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麻山大地绿意浓,鼓足干劲奔小康;资金欠缺不用慌,农商银行来撑倒。”这是近年来紫云自治县民间广为流传的谚语,而这个谚语,则是紫云农商银行积极探索金融精准扶贫路径、打好金融产品“组合拳”、助力精准大扶贫取得实效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紫云农商银行“特惠贷”累计投放8365户,投放额3.81亿元,涉农贷款余额28.43亿元,成为助推县域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践行十九大精神 金融扶贫谱新篇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紫云农商银行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11月29日,紫云农商银行党委举行“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坚持砥砺奋进前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活动中,紫云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锦明紧扣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紫云农商银行业务发展实际进行了深刻分析,从网点建设、资产质量、服务转型、产品创新、负债结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回顾了紫云农商银行从“挎包银行”、“草根银行”到现代银行、百姓银行的发展历程。全体党员干部员工表示,坚决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向先进学习、向身边模范学习,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三农、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的事业上不断开拓创新,奋力谱写紫云农商银行新时代蹄疾步稳发展新篇章。
用活“特惠贷” 助力决胜脱贫攻坚
“感谢紫云农商银行及时发放‘特惠贷’,让贫困户入股参与生猪养殖,让我有了带动贫困户发展生猪产业的机会。”紫云自治县大营镇星进村村民岑万志感慨道,他负责养殖的大进家庭农场1号棚,今年6月份进的500头猪苗,现在平均每头重200斤以上。
按照协议,猪苗、饲料等成本由德康公司提供,喂养175天出栏,德康公司按每斤7.75元的价格回收统一销售。出栏时如果平均每头猪的毛重有240斤,扣除成本后,村民每头猪可赚150元,喂养得好,每头猪的平均毛重有280斤,村民每头猪可赚180元。
蓝莓
大进生猪家庭农场3号棚养殖负责人岑万宏介绍:“大营镇的生猪家庭农场是以能人带动贫困户的形式来发展的,一个能人(负责养殖户)带动5户贫困户,贫困户用‘特惠贷’参与入股。我在农商银行贷款5万元,加上5户贫困户每户3万元‘特惠贷’入股,共20万元作为保证金签下3号棚来养殖生猪,11月4日进的513头猪苗,现平均每头重量有60斤了。入股贫困户每年可获得5000元收入,养殖负责人只要认真负责,每年赚10万元不成问题。”
在大营镇打彩村肉鸡家庭农场2号棚,养殖户唐永萍正在给鸡喂食,棚内喂养了4个月的鸡苗,平均每只就有5斤重。
“我负责养殖的2号棚养有肉鸡8100只,下周出栏,除去成本,预计可获得3万元以上的收入。”唐永萍说,有了农商银行的支持,让贫困户用“特惠贷”参与入股,才让她们有了就近就业赚钱的机会。
记者在板当镇洛麦村看到,几十名工人不畏寒冷,正在加紧建设大棚。“这些大棚用于发展食用菌产业,建成后,贫困户用农商银行的‘特惠贷’来参与入股获取利益增收脱贫,有了银行的支持,我们有信心如期脱贫,过上幸福生活。”洛麦村支书付学礼说,在洛麦村,已有16户贫困户利用在紫云农商银行的‘特惠贷’来参与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全村在紫云农商银行拿到“特惠贷”的农户有58户。
支持小微企业 促就业 促发展
2015年初,在外打工多年的陈小雀返乡创业,在猫营工业园区租了厂房,从事服装、文化艺术品生产加工行业。同年5月公司的服装行业正式运营。目前,服装厂年产值近600万元,厂内固定员工100余人,预计下一步扩大规模后,能解决周边300余名人员就近就业。
“紫云农商银行给我的350万元贷款,好比雪中送炭,让我的公司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猫营工业园区安顺鲁艺文化艺术服装有限公司老板陈小雀说:“经过2年多的努力,投资500万元的公司,预计今年能收回200万元,明年公司将与一家德国公司签约加工生产服装,我有信心把公司不断做强做大,为更多附近村民提供就近就业岗位。”
在位于猫营镇格坝村的贵州黔中香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育苗基地,记者看到30多名村民正在山苍子育苗基地育苗。
今年,贵州黔中香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紫云农商申请扶贫产业子基金1300万元,用于山苍子种植及精加工示范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带动农户412户,其中建档立卡农户数为71户,全线投产后可带动2000余户村民脱贫增收。
紫云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伍洪益介绍,近年来,紫云农商银行陆续通过扶贫信贷扶持了土红坡茶业、华宝中药材实业、格凸红、紫云惠农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数十家企业和合作社。其中华宝中药材实业公司建设的食用菌示范基地,预计在2018年底投产,今年已经与80户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签订了长期的利益分红协议,每户贫困农户每年可以从公司领取3000元的保底分红,该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带动130户贫困户脱贫。惠农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园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农户1800余户,5000多人参与种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16户,贫困人口2489人。
打造金融精准扶贫示范村
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新驰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该村生态植被良好,村子四周的山上生长着水青冈,过去,不少村民把烧炭卖作为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因而被周围人们称之为“烧炭村”。
然而,烧炭卖导致大量森林被损毁,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泉水干枯,出现饮水困难,良田缺水灌溉等现象。在国家大扶贫战略的影响下,新驰村民一改以往烧炭毁林的恶习,走上种草养牛的道路。
11月2日,紫云农商银行在新驰村举行了“‘金融精准扶贫学校’开班暨白石岩乡新驰村养牛产业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帮助该村引入了关岭牛铭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进行项目合作,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采取“公司+政府+农商行+村委+贫困农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而“金融精准扶贫学校”则采取邀请“省、市、县专家+当地致富带头人+成功的企业主”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对农户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创业就业讲座,积极引导农户参与技能培训,从而提升农户就业创业能力。
“我们农商银行以反哺‘三农’,服务‘三农’为根本,在发放‘特惠贷’支持农户养牛的同时,还为农户请来专业人员传授养牛技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新驰村民养牛,让养不起牛的贫困村民有牛养,能增收能脱贫。”紫云农商银行白石岩支行行长杨虎这样说。
记者在新驰村看到,村里的贫困户朱光珍正在她家的牛圈里忙着喂牛。她兴奋地告诉记者,多亏紫云农商银行创办金融精准扶贫学校,不仅得到了5万元贷款的支持,还学会了怎么养牛,现在家里养了6头牛,感觉到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在政府部门大力帮扶下,在农商银行支持下,我们将继续发展牛产业,并使之成为新驰村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白石岩乡长粟莉说,如今新驰村告别了以往的烧炭经济,大兴养牛产业,不仅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产业支撑,还绿了青山美了家园。(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贵州紫云农村商业银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