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看大变化系列报道之七:西秀区:转型升级现代农业 激活乡村振兴动力

2018-03-22 00:00:00    来源:        

  2017年,西秀区调减玉米3万亩、烤烟2.3万亩、其它低效农作物12.7万亩,新增主导现代农业产业22.17万亩,主导产业总面积达到84.3万亩,非粮占比达到92.5%。农业产业带动生产和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0882户、31466人,占总贫困人口60.15%。这是2017年在安顺全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西秀区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交出的“答卷”。

  近年来,西秀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现代绿色农业逐渐崛起,“菜单式”农业蓬勃发展带旺全区农业产业大发展,创新业态,“三产”融合跨越发展……尤其是今年以来,西秀区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全区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调优结构,现代农业产业逐渐崛起

  刚过完春节,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村支书陈大兴就已经开始忙乎起来,每天忙于接待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订购金刺梨果酒的客户。

  “大坝大坝,烂房烂屋烂坝坝”,这是以前别人眼中的大坝村,大坝村由于地处偏僻、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2008年人均年收入仅192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到1万元。2008年,陈大兴看到金刺梨市场发展前景好,便用自家的20多亩地开始试种金刺梨。2011年,金刺梨结果,大获成功。

  村民看到金刺梨的产值效益,便纷纷加入到种植金刺梨的热潮中来。为了更好地发展金刺梨种植,大坝村于2012年成立了“延年果合作社”,将土地集中并调优产业结构,全部种植金刺梨。

  经过几年的发展,村里的金刺梨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大坝村家家修建起小别墅,组组连通水泥路,村庄美如山水田园画。

  据了解,在大坝村的辐射带动下,通过调优产业结构,至2017年底,西秀区共种植金刺梨11.5336万亩,金刺梨销售产量约5000吨,鲜果产值约有10000万元以上。

  产业兴,百业兴。西秀区金刺梨产业的蓬勃发展仅是西秀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一年之计在于春,茶园春色入画来。3月以来,西秀区银山茶场上千亩茶叶种植基地碧绿连绵、绿浪起伏,株株茶树冒出了新绿,双堡镇军马场村的村民们在成垄的嫩绿茶叶田间,采摘今年第一批春茶。

  “对于这些村民来说,采茶是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的好工作。他们手脚麻利的,一人一天采三四斤茶叶,轻轻松松就能挣到一两百块,还是当场拿现钱。”银山茶场负责人吴汉明告诉记者说,上至五六十岁的老人,下到还在上学的儿童,都能在茶场通过采茶挣到钱。

  据了解,银山茶场拥有有机茶园1222亩,每年3月到9月为茶叶采摘、加工期,每天解决周边农民就业200人以上。目前,全区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茶产业已成为西秀区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被国家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茶叶重点县(区)。通过调优农业产业结构,金刺梨、茶产业一大批农业产业的兴起,西秀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大门逐渐打开。

  2017年来,西秀区蔬菜产业取得新突破,依托西秀区省级蔬菜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实现蔬菜产业扩面增产增效,全区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32万亩,已被评为“全省十大蔬菜产业基地”。

  食用菌产业裂变发展,借助以色列入驻西秀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全区食用菌产业达到8800亩,被省农委列为全省食用菌产业裂变县(区)。

  精果产业大幅增长,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按照“因地制宜、宜果则果、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全区精果种植面积达到21.05万亩。

  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依托安顺百灵制药集团、安顺顺健制药厂等医药企业的资金技术,不断完善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体系和种苗繁育中心,扎实推进政府、企业、生产基地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9.6万亩。

  “菜单”农业,带旺农产品“泉涌”发展

  去年,大蒜市场遭遇一波寒流,价格一路走低。但西秀区黄腊乡羊边城荣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收入却没有受到影响,合作社负责人郭文全说:“有了区里的绿野芳田公司的兜底价订单,我们不担心蔬菜市场有波动。”

  农业产品种出来,最先要解决怎么卖的问题,这样才能实现农业产业与市场无缝对接。西秀区创新探索“菜单式”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产销联动,成功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

