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将党建作为工作重心,聚焦主责主业,围绕脱贫攻坚狠抓各项重点工作,以党建引领助推关岭脱贫攻坚,全县139个村依托党员活动室建起“脱贫攻坚夜校”,将教育培训对象由普通党员扩大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截至目前,县、乡领导带头讲党课500余场,共举办脱贫攻坚夜校200余次;明确了85个村作为“塘约经验”乡级示范村;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了22位专业人才;选拔了一批懂产业发展、懂项目管理、懂农村改革的优秀干部充实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强化作风督查构建脱贫攻坚良好生态,对在工作中出现主体责任落实不力、推诿扯皮、拈轻怕重、履职不力、作风漂浮等情况的18名干部进行集中召回管理,对不认真履职尽责深度贫困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
强化队伍建设 储备脱贫攻坚优秀人才
通过严选、严管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对群众有感情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是广聚人才,补齐短板,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以来,关岭共引进专业人才22人,涉及教育、水利、旅游等领域。同时,针对基层脱贫攻坚任务重、人员少等突出问题,公开招考85名“脱贫攻坚专职副主任”,进一步推动干部力量向基层一线下沉。畅通干部调入渠道,从县外调入7名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增强全县脱贫攻坚力量。二是调研走访,调整配强。县委组织部班子成员带头到12个乡(镇、街道)对全县139个村“两委一组三个人”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对不认真履职尽责深度贫困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选拔一批懂产业发展、懂项目管理、懂农村改革的优秀干部充实乡(镇、街道)领导班子。三是及时整顿,稳定队伍。为保障脱贫攻坚期乡镇干部队伍稳定性,清退了83名乡(镇、街道)被抽(借、调)的干部,明确规定在2018年减贫摘帽前,各乡(镇、街道)保持干部队伍稳定,所有干部原则上只进不出。四是教育培训,提升效能。依托延安教育基地、省组干院、市委党校等培训平台,积极整合县级资源,举办关岭自治县党建脱贫能力提升培训班、脱贫攻坚示范班、第一书记培训班等,截至目前,共计3000余人次参加培训,包含县级、科级、一般干部、村干部、第一书记及脱贫攻坚专职副主任,广大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效率得以提升。
强化基层基础 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关岭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全县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各村(居、社区)及时收看并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党的十九大代表赵晶晶同志示范带头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九进”活动,各村每天开展“晨读”,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利用村级“大喇叭”“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小分队”“民汉宣讲队”向群众宣传大会精神,确保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一名党员。一是党内生活更加规范。根据上级要求,全县各级领导班子按要求召开了2016年度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结合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年7月至9月全县开展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从自身出发,查问题、找原因、提对策,深入推进“学、做、改”深度融合。二是教育覆盖面积更广。5月24日召开全县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部署会议,为推动学做结合,全县139个村依托党员活动室建起“脱贫攻坚夜校”,将教育培训对象由普通党员扩大到广大群众,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把种养殖大户、技术专家请到课堂,让大家学有所获,截至目前,县、乡领导带头讲党课500余场,共举办脱贫攻坚夜校200余次,培训人数1000余人次。三是软弱涣散得以整改升级。聚合力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建立四级帮联制度,加强指导,形成整顿合力,制定“作战图”,按阶段组织开展整顿工作。共调整了3个村级党组织书记、更换5名第一书记,共培训村干部170余人次,开展谈心谈话20余人次,后进村驻村工作组主动协调资金52万元,为民办实事36件,解决问题33个。四是集体经济逐步增长。根据市委推广“塘约经验”的相关要求,明确了85个村作为“塘约经验”乡级示范村,其中包含31个县级和15个市级,占全县139个行政村的61.2%、22.3%、10.8%。同时,由县财政给予每村100万元的前期资金,先后组织450余人次前往六盘水、塘约等地考察学习“三变”改革经验,选派有发展潜力的村(居、社区)支书、主任和后备干部19人到塘约村实训基地体验学习、跟岗锻炼。结合“关岭牛”“一村一社”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涌现出了沙营镇养牛村“五户联保”养牛模式、花江镇莲花村“442”模式等典型经验。五是加大村干部关心关怀力度。印发了《关岭自治县村(社)干部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试行)》,村干部报酬实行年增长机制,落实村干部年终奖(4万、5万、6万)、养老保险、人身意外险、健康体检等。同时,对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单独奖励,制定村干部创业贷款相关政策,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强化作风督查 构建脱贫攻坚良好生态
