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文学:要为群众谋发展

2017-09-14 10:39:05    来源:   安顺日报      

   

    塘约,曾经的国家级二类贫困村,短短两年时间,变成了人均收入达万元,村集体经济增至200多万元的小康村,一举成为全安顺市乃至贵州省脱贫攻坚的村级样板。如今走在塘约村,道路宽敞、屋舍俨然;村容干净整洁、村民活力迸发……塘约的一切变化,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村支书左文学。

  2014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灾害打破了塘约的宁静,田土被淹,房屋被毁,村民损失惨重,辛辛苦苦积累的发展基础瞬间化为乌有。这场洪水让左文学深切地感受到传统农业农村抵御自然风险力量之薄弱,要发展,必须改革,走抱团发展的道路。

  发动村民,组织干部,办起“村社一体”的合作社,把各家分下去的责任田全部集中起来,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实现产业规模发展,实现土地利用价值的最大化,这是左文学面对困境深思熟虑后的第一步;第二步他计划在合作社中组建农业、运输、建设及劳务派遣等各个专业工作队,吸引村里的专业人才到工作队工作,按月领工资,不仅解决村里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能增加村民收入,减少人口外流。

  心中这样想,同样这样做。左文学开始思考,如何能让村里的合作社立于不败之地,时刻保持着发展的活力与生机,唯一的出路就是:抓基层、强基础。此后,左文学带领着全村党员干部全力夯实党组织基层基础,加强村级党组织基层建设,创造性地打出了两套“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固本强基的“组合拳”:

  第一套是对党员干部实行“积分制”和“驾照式”管理,对拉帮结派、作风不良、党性原则不强的党员,劝其退出党组织,切实提升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第二套是鼓励有大局意识、办事公道、作风正派、致富能力强的有志青年加入党组织,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为基层党组织培养“接班人”。

  “村里工作千头万绪,没有党支部‘提桶桶’,抓不好。”左文学一语道破塘约村三年巨变的核心动力——有力的党组织保障。

  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石,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塘约的巨大变化再次证明: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选好一条路子,建好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用好一套政策,面貌才能大变。”左文学说。

  三年来,左文学带领着塘约村民走以党建为引领的“村社一体”发展道路,不仅重建了家园,更是将一个国家级二类贫困村升级变化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30元,村集体经济增加到202万元的富裕小康村。

  “村民能有现在的好日子,真得感谢村支书左文学,这些年他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土地流转,种植蔬菜、水果,发展乡村旅游,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真的是一心为村民谋发展的好干部。”村民陈少珍说。

  在左文学看来,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除了进行党组织建设和产业改革,村风民俗改革和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一件大事。两年来,塘约村通过整治滥办酒席和出台的“红黑九条”,民风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然而,塘约改变村俗民风不限于此,左文学在思考了通过惩罚改善不良村风的同时,树立一些正能量与标杆,让群众有一个学习的参考和标准也刻不容缓。基于此,以“寻找最美塘约人、寻找最美塘约家庭、寻找最美塘约乡村教师、寻找最美塘约中小学生”等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在塘约行动起来。左文学表示,就是想通过此举,唤起群众对正能量、对良好风气的认可与践行,全面推动塘约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如今在塘约村呈现出一派安定祥和的局面,和谐、美丽、整洁的村容民舍交相辉映,构成了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长久富更是富。”左文学说,目前,塘约村的各项农业产业都走上了正轨,莲藕、辣椒、小瓜等各种蔬菜种植都实现了效益,下一步的发展就是要提升各种农产品种植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今年年底村里的冷链物流分拣中心投入使用,我们将实现一二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如今,塘约村村史馆、综合服务大楼、农旅山体公园、道路升级改造及美化亮化等各项新增工程施工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用左文学的话来说,塘约在未来两到三年时间,将会有一个更大的变化,将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将有更大幅度的增长、群众将有一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谈及未来,左文学告诉记者,从9月开始,我们已经着手从村里18岁到35岁的年轻人中挑选一批有志于农村事业发展的人送出去学习,专业学习新型农村产业发展和管理的职业技术,培养一批业务和管理骨干,发展我们的后备干部,为未来的发展、持久的富裕打下基础。(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斌)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