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精神文明建设 先进典型巡礼】文明新风尽拂面 秀美落科入画来

2017-11-28 15:44:33    来源:   安顺新闻网      

  本网讯 走进紫云自治县格凸河镇落科村,进村公路两旁的林地郁郁葱葱,林间嗡嗡飞舞的山蜂,路边红颜绽放的蜜桔,整洁的村庄白墙灰瓦,生态养殖场里牛儿肥、鸵鸟欢……处处皆景,文明之风迎面而来。

  曾经“酣睡”无闻、发展滞后的山村,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生产生活环境的逐渐改善,村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及生态环境的逐渐优化,落科村成为了第五届全国文明乡村。

  近日,记者来到落科村,发现村庄不论是路面还是民居院坝都干净整洁。

  “曾经的落科村贫穷落后,为了改变贫困面貌,落科村民非常重视教育,再穷也要让孩子多读几年书。”落科村村支书罗玉贤说,全村1697人,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近400人,而这些人大多都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

  “我们这批中年人,都是有点文化的,只要发现村里有不文明行为,我们就要劝阻。”落科村村民姚龙说。

  罗玉贤说,每遇村民之间因小事闹矛盾时,村支委只是参与协调,真正在化解矛盾中能说服双方的还是这批有文化的村民,他们更懂得和谐促发展,礼让不失智,和睦相处一家亲的道理。

  “落科村为格凸河镇塑造了重教兴村,树新风促文明的典范。”格凸河镇党委书记韦朝府说。

  落科村水资源较好,森林覆盖率超65%,全村无工厂无污染,空气质量好,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生产生活环境的逐渐改善,该村不少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

  落科村全村8个村民组全部通硬化路,建成农灌渠道206米,建成宽6米、总长10公里的硬化通村主干道,982米排水管道,2341米行道树,安装路灯80盏,全村安装有电信、有线电视网线。

  落科村村主任周朝文告诉记者,为加强环境治理,村里聘请3位村民负责村庄保洁工作,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统一清运,确保村庄干净整洁。

  在生态农业培育上,落科村种有葡萄、柑橘、核桃、李子、桃子等经果林1000余亩,今冬正准备栽植150亩五星枇杷。

  “今年春节回乡,感觉家乡的变化太大,于是就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姚龙说,家乡生态环境好,对于发展特色养殖有很好优势,经过一番考察发现,鸵鸟养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姚龙的鸵鸟养殖场,非洲鸵鸟饲养栏内,一只只鸵鸟展翅迎客的场景很是可人。姚龙告诉记者,他引进的第一批非洲鸵鸟共35只,于今年7月从江苏、四川等地引进,现在每只非洲鸵鸟的重量在200斤以上。

  在澳洲鸵鸟饲养栏处,饲养员正在给鸵鸟喂食。姚龙说,鸵鸟全身都是宝,肉质鲜美,鸵鸟皮、毛的价格不菲,鸵鸟蛋每个重达3斤,在蛋类品中营养价值最高。下一步,我准备带动贫困户发展鸵鸟产业,让更多村民在鸵鸟养殖产业上受益。

  在落科村村庄一角的坡地上整齐摆放着200余箱山蜂。周朝文告诉记者,落科村村民利用传统的野蜂“归巢”技术,将山上的野蜂收集起来,装在蜂箱中,挂在树丫上进行野外养殖。慢慢地,繁殖分养的蜂箱多了,蜂产业就形成了。

  “一箱蜂一年可以分出三箱,两年前,我在山上收集了4箱野蜂,现在已经发展到30箱了,明年我的蜂箱将增加到90箱。”养蜂户姜树平说,野蜂蜜的最大特点就是品质特别好,野蜂蜜在市场上非常抢手。

  周朝文说,为了做强蜂产业,让贫困群众在蜂产业上受益,落科村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准备在村里建一个养蜂基地,首批集中发展300箱野蜂,并吸纳贫困户参与发展,合作社将免费把野蜂分发给贫困户喂养,并定期进行技术指导,贫困户只需要投劳管理养殖就可以了,等到蜂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还将对蜂糖进行精加工,打造野蜂糖品牌。

  如今,村里有了鸵鸟、养蜂、养牛、养羊等养殖业,有了葡萄、枇杷、冰脆李、中药材等种植业,落科村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形态,美了山村、富了百姓,村美、民富的文明之花正在落科绽放。(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