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近年来,猴场镇 4 万余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补短板、找路径、有针对、有侧重地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各“分战 场 ”的 漂 亮仗,绘就了脱贫攻坚新蓝图。
猴场镇全景图
基础建设 改善环境
在今年的“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时期,猴场镇在各村开展庭院硬化工程建设。
“原本的院坝是泥巴院坝,要不是政府支持原材料,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将院坝硬化。”平阳贫困村民姚福贤说。
“今年春季,平阳村共完成34户贫困村民的庭院硬化。”平阳村村支书罗应江说,政府负责原材料的水泥、沙子,贫困村民自己投劳,按照每户20平方米的标准实施庭院硬化项目,庭院面积超过20平方米的需要村民自己投资一部分原材料来完成。
“庭院硬化是猴场镇的精准扶贫项目。”猴场镇人大主席王琦说,2016年全镇共扶持1300户贫困户的庭院硬化,扶持资金44.2万元;今年,全镇又扶持1300户贫困户的庭院硬化,新建庭院硬化面积15000平方米。
去年,猴场镇利用精准扶贫结对帮扶项目,在平阳村修建小水池22口,扶持示范户养殖林下鸡等。为方便村民出行,在黎明村新建桥梁1座,新建宽4米的通组硬化路290米。另外,在曙光村新建杨吾桥至打耳组通组路2公里,打啷村道路扩建2公里,茶山村桥梁建设等基础设施扶贫项目。
进入“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时期,猴场镇全面开工建设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75条,217.67公里。并加快实施重点路网工程10条共计73.9公里,打通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连接路”等,以改善群众的出行环境,让群众更好地把心思放在发展生产上。
龙家田坝在建光伏电站
发展生产 助农增收脱贫
为打好脱贫攻坚战,走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之路,猴场镇四合村因地制宜、精准谋划,在该村桐麻沟组建起了一个2800平方米的生态猪养殖场。
近日,记者在猴场镇四合村生态养殖场看到,养殖场里喂养着60多头生猪,据四合村村支书岑仕荣介绍,预计到今年年底,生态猪养殖场的生猪数量将达到400头,在明年发展到1000头的养殖规模。
岑仕荣说,为让养殖场的生态猪品质更好,他们依托周边林地资源,将猪仔圈养3个月后赶到林地去放养,待放养生猪体重达到180斤,再圈养育肥出栏。该生态猪养殖场涉及四合村摆理、新寨、新堰、桐麻四个组,农户可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进行利益分成。目前,四合村生态猪养猪专业合作社共有成员51户,其中贫困户23户。
为打好产业扶贫硬仗,猴场镇按照“管好经果林、林下生态业、菌蔬助脱贫”的产业发展思路和“两种两养”的产业总体规划,抓好产业扶贫项目。积极推进林下生态鸡和生态猪产业,以平阳村、坪上村、塘贯村、腾道村、打啷村、大田村为突破点,养鸡20万羽,带动400户贫困户脱贫。在四合村、小湾村、达哈村、大田村建规模型生态养猪场,养殖生猪1500头。目前,四合村生态养猪场开始生产,打哈村生态养猪场即将建成。
依托光伏扶贫,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猴场镇整合资源在龙家田坝、尅座田坝建200亩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基地。预计今年12月建成,将带动15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每村年收益6万元以上。
在小湾村龙家田坝,记者看到数十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建设光伏扶贫电站,据了解,该光伏扶贫电站于9月12日开工建设。
据猴场镇镇长罗刚华介绍,光伏扶贫项目规划建设资金2800万元、占地130余亩,扶贫电站建成后,上方可利用太阳能发电,下方则可以建设大棚用于种植蔬菜和食用菌,预计稳定发电20年以上,每年光伏发电可带来收入38万元左右,可保证每户贫困户每年3000余元的收入,切实增加贫困户家庭的收入,加快贫困地区贫困对象的脱贫步伐。
全力发展菌蔬产业。猴场镇结合光伏扶贫产业,拟在小湾龙家田坝、尅座田坝建700亩高效菌蔬产业示范基地,建设400个大棚,种植食用菌600万棒,带动贫困户100户以上;以打联村、马寨村、猫场村一线和坪坝、腾道一片为示范,建设以猴场辣椒为主的蔬菜种植基地,带动贫困户150户以上,在全镇形成村村有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的格局。
蔬菜大棚
抓实易地搬迁 “挪穷窝”促脱贫
“国家的扶贫政策就是好,我们不花一分钱就能住进镇中心的新房;来到镇上居住后,不再担心孙子读书不方便了。”住进猴场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的杨家第说,她是猴场镇坪上村伍家寨组人,在农村没有幼儿园,住进新房后,孙子上学方便了。
同样住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的村民狄良妹说,她家从猴场镇打哈村打哈组搬来,在老家居住在危房里,每遇下雨心里总感觉不安,住进新房后,心里踏实多了,走哪儿都方便了。
