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健康之基 推动健康扶贫

2017-11-23 11:01:22    来源:   安顺新闻网      

  健康,是幸福的起点,也是成长的前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健康扶贫是防止“病根”变“穷根”的关键。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卫生设备、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全县基本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全覆盖,建立了县乡一体化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让群众共建共享健康红利。


与省人民医院签约合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日,记者在紫云自治县大营镇大营村看到,新建卫生院基础已开挖,预计明年底完成所有建设工程。

  “大营镇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规划在13个行政村建设标准化村级卫生室。” 大营卫生院副院长王启志说,目前大营镇13个行政村除芭茅、大岩、打彩村的村级卫生室在建设之中外,其余10个行政村的村级卫生室已都建成,其中有3个村级卫生室已投入使用。

  今年,紫云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按照2017年市、县“十件实事”建设全县乡镇卫生院提档升级建设项目6所,新建23026平方米,扩建2000平方米,总投资5998万元。在宗地镇卫生院,各种医疗设备焕然一新,该院对业务用房进行升级改造,建有标准化手术室、药房、化验室、CT室、收费室、病房等科室,并建有一个能同时容纳12名患者的中医馆。

  今年,紫云投资120万元,总投资8000万元建设县中医院,即将开工建设。今年投入47.76万元实现了全县基本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全覆盖。


医务交流活动​

  推进医疗健康扶贫

  紫云今年持续稳步推进医疗健康扶贫。认真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参合村民303254人,比上年增加12178人,农村贫困人口参合率100%;进一步完善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基本医疗政策范围内医疗保障水平,实施“两提高,两降低,一减免”政策,全面实现四重医疗保障“一站式”即时结报;截止2017年10月,实现“一站式”即时结报6235人次,共计2912.11万元;全面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启动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摸排调查行动,出台大病专项救治方案,工作稳步推进中。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现家庭医生签约率的工作目标,依托基本公卫对农村建档立卡患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做好健康档案和全程健康跟踪管理。今年3月,紫云自治县卫计局制定了《紫云自治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实施方案》。为确保全县92个贫困村和53个深度贫困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00%,10月又补充出台了《紫云自治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优先与辖区内深度贫困村的慢性病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妇幼保健对象等愿意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重点人群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截止目前,全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48572人。


医务交流活动​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今年以来,紫云自治县紧紧围绕“五室一中心”开展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县12个乡镇卫生院已全部完成远程会诊室、影像室、心电图室、检验室和免疫规划数字预防门诊室建设,完成县级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建设,建立了县乡一体化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截止目前,紫云依托县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向省、市医院共上传了远程会诊325例,完成会诊243例,其中完成疑难病例会诊142例,病理会诊24例,影像会诊56例,心电会诊21例。县人民医院网上预约平台正式上线,完成网上支付功能接口改造工作,紫云医药监管平台已与省平台数据对接成功。

  有序推进基础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工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今年,紫云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提升已完成19人并参加成高考试,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项目已完成10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完成6人,村医岗位培训完成163人次,村医遴选到县人民医院进修5人,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培训完成12人次,完成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12人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完成12人次,派出技术人员到嘉兴二院、省医等学习23人次。重点学科建设,县医院启动5+2重点学科建设,即启动儿科、妇产科、呼吸内科、肾内科、普外科等五个重点学科和加强重症医学科、急诊急救两个急救体系建设,同时,启动板当镇卫生院、猴场镇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远程医疗、规范化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全县完成12个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规范化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规范的医疗服务。管理机制建设,今年完成板当镇、猫营镇、格凸河镇卫生院创建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的市级评审工作,启动猫营镇、格凸河镇乡镇卫生院甲级中心乡镇卫生院的评审工作。


检查口腔​

  “1+1+1+1+N”模式 助推脱贫攻坚

  8月16日,记者在大营镇妹场村新建村级办公室和卫生室看到,新建村级卫生室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为减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确保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今年大营镇在13个行政村规划建设标准化村级卫生室。

  省卫生计生委采取“1+1+1+1+N”责任链对接模式开展集团扶贫攻坚。省卫生计生委对口帮扶处室年度到村开展帮扶工作不少于2次,深入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教育,认真抓好村级卫生室建设,搞好环境卫生治理。切实从举措上强化合力攻坚抓落实,切实在“精准”上用力,在“关键”上加强,在“协同”上发力,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发挥职能部门优势,整合资源,打好“1+1+1+1+N”组合拳,深入推进省卫生计生委“1+1+1+1+N”脱贫攻坚工作落地生根。

  据了解,为让大营镇实现到2018年,建档立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全部脱贫,助推大营镇2589户10607人贫困人口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步入小康。作为帮扶单位的省卫计委与市、县、镇共同发力,采取“1+1+1+1+N”责任包保到村机制,即一个机关处室(省卫计委)加上一个直属事业单位承包一个村,进行为期一年的帮扶,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每个行政村由一位镇班子成员担任区域指挥长,深入推进贫困村的脱贫攻坚。

  专业比武 技能竞赛

  前不久,在紫云自治县人民医院举行了一场由县卫计局、县总工会主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大比武。几十名来自全县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能手参加活动,共设置三个组即“全科医疗组”、“社区护理组”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组”,其中,“全科医疗组”和“社区护理组”不仅要参加考试时长为两小时的百分制综合笔试,还要根据所在的组别完成20分钟的个人技能操作竞赛。


治疗室​

  义诊活动惠群众

  今年以来,紫云自治县多次开展“贵州万名医师医疗卫生健康扶贫大型义诊”活动,迎来不少患者的亲切笑容。

  近日,紫云自治县人民医院18名医务工作人员驱车前往大营镇卫生院、计生站和养老院开展义诊活动。义诊小组在卫生院集中义诊后兵分三路,一组前往大营镇计生站为当地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者进行护理和医技培训。另一组则前往大营镇养老院为那里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进行体检;其余的医务人员留在卫生院接诊不断涌来问诊的乡民。

  在大营镇养老福利院里,73岁的王再成老人告诉五官科医师兰丹,称左耳听不清,兰丹立刻为他检查外耳道,在护士长陈玉梅的帮助下,发现王再成老人左耳内有大量耳结,经过十多分钟的清理,终于将直径约5毫米的黑色耳结取出。清理干净耳道后,王再成老人露出感激的笑容,说自己又能听清楚声音了。(陈慧 安顺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 文/图)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