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外面打工,虽然能养活自己,但是照顾不了老人和娃娃,现在在村口摆了个烧烤摊位,每个周末都能赚个千把块钱呢。”郭芸花大姐看着羊昌河畔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脸上笑开了花,游客多了,郭芸花家的生活也更好了。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在平坝区羊昌乡四道风景区,基础设施已经修建完善,总投资225万元的新建烧烤区域四月初便可全部投入使用;龙海村原野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中代养肉鸡10000羽已经出栏,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借“鸡”脱贫;在贵州宏锦园投资有限公司种植基地,74岁的王技雄与村里的10位老人领到了在基地干活的2000元工钱……
三月,在春风行动的浪潮中,羊昌乡抢抓发展机遇,结合本乡特色旅游资源,
紧紧围绕“一村一品、一特”产业发展要求和实现每个村2个以上产业发展带动的目标,积极发展种养殖产业,并大力开发羊昌河特色旅游资源,积极探索农旅结合的扶贫妙计,力争取得脱贫攻坚的新胜利。
在原野果蔬种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林下养鸡项目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去年发展的10000羽林下养鸡让贫困户尝到了甜头,每户有了及签约的收入,今年贫困户的养殖热情也更加高涨了。
在羊昌乡龙海村,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投资200万元,带动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林下优质土鸡养殖,让该村的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顺利脱贫,并成功走上新兴职业农民道路。
在贵州宏锦园投资有限公司苗木种植基地,66岁的村民柏枝林在基地忙着给果树苗剪枝,这个年纪还能当上农村“上班族”,老人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这个年纪,在外面不好找活干,也挣不了钱了,只能在家种点谷子,维持基本生活,自从这个小伙在这里搞起了苗木种植后,村里的老人和妇女都有活路做了。” 柏枝林告诉记者,他在这里做了一年多了,每天负责给苗木剪枝、割草、浇水,每天的工钱是70块钱。
“当时之所以想回来创业,也是想解决农村老人和妇女的就业问题。” 公司负责人黄思锦告诉记者,自从公司成立后,每天都会有工人来务工,每年直接带动村里10000人次以上的就业,年人均收入增加3500元。
据介绍,下一步,该乡将重点打造云头村蔬菜扶贫产业园基地150亩,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带动产业结构调整,预计链接贫困户增收稳定脱贫,覆盖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户381人;大陈寨村“装配式大棚养鸡”产业扶贫建设项目,示范带动产业结构调整,链接贫困户增收稳定脱贫,预计覆盖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余户381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羊昌乡决战脱贫攻坚的春风行动浪潮中,除了红红火火的农业产业发展外,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气势蓬勃,这也让羊昌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结合”的新路子。目前,羊昌乡不仅将农业基地打造成旅游景点,发展观光旅游,通过打造“基地+景点+产业”模式,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致富。
“老大,帮我们再上两盘牛肉。”
“老板,来一打啤酒。”
在羊昌河畔四道坝景区,六、七家烧烤摊位都坐满了前来赏春的游客,村民郭芸花的摊位就在第一家,此时,她正忙着给游客准备新鲜的烧烤食材。
“我是前年五月份的时候回来的,刚开始的时候只有我一家,后来政府在河边修了木栈道、景观台、观景凉亭、吊桥,前来游玩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村民们陆陆续续也开办起了烧烤摊位,生意都挺不错的。” 郭芸花告诉记者,自从该村开发旅游资源后,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陆陆续续返乡创业了。
“在四道坝景区,目前营业的烧烤摊位有10来家,都是村民自己聘请人负责管理,考虑到游客量的不断增加,去年,政府投资了225万元,重新修建了烧烤区域,到时候,羊昌河的旅游品位和接待能力将会得到提升,更多的村民将会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找到创业岗位。”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建的烧烤区域共有门面20余间,在四月初即将全部投入使用。
“对于新的烧烤商铺,我们将优先考虑龙海村的贫困户入驻,只要贫困户愿意在景区创业,就业,我们将为他们提供最大的便捷。”该负责人介绍说。
“我还有一个孩子在读小学,出门打工舍不得孩子,以前都是种植水稻,赚不了几个钱,现在游客多了,我们做起了烧烤生意,一个周末就能有千把块的纯收入,这得多些政府把这里修建得这么漂亮,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来玩。”摊主韦大哥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将把生意搬到政府新建的烧烤商铺去。“搬进去以后,烧烤就不会污染到羊昌河了,这里的旅游也就更加规范了。”
下一步,羊昌乡将重点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乡村旅游活力,借助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农庄、休闲林场、休闲牧场,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乡村旅游景区,不断深化产业融合模式,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精准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