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紫云自治县坝羊镇各村委会办公室,总能看到一个厨房和一个长势较好的蔬菜园,这是近年来该镇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为提高工作效率所实施的“一园一堂”工程,该工程覆盖全镇8个行政村。
1月9日,记者走进坝羊镇大坡村,村委会食堂里成套的锅碗瓢盆一应俱全,桌椅、灶台、冰箱、消毒柜清洗得整洁有序。
正直午饭时分,大坡村委副支书李玉权把米淘放在电饭煲里后,跑到村办公室后面的菜园里采摘来菜,不一会儿, 炒白菜、凉拌莴笋、辣椒烧肉、萝卜排骨汤,四菜一汤做成,大家围坐在一起,利用中午吃饭时机,你一言我一语,一边吃饭一边交流,共谋、共商脱贫攻坚工作。
“蔬菜去菜园里采摘,就买点肉、油、盐、米等,一桌菜成本30元钱。”李玉权说,干部是“同步小康菜园”的种植户和管理者,白菜、萝卜、辣椒、香葱、生菜、莴笋、青菜等菜园样样有,想吃什么菜就采摘什么菜。村办公室值班人员兼负当天的食堂工作,轮流来,干部人人会做饭,人人能干事。
“一个小小的食堂,让我们感受到村委会这个‘家’热情工作的氛围,”李玉权说,自从村委会有了食堂和蔬菜园后,不仅大大减少了村里的餐饮支出,更是提高了村委、驻村干部的办事效率,融洽了干群关系。
“坝羊镇在8个行政村统一建一个‘村级食堂’,建一个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同步小康菜园’,建立起全天后为民服务机制,确保群众即便在中午时分也能找到人、办成事……”坝羊镇党委书记王杰说,村里有了食堂,干部自己动手解决用餐问题,“同步小康菜园”也由干部抽时间种植。
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双重制约,过去,坝羊镇基层党建工作一直缺乏生机活力,“东家一顿、西家一餐”成了不少干部的常态,群众到村委找不到人办不成事,长此以往,免不了会让群众产生不少怨气。
“‘一园一堂’机制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了党群和干群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王杰说,这是坝羊镇积极落实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从破解基层组织建设的瓶颈着手,通过“一园一堂”工程,一系列配套措施,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让工程制度化、常态化,既减少了过去干部们到处“蹭饭”的尴尬,又方便了群众办事,通过一增一减解决了干部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树立了基础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村委白天全天后有人值班,办事很方便。”新山村民梁明秀说,前些年,来村里办事很难找到人,有时候来村委办事还预约才成。
“通常情况下,群众忙农活的时间在上午和下午,中午时分恰恰是群众有空的时候,然而,干部却去外面吃饭‘消失’了;村里建起了‘一园一堂’工程后,有效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王杰说,村里有了饭桌和菜园,增加了干部交流合作的机会,既增进了干部间的感情,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