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惠风和畅。近日,记者驱车来到西秀区杨武乡猛邦村,只见一幢幢白墙黛瓦的特色民居围荷花池而建,一幅幅充满民族特色的画装点房屋侧墙,而田地里是已经丰收的中药材和金刺梨。
几年前的猛邦村还是贫困村,村民大多种植传统农作物,每年收入只够温饱,村集体经济为零。自2013年成为烟草扶贫新村后,,以200万元新村帮扶资金为基础,开展轰轰烈烈的新居建设,整合引导水利、财政一事一议、交通等涉农资金,整治河道,硬化道路,打通断头路,修建文化广场,让曾经脏乱差的猛邦村快速变身,焕发新容颜。
“我们村整合各项涉农资金,着手整治河道、硬化道路、修建文化广场、修建观赏荷花池等工作,已建成村级污水处理系统并投入使用,配有垃圾车、垃圾斗等设施,整村房屋外立面全部进行整治。”66岁的猛邦村村主任雷轩和看着村子一点一滴变化着,心里充满感慨。
现在的猛邦村,通组公路和联户路全部硬化,修建村组道路23条,总长12550米;修建联户路共14839.6米,面积55349平方米;整治河道1250米;修建了文化广场4个;安装了太阳能路灯50盏;移动、联通、电信网络覆盖全村……
文化墙是猛邦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文化墙的内容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公德公约等内容,如“家和万事兴、邻里一家亲”等创文标语随处可见,并绘有风景和漫画,图文结合的方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精神文明世界,提高精神文明素养。
“我们村建得有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等宣传队伍,以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猛邦村村支书雷云说,猛邦村创建文明村寨工作小组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和谐家庭”“最美少年”“最美公婆”“最美媳妇”“最美文明餐桌”等评选活动,让文明风尚在村里得到传播。
“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否则村庄建得再美也会缺乏生机,缺乏活力。”雷云说。
猛邦村属于大屯河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全村14个村民组,503户203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273人,现未脱贫16户48人。村合作社依托园区,整合各类资源和劳动力,发动村民积极将土地入股合作社发展产业,现在全村种植金刺梨1250亩,中药材2200亩,烤烟305亩,精品水果1400亩,兰竹250亩,并套种各季农作物。
该村坚持“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的党建+扶贫模式,走“三权”促“三变”的道路,建立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采用“1168工程”,即村里1个党员干部承包100亩基地带动6户贫困户,保证每个贫困户利用10万元“惠农贷”入股每年分红8000元,并优先吸纳务工。采用“3412”模式,即农户用房子、土地入股占杨武乡乡村旅游子公司30%的股份,贫困户利用“惠农贷”5万元入股占40%股份,村支两委发挥核心带动作用的干部无论以后是否任职占原始股10%的股份,村集体经济占20%股份。
去年,贫困户汪德平通过种植烤烟摘掉“穷帽子”,“去年划分的50亩地给我种植烤烟,一年下来赚了5万元,2016年年底就脱贫了。而家里的房屋也在‘烟草扶贫资金’帮扶下变得宽敞舒适了,我和妻子还能靠着种植烤烟和在公司上班挣钱,生活越过越好。”
通过合作社带动,猛邦村仅2年多时间就大变样,从贫困村发展成市级美丽乡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0元增长到上万元。“今年,村里成立村级公司,对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各个合作社也将作出细化调整,实现资源的进一步集中利用。”对于未来发展,雷云早有打算:“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大屯河现代高效农业观光示范园区核心区的优势条件,发展乡村旅游,让家家户户利用自家的房屋,开设农家乐,吃上旅游饭。”(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胡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