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关岭自治县坡贡镇兴姜村的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门边“工农联手撸起袖子战贫困、党群齐心迈开大步奔小康”两行醒目的大字显示出兴姜村合作社决战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
兴姜村现有总户数599户,2854人,其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293户,1142人。2014年至2016年共脱贫140户,621人。未脱贫户153户,521人。为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村委班子经过多次考察,结合村情实际,决定发展养殖产业,选择生猪养殖项目,在帮扶单位市总工会的高度重视下,在坡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4月25日成立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兴姜村合作社里的猪
合作社总计投资100万元,市总工会投资50万元,其中40万元为村里100户贫困户注资入股,100户贫困户不花一分钱就成为合作社的股民,10万元为村集体入股,坡贡镇平台公司注资35万元,村支两委以高铁建设厂房及土地作价入股10万元,班子成员及贫困户入股5万元。
“贫困户手里本就没有多少闲钱,我们成立合作社的目的是为了带领他们脱贫致富,而不是给他们增加生活负担,市总工会很好的诠释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出资帮助贫困户入股到合作社,增加贫困户的收入来源,村里贫困户在高兴的同时也密切的关心着合作社的运营发展。”兴姜村驻村“第一书记”韩开林向记者介绍道。
饲养员正在给猪喂饲料
兴姜村在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养猪场排污系统等设施进一步进行完善。为了生猪的健康,养殖场还专门设有消毒室且消毒设备完善,饲养人员或参观人员进入场内必须先到消毒室进行消毒,避免病菌带入。同时为了便于观察养殖场的情况,场内共安装了13个摄像头,管理员在监控室就能随时把握动态。
规范合作社运行,按要求注册营业执照,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及相关管理制度,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财务管理由自主管理向乡镇财政监督管理转变,让合作社逐步走上规范运行之路。
9月5日,对兴姜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正是这一天,经过4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将首批芦花猪全部运抵兴姜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迎来了新成员,标志着兴姜村“村社合一”特色养殖跨出重要一步。
合作社里的芦花猪
现在,兴姜村合作社共有179头猪,其中151头普通猪,28头芦花猪。这批生猪早有商家前来查看,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市总工也提早定下了部分订单,兴姜村生猪的销售一点也不用担心,贫困户就坐等收益分红。
“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才能不辜负村民的期望,为此我们发展特色生猪养殖,刚进的这批芦花猪肉质好、口感好,价格高于一般的生猪,市场价可卖到40多元每斤,发展特色养殖,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更好地带动贫困户脱贫。”兴姜村村支书李明说。
为了扩大扶贫的效果,下一步,合作社一方面扩大规模,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等到合作社的母猪产出猪崽,就把猪崽拿到贫困家养,等到猪崽长大,由合作社以市场保底价统一收购,再统一销售,贫困户只用养猪,不需考虑销售的问题。
兴姜村选择了突破,选择了创新,今天的兴姜村找准了路子,有了资金,剩下的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现在村支两委和村民齐心协力,为创造兴姜村全体小康生活而奋斗。(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石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