推动从严治党责任落实,党内监督不可或缺,一是常态督查,强作风。制定并印发作风督查常态化工作方案,年初至今,关岭组织部联合县纪委、县督查督办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作风督查。共督查乡(镇、街道)64次,村(居、社区)192次,县直部门(单位)160次,重大项目60余次,督查问题12个,约谈、通报13人次。开展提醒谈话17人,函询10人,诫勉谈话5人。二是述职评议,强落实。组织召开了2016年全县党(工)委书记党建述职会和全县党建工作会,全面部署今后一段时间落实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明确了党委(党组)书记落实从严治党的职责。同时,全程指导147个村(居、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会,通过真评实考,各级党组织书记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强化了抓党建的责任意识、主动精神。三是及时处理,强警示。把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同干部“能上能下”相结合,在5月22日全县脱贫攻坚“大比武”动员部署会议上,对在工作中出现主体责任落实不力、推诿扯皮、拈轻怕重、履职不力、作风漂浮等情况的18名干部进行集中召回管理、4名干部进行组织处理。
强化三个“扎实” 将党建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为了加强部分村党组织发挥出“领头雁”作用,让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对本村产业发展思路更清晰,吃透扶贫政策知识,下一步,关岭将继续抓好三个“扎实”,一是扎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上级相关安排和近期工作重点,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选拔培养,增强后备力量,要求各乡(镇、街道)联系村领导指导村两委培养和发展好农村党员,重点将致富带头人、有思想有能力的农村青年培养成党员,将优秀党员培养成“两委”后备干部;围绕“党建+”,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村干部积极入股作为合作社的发展资金,对资金困难的村干部,帮助其争取创业贷款等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推进“淬火升华·六项行动”,同时重点抓好5个市级示范点建设力度,确保村级发展以点带面,以珠串链;加大本土挖掘力度,确保典型经验得以推广。重点挖掘、提炼和推广在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等方面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工作经验,比如:花江镇莲花村“442”模式、沙营镇养牛村“五户联保”等工作经验推广,力争各基层党组织都能在学习和推广中找到一条适合于本地发展的路子。二是扎实抓好干部教育管理,围绕上级目标任务和县委中心工作,抓好各级干部监督管理和教育培训。结合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各时期工作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级脱贫攻坚培训班,对县直部门领导,乡(镇、街道)全体干部,深度贫困村支书、主任、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进行集中轮训,重点强化党的十九大精神、扶贫政策知识、产业规划、项目管理等能力提升。三是不定期督查暗访,确保干部作用发挥。采取交叉督查、随机抽查、实地调研、明察暗访等方式,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督促检查,确保驻村干部驻村时间每月不少于20天,确保帮扶工作推进有序、成效明显;针对新选派的贫困村、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新选任的深度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及乡(镇、街道)、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进行跟踪管理,动态掌握干部各时期的履职情况;根据党员队伍特点,鼓励学习方式多样化,特别是在特殊党员帮学上积极探索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强督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有效推进。四是扎实抓好人才引进和储备,分析掌握各阶段全县人才需求倾向,及时补充人才供给。加大面向“985”“211”等高校引才力度,进一步抓好引进人才的管理服务工作,及时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办理人才服务绿卡,落实好各项人才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定期走访引进人才服务单位和引进人才本人,动态掌握引进人才工作生活情况,做到以情留人,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关岭发展;定向招录留住广大人才,积极同上级对接,拿出部分乡镇公务员职位,专门面向在脱贫攻坚中表现优秀、扶贫成效明显的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进行招录。同时,在事业单位招考时拿出一定数量职位面向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有驻村经历的农村知识青年进行定向招聘,让身处脱贫攻坚前线的干部有盼头、有干劲。分类划定分析掌握人才资源,结合2016年度人才资源统计工作,将已收集统计的人才资源进行分类划定,做到精细化管理随时应对人才需求,同时积极同上级部门、专业人才中介机构对接,面向社会购买服务,解决全县各领域人才紧缺问题。 (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隽)
注:本版图片由中共关岭自治县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