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新时期治水工作方针,以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为契机,把开展节水型校园、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居民小区等载体建设作为创建节水型城市的关键和核心,以典型示范引领全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我们来说一下平时在生活当中我们的家庭有哪些节水的小妙招呢,谁来说一下?”市第八小学教师李小清问道。
“洗完澡的水可以用来冲拖把冲厕所,甚至还可以浇花。这样就节省了许多的水。”市第八小学四年级学生张启盛说。
“洗完脸的水还可以用来洗手。”市第八小学四年级学生苟义航说。
这是近日在市第八小学四年级的课堂上开展的一堂以“节约用水,心系地球”为主题的班会课,老师通过实例讲述、和学生互动的模式让学生们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开展主题班会,宣传节水意识只是八小在创建节水型校园中采取的方式之一。八小共有师生6000余名,学校耗水量大,平均每人每天用水7.61升。为改善师生用水情况,2015年以来,八小加大节水设施的建设,修建了雨水集水池3座、改造学校水管管道约500米、安装节水型水龙头1000个、兴建厕所节水水塔两套、植物灌溉设备10套。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开展节水型学校的创建,我们的用水量从原来的将近一万吨下降到五千多吨。每年能节约用水四万多吨,节约近三万块钱的费用。”市第八小学总校长华云龙告诉记者。
我市还大力推进节水型企业的创建,行业覆盖电力、冶金、食品、制药等众多行业。安顺市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通过科技节水的方式创建节水型企业,先后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建成了日处理量分别达250吨、50吨、500吨的工业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回收净化处理系统。三个科技节水系统通过冷却塔、沉淀池、净水器等设施设备实现了工业水、生活污水的回收再利用、雨水的回收再利用,真正达到中水回用的目的,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安顺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滨告诉记者:“我们全厂的雨水、工业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之后,全部用于全厂的景观绿化。”
三个科技节水系统中,工业、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的是全国先进的“预处理+UASB厌氧反应器+MBR生化处理系统+超滤膜+NF纳滤膜系统+RO反渗透膜系统”处理工艺模式。通过高科技节水模式,实现了污水基本“零排放”,使污水厂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为企业每年节约取水50万立方米。
提高社会节水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形成“珍惜水、爱护水、保护水”的社会氛围也是我市在做好创建节水型城市的工作重点。近年来,我市以居民小区为载体,以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倡导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的文明生活为核心,积极开展节水型居民小区的建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节约用水必须从家庭做起,从我做起,节约用水首先要牢固树立节水用水意识。”这是在西秀区青溪雅郡小区,播放的关于传播家庭节水知识的广播。据介绍,小区经常通过广播、宣传手册、宣传标语等形式向住户传达节约用水的理念,增强业主节约用水的自觉性。同时实施居民“一户一表”计量、阶梯水价计价方式、智能远传水表、节水器具等节水设施覆盖全小区居民。
青溪雅郡小区居民黄润棠说:“小区里经常宣传节约用水,节水意识渐入人心,现在我家的生活用水会留存下来冲卫生间,我们自己水费也下降。”
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已建成节水型校园6家、节水型企业41家、节水型小区5家。2018年,我市将再建设节水型校园9家、节水型企业40家、节水型小区10家、节水型单位11家。
在创建节水型城市过程中,我市充分凝聚社会力量、集聚全民智慧,使社会节水意识不断增强,节水数量逐年递增,城市节水管理工作水平显著提升,为我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石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