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西秀区宁谷镇,主干道往东约两公里处的一座自建房,一楼商铺里摆放着各种根雕艺术品,商铺内正对面的墙上挂着的两个傩面,更增加这个店铺的古朴和神秘。一位青年在两个大傩面下悠然地品着上好红茶,他便是这个店铺的主人——鲍波,一位不走寻常路的民间艺人,是从事屯堡木雕中最年轻的。他在前人的基础上,独创脸子雕中的精小雕,并因此作为西秀区屯堡木雕的代表,参加5月在深圳举行的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29岁的鲍波原是西秀区刘官乡周官村人,与父亲相依为命。由于父亲及亲人大多从事教师行业,从小父亲也希望他能成为一名老师,过着安定的生活。
在报考大学时,他听从了父亲的意愿,成了贵州师范大学体育系的一名学生。然而向来倔强叛逆的鲍波,并没有按照父亲的设想,走完计划中的人生,大一上学期,他放弃了学业,追寻心中的屯堡木雕艺术。
“从小在村里,看到老爷爷雕这个就很喜欢。”鲍波告诉记者,由于受到村里人的影响,木雕艺术就在他心里渐渐生根发芽。
面对鲍波的选择,父亲虽有万般不愿,但依然默默支持着他,不仅帮他联系老师,经济上给予最大的扶持,甚至放下面子到儿子老师家下厨,他从没有怨言。
看到父亲的支持,鲍波按下决心:一定在屯堡木雕上创出一片天地!
随后的两年间,从西秀区到紫云县,又到普定,他寻遍全市大大小小的木雕师傅,四处“偷师学艺”。
2012年,鲍波辗转回到周官学雕刻,由于手艺已经熟练,他领到了第一份真正的工资1800元。
正当他准备大干一场时,不幸降临到他身上,在雕刻时左腿受伤。说到这里,鲍波提起裤脚,长长的疤痕触目惊心。在父亲的支持下,鲍波采购了第一批自己的雕刻工具,在家“闭关”一年。
2013年,鲍波结婚后来到宁谷,成立自己的木雕公司——新新创意木雕坊,经过1年的经营,2014年他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也是在这一年他开始在各项比赛中崭露头角。
然而,公司的经营并没有他想象的那般一帆风顺,为了维持公司经营和家庭开支,鲍波不仅贷款,甚至去给别人打工来维持生计,从而设计出更优秀的产品。
“敢创新就有路!”说出这句话,鲍波目光坚定,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他攻克各种难题,成功创造了脸子雕刻中的精小雕,雕刻出来的脸子与大拇指般大小。
鲍波拿出珍藏的小雕成品,向记者一一展示,有的脸子雕刻在勺子手柄顶端,有的做成脖子上的挂件饰品,有的串成手链,这些脸子形象生动,让人一看爱不释手。
“现在雕一个要3小时。”不善言谈的鲍波说完,又开始拿起工具在操作台上对着一块黄花梨雕琢起来。
去年,鲍波的作品入选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精品,并获得博览会安顺赛区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一等奖,近期还将代表西秀区参加贵州省文创大赛。(安顺日报社全媒体王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