今年5月,猴场镇完成2016年度易地扶贫搬迁扫尾工作,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的81户346人贫困群众搬进了新居,为确保贫困群众“搬进来、稳定住、能致富”,猴场镇加强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依托资源环境积极创新,并努力形成“盘活三地、衔接三保、统筹三就、建好三所、用活三制”的“五个三”机制,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
紧接着,猴场镇对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新一轮大排查,核准搬迁意愿,落实“一申请、两协议”,建立台账,完善资料。通过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扶贫产业开发结合起来,采取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全面落实搬前“五环节”,搬后“五个三”的配套保障政策。
养鸡棚
精准扶贫 因户施策
今年年初以来,猴场镇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脱贫攻坚猴场战区指挥部,聚焦“两率一度”,深入开展贫困户再回访,健全一户一档,完善贫困户信息。掌握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帮扶计划和脱贫方案,做到因户施策,精准扶贫。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大会的部署,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核查工作及档案管理工作,摸清底数、夯实基础,助推精准扶贫产业项目。
为做到扶贫精准,猴场镇实行回访常态化,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透明化、公开化, 防止“错退”、“漏评”,提高“两率一度”,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大回访工作中,猴场镇重视舆论宣传工作,通过发放资料、制作宣传标语、写简报等宣传报道形式,广泛宣传脱贫攻坚中的先进典型,总结脱贫攻坚中好的经验及做法,使精准扶贫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营造良好的脱贫攻坚氛围,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共同决胜脱贫攻坚的激情和信心。
抓民生促发展 就业创业促脱贫
加快农村危房建设,确保住房保障。猴场镇多举措推进四类重点对象253户和其他112户一般户农村危房改造,预计年底竣工,同步完成“三改”。并提前做好2018年危房改造准备工作,对全镇剩余的146户四类重点对象危改户,进行早动员、早部署、早实施,让群众住得安心,集中精力发展生产。
齐抓共管精准医疗扶贫。今年来,猴场镇以走访为契机,对身患大病家庭和学生家庭摸底调查,绝不允许一个患病家庭看不起病,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失学,防止因病、因学返贫。认真落实好医疗“四重保障”制度,早宣传、早发动,确保100%贫困户参与新农合,认真落实普通高校、高中、中职“两助三免(补)”教育扶贫政策。
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的能力。统筹农民工职业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科技扶贫等政策,加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其就地发展产业、进城进园就业、自我发展创业的能力素质。
徐敏致富经:
10月12日下午,猴场镇平阳村蒿枝坨组村民徐敏像往常一样,骑着带有鸡、蛋、核桃、板栗等农特产品的摩托车往猴场镇上驶去,将需要在快递公司邮寄的寄出后,再往紫云县城方向,为客户送货上门。
最初,徐敏只是在家发展生态鸡养殖,从起初的年养殖300羽生态鸡,发展到如今的年养殖5000羽生态鸡,徐敏只用了两年时间。在发展生态鸡期间,徐敏通过手机在网上开设了一个淘宝店,目的在于推销自己的生态鸡、绿色鸡蛋,随后,她将家乡的土特产也放到淘宝店上去销售,随着淘宝店的客户增多,淘宝店的生意越做越火,徐敏才有了今年每天要送货、寄货的忙碌。
徐敏曾打过工,做过生意,2015年回乡后,利用自家空闲的两间楼房养鸡,随着养鸡数量的增加,在自家的房后围了一块地来发展生态鸡养殖,去年,她把养殖规模扩大到2000羽,并购买了孵化设备,自己孵化鸡苗,减少了养殖成本。
今年,徐敏萌生了山坡放养林下生态鸡的想法,在离家500米远的一个山坳里建起了10余个鸡舍,开始发展林下养鸡。
“今年,我共喂养了5000多羽林下鸡,目前已经卖出了4000多羽。”
徐敏在她微信朋友圈里,时常发一些自己上山找鸡蛋的场景,更是增加了客户对她的生态鸡、绿色蛋品质的信任度,让她的淘宝店生意红红火火,每天都有不少客户下单。
徐敏一边发展林下鸡养殖,一边经营自己的淘宝店,把家乡的李子、桃子、红芯红薯、核桃、板栗等土特产品都拿到淘宝店上销售,自己获得利润的同时,还为销售家乡的土特产作出了贡献。(安顺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