屋多处破损。可是按照规定,要申请国家补助,必须满足一定的修建面积,算下来,还需要梁昌忠个人再添一万块钱左右。苦于拿不出这笔钱,无能为力的梁昌忠只能守着破旧的泥巴房过日子。
梁昌忠家屋顶上的漏洞
梁昌忠:【出录音:是泥巴房,坏了就补,这半边是补的,那半边本来是三间的,下大雨一塌下来剩两间了。这点下大了这点漏拿盆接,那边漏拿桶接,没钱就整不起咯。】
梁昌忠家墙上的裂缝
下雨天接雨的盆
梁昌忠的情况,村副主任罗开富一直放在心上。上个月,他将梁昌忠的房子拍照重新做成资料上报给了花江镇社会事务办,将他列为村里的危房改造户。考虑到梁昌忠家经济困难,便把修房面积的要求做了适度调整,为其申请了35000元的危房改造资金。有了这笔资金,梁昌忠的房子今年就可以动工改造了。
罗开富:【出录音:按原来上面的文件一个人口必须要有18个平方,他6个人口就是100多点。后来去镇上和领导反映,有一部份人的确恼火,就像他这种,没得钱补的,肯定就修不起。后面又把这个指标减下来,一个人口最低13个平方,35000块钱、80个平房是能够修的。】
王忠华家原来的土房
王忠华新修的砖瓦房
从梁昌忠家出来,村干部们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曹子组王忠华家。王忠华的老屋修建于七十年前,是老式的木质框架结构,时间一长,房屋主体构架倾斜,安全隐患大。去年底,靠着村委会申请到的危房改造资金,王忠华一家搬出了危房。
王忠华:【出录音:以前我家就在上面那个烂房子,是泥巴房,屋里全部被水淹了,只有天干的房子,没得落雨的房子的,经济不到位。干部帮我申请的嘛,就依这个国家补这点,来把它整起了。】
记者采访王忠华
安居才能乐业。如今,王忠华开始筹集资金,琢磨着搞点养殖业让日子越过越好。
村主任罗开基询问王忠华发展想法
王忠华:【出录音:想喂点猪,喂几十个,慢慢整个规模。】
一家家走访完,天色已经渐渐变晚,雨也慢慢停了下来。走在回去的路上,村支书罗开基回忆说,2014年以前,莲花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水电路汛都不畅通,房屋大多都是危房。一到雨季,村支两委的心都是悬着的。现在,随着村民发展意愿的提高和相关配套政策的扶持,村民们渐渐告别了以前“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日子。
罗开基:【出录音: 2014年过后,莲花村通村公路通了过后,再加上国家危房改造的政策,目前莲花村还剩下的危房有20户,就是一些7、80年代修的,整体情况不是很严重,但是我们都把它列为改造的这个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