  “‘菜单式’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是摸清市场需求,企业根据市场出菜单,然后向合作社和贫困户进行点单,形成‘各炒各的菜、共坐一桌席’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式。”为解决农产品的销量问题,西秀区成立贵州绿野芳田有限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户的需要,科学制定市场所需的“菜单”和合作社生产“菜单”,与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各大食堂、“营养午餐”实施学校等精准对接签订供货订单,采取淡季保底价,旺季市场价的收购方式与该区各类农业生产合作社、企业签订订单。

  根据市场需求,西秀区发展和供应市场的产品定位在白菜、山药、土豆、西红柿等29种大宗农产品上,并先后与北京华联贵州公司、贵州省农产品商会等350余家单位签订长期供给合同,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订单”。

  在此基础上,由绿野芳田公司根据掌握的订单向辖区合作社发出“生产菜单”,指导合作社根据自身情况组织农户“点单”生产,产出的产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往目标市场。

  在“菜单式”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下,去年,郭文全带领村级合作社流转土地600余亩,其中种植大蒜360亩,因为不愁销路,今年他预计在流转的土地上种植辣椒500亩,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目前,绿野芳田公司已与羊边城荣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30家合作社签订11.2万余亩的生产合同。通过此举有力带动合作社的迅猛发展,去年上半年,西秀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3家,累计达到786家。

  “菜单式”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目前,西秀区将全区14个乡镇及2个城郊办事处划分为四个区域实行组团式发展,分别集中发展茶叶、蔬菜、水果等优势产业,促进规模化连片发展,同时设立特色农业发展资金,每年财政预算2000万元专项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力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泉涌”发展。

  创新业态,“三产”融合求跨越

  眼下,位于西秀区七眼桥镇久联大道旁的金鸡农庄,一栋栋标准化“鸡别墅”掩映在经果林中,一群群小鸡在树林下草丛中悠闲地寻觅食物,映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金鸡农庄是集禽苗育雏、林下生态规模养殖、休闲体验“三位一体”的农旅结合的生态田园综合体农庄和康养基地,是农业促进“三产融合”的典范。目前,七眼桥镇九龙屯村山地休闲农庄文化旅游项目也正在打造中,该农庄占地1000亩,为观光、旅游、体验、休闲集为一体的山地休闲农庄。

  近年来,七眼桥镇正不断深入推进农业和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升级农业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推进“三产”融合,农旅一体化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七眼桥镇农旅一体化发展路径只是西秀区的一个缩影。

  “蔡官镇在以金银山为主线的能源区已种植楠竹10000亩,其中可瓦村3000亩,发砟村2000亩,药寨村3000亩,水塔村1000亩,鼠场村500亩,镇林场500亩。”在西秀区蔡官镇,采取“农旅结合”模式不断扩大楠竹种植规模。蔡官镇党委书记伍永红向记者介绍道,楠竹的种植,既实现脱贫帮扶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价值,又实现助推乡村旅游的观赏价值。

  近年来,在农业发展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上,西秀区结合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战略,以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充分挖掘和利用区位资源、生态资源,传承壮大乡村自然景观、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等田园“乡愁”,采取“乡村旅游·农作体验”的模式,大力推进蔬菜、精品水果、中药、茶叶、烤烟、林业、生态畜牧业等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休闲观光、采摘水果、种植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带,实现休闲、观光、体验、智慧、避暑、购物的融合,让游客在美丽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形成都市农业雏形,打造农旅融合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该区已成功打造出大屯河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东屯百盛果园、宁谷下哨精品水果园区、刘官大黑生态旅游区等多个主要“镇村园体验游”农业观光景点。

  下一步,西秀区将依托“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贵州省一二三产融合试点县”工作,以回归自然、体验农味、休闲观光和健康养生为特色,构建以生态观光、农耕体验、运动养生、避署度假互动发展的农旅融合体系,着力打造万亩花海、万亩金刺梨、万亩猕猴桃、万亩白茶、万亩中药材、万亩食用菌等示范点,不断推动农业与旅游业、工贸业融合发展,实现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安顺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成荣 黄松 伍水清 文/图)

(责任编辑:卢仕恋)

责任编辑: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