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3月30日,记者走进紫云自治县火花镇洗鸭河村,村前下游河岸边一片黑色防护纱网格外显眼,原来这是一个中华鲟养殖基地。
去年春节过后,为多渠道发展扶贫产业,火花镇通过招商引资,从福建引进天福水产养殖公司,该公司通过到洗鸭河村实地考察发现,洗鸭河河水水质较好、含氧量高,适应发展水产养殖。去年5月,该公司正式入驻洗鸭河村,以每亩每年750元的土地流转费在河岸边流转10余亩土地,开始建设中华鲟养殖基地。
“去年8月,基地建设到可以入苗喂养时,我们从湖北引进第一批10万尾中华鲟品种鱼苗,开始进行养殖。” 天福水产养殖公司洗鸭河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陈春舵介绍道。
“引进企业的目的是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火花镇镇长吴江涛说,该中华鲟水产养殖基地吸纳洗鸭河村30户贫困户参与发展,贫困户利用每户1万元的产业到户政府扶持资金入股公司,按照协议,贫困户入股第一年获得6%的红利600元、第二年获得6.5%的红利650元、第三年获得7%的红利700元,以后逐年递增。
“中华鲟的市场价格虽然较好,现市场批发价在2.8万元每吨;但规格较高,所需人工较多,必然为附近村民带来就近就业机会。”陈春舵说,他们公司从去年开始建设基地至今已经支付30多万元的人工工资,所用工人都是附近村民;同时,公司还有固定工人10余人,固定工人多为参与入股发展的贫困村民。在建设养殖基地时把养殖场分为上百个小格,每个小格中喂养着不同规格的中华鲟,比如1至1.8斤养一格、2至3.5斤养一格、3.5至6斤养一格等,按规格养殖的好处是便于管理和分类销售。严格的生产方式,使得所用人工数量增加。
“引进的第一批鱼苗现平均每条(尾)有1.8斤重,经过一年半的生长周期,产量可达150万吨。”陈春舵说,待第一批中华鲟销售后,洗鸭河村参与入股养殖的30户贫困农户将进入“分红模式”,同时在养殖的第四年,公司将返还农户入股的一万元本金,确保农户实现增收。
“村民在中华鲟养殖基地务工的同时,在实践中慢慢地学会了一些水产产业的养殖技术,为以后自己创业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洗鸭河村村支书罗伟力说,公司对当地农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很好地培养农户的“造血功能”,进一步激活了农户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
“天福水产公司入驻洗鸭河村发展中华鲟渔业产业,丰富了洗鸭河村的产业发展模式,帮助了村民脱贫。”火花镇党委书记韦天艳表示,洗鸭河村利用自然资源环境发展渔业产业的扶贫方式值得在全镇推广。(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