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来产业兴——安顺市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场观摩会侧记 

2018-04-12 10:59:28    来源:   安顺新闻网      

  本网讯 自全省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启动以来,我市紧锣密鼓,紧扣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调结构、兴产业,扎实推动农村产业革命。4月11日,全市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场观摩会举行,200余名观摩代表先后走进普定县、西秀区、黄果树旅游区、镇宁自治县,进企业、走园区、下田地,观产业,学方法,谋发展。

  因地制宜 调优结构发展特色产业

  上午8点,从普定城区出发,观摩团前往普定县化处镇化新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园,汽车顺着山间的机耕道缓缓前行,一路上,绿色产业随处可见。

观摩化新村韭黄基地

  汽车在普定县化处镇化新村韭黄种植基地观景台停下,刚下车,一阵阵韭黄清香扑鼻而来,在远处的韭黄地里,几十名农民有的平整土地,有的栽植韭黄……眼前看到的是一片繁忙春耕景象。

  “我们村因地制宜,协调资金,流转土地,通过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建成4400余亩韭黄种植基地……”普定县化处镇化新村村主任陈国勇自豪地向观摩代表们介绍,短短两年时间,化新村从一个二类贫困村发展成为安顺市蔬菜保供基地和全省最大的韭黄产业基地,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

  据了解,在全市深化农村改革的背景下,2014年,化新村原有的6家合作社合并成立“村企合一”的村级公司,流转整合4400余亩土地,通过调优农业产业结构,规模种植韭黄产业,由公司统一经营,真正把老百姓引上一条康庄大道。

  振兴乡村,必须选好产业。如何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调优产业结构,选择效益好、见效快、覆盖面广的优势产业?成为我市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答题。

  “看到化新村成片的韭黄产业,感到非常震撼,不仅规模大,产业选择也很精准,村企合一的发展模式也值得我们学习。”开发区幺铺镇党委书记严再正听完介绍感慨道。

观摩双堡镇大坝村产业基地

  紧接着,在西秀区大坝村金刺梨产业基地,村支书陈大兴带领观摩代表们参观了金刺梨深加工厂、黄金菊产业种植园、蚂蚱养殖大棚。

  据了解,大坝村按照“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思路,调优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安顺特色金刺梨产业,并长短结合发展黄金菊种植及蚂蚱养殖,带领全村实现了“小康梦”。

  “大坝村金刺梨产业选择比较准、比较特、延伸度比较好。下一步,我们乡将紧紧围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红心红薯产业,还有生态牛产业来壮大发展,引进更多更好的龙头企业来带动产业发展,让产业惠及更多贫困户,真正使老百姓腰包鼓起来。” 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乡长粟莉告诉记者。

  提质增效 “农旅融合”发展生态农业

  “每天吃熟食、听古典音乐、做按摩、吹着空调……这是奶牛每天的‘舒适’生活,这样的奶牛产的奶品质最好。”在西秀区双堡镇榕昕康乐生态产业园,负责人刚介绍完,就引起观摩代表的阵阵笑声。

  据了解,西秀区双堡镇榕昕康乐生态产业园集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系列奶产品加工和城市奶吧、休闲体验观光为一体,通过“农旅结合”的方式发展奶牛生态养殖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现在‘农旅结合’已成为抓农业发展、搞特色旅游、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好做法,榕昕模式值得借鉴。”华西办事处主任殷红霞向记者介绍道。

  观摩团走进黄果树旅游区龙宫镇下苑村,上千亩食用玫瑰长势正旺,这里正在打造的“玫瑰爱情湾”是农旅结合发展的又一个典范。

观摩观摩黄果树旅游区龙宫镇下苑村玫瑰花种植基地

  “我们在发展玫瑰产品深加工的同时,积极开发旅游及旅游服务业,促进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驻村第一书记陈泽民介绍说。

  “平坝相继推出了小河湾、塘约等一些农旅结合的示范点,取得一定成效,但通过学习,明显感到我们规模档次不够,产业不够兴旺。下一步,我们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强规划、兴产业、重实效,努力打造一部分农旅结合的新业态,真正把农村建设成为人们更加向往的地方。”在下苑村观摩结束,平坝区农业局局长黄恒乾对记者说。

  转型升级 “市场引领”延长产业链

  如何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发展农村经济需要思考的问题。

  带着问题,观摩代表一行先后来到镇宁自治县的金瀑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柳江畜禽有限公司、贵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入工厂、车间,实地观摩现代化机械、产业加工变商品的全部流程。

观摩金瀑公司黑茶加工

  金瀑公司拥有2000亩生态茶园基地,并且配置有年产黑茶3000吨的生产加工基地,“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大大提高了茶叶经济价值,该公司去年销售收入达到4000余万元。

  在柳江畜禽有限公司,三期工程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该项目集蛋鸡养殖、鸡蛋加工处理、有机肥加工、研发中心于一体的蛋鸡养殖航母正在形成,其中养殖、加工环节全部实现全自动化,计划于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年产鸡蛋2万吨,年产值2亿元。

  走进“落户”于镇宁产业园区的贵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条集生姜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发展产业链条让人耳目一新。2016年,镇宁自治县引进台商成立该公司,目前已成为一家以农产品为原料进行种植加工研发销售标准化的企业。

  “‘农业+工业’延长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十分重要,可让农民分享更多利益。”关岭自治县新铺镇镇长罗斌观摩后表示,在推进“关岭牛”产业发展方面,他们将扎实推进每一个环节,包括饲草种植、养殖到加工,让每一个链条都能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胡典)

责任编辑:陈婷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