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我们正在种的蔬菜公司已经订购,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4月9日,在江龙镇荣兴村现代高效蔬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70余名农民顶着春日的暖阳,有的挖坑,有的栽苗,有的在为刚栽好的蔬菜苗施肥浇水......
这里正在展开一场激烈的脱贫攻坚战。自全市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启动以来,江龙镇紧锣密鼓,调结构、兴产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摸索出一条政府、企业、市场、农民合力推动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转变方式,调优产业结构
当前,在我市贯彻实施国家振兴乡村战略的过程中,如何充分激活沉睡土地资源,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是每个乡镇工作者、建设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水洞村位于江龙镇北部,距镇宁县城20公里,距镇政府6.5公里,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少,以水稻、玉米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外出打工的人较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如何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最终破解空壳村的问题?水洞村的方法是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自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以来,镇宁自治县全县调减玉米种植,其中江龙镇调减1.9万亩玉米种植改种蔬菜。在江龙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其中,水洞村将原来的350亩玉米全部调减改种现代高效蔬菜。
“刚开始的时候,农民不愿意,我们解释说,种蔬菜效益比传统作物高,农民才逐渐转变观念。”江龙镇分管农业的人大专职副主席王元锋介绍,江龙镇政府采取“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通过镇政府平台公司引进民营企业贵州梓涵联合农业有限公司发展规模化蔬菜产业,其中由镇平台公司基础投入,梓涵农业公司提供蔬菜技术指导,并对种出的蔬菜全部收购统一销售,在保障农民土地租金收益的同时,给农民收益分红,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
如今,在水洞村,通过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全村已发展现代高效蔬菜350亩,新建食用菌大棚4800㎡ ,已培植7万棒食用菌,其余食用菌已在陆续栽培,第一批食用菌预计4月底就可上市售卖。
水洞村只是江龙镇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高效蔬菜产业的一个缩影。
另外,在江龙镇荣兴村、朵卜陇村,大规模的现代高效蔬菜目前正在栽种中。
据了解,江龙全镇规划种植现代高效蔬菜3000余亩,今年第一期预计在水洞村、荣兴村、朵卜陇村规划种植1610亩。
科技引领,强化产业支撑保障
如何更好地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提高单产效益,增强农业产业的比较优势,江龙镇选择从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等方面狠下功夫。
“这个是自动喷灌装置,轻轻一按,就可以自动喷水浇灌,这个是大棚调温装置,这个是大棚空气调节器,可以随时调节蔬菜大棚的温度与湿度。”在位于镇宁自治县江龙镇水洞村的现代高效蔬菜育苗大棚里,技术员张文忠站在蔬菜大棚内自动化调控装置旁,一边操作一边演示给记者看。“实时调控大棚的温度与湿度,有助于蔬菜苗的生长,提高栽种存活率及产量。”
张文忠,作为贵州梓涵联合农业有限公司特派农业技术员,有着10多年的蔬菜种植技术指导经验,他将为江龙镇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据他介绍,从蔬菜选种到现代高效蔬菜育苗大棚建设,再到栽种、施肥及采摘,他们有着一套科学的生产标准,以保障蔬菜的高品质。
在蔬菜品种方面,根据土质及气候条件,江龙镇选择种植长毛瓜、短毛瓜、大丁苦瓜、三号大丝瓜、油苦瓜、青绿丝瓜、茄子、白豆、青豆、青瓜、六角青椒等10余个品种。“这些品种是针对江龙镇地理环境量身选种的,产出的品质特别好,很有市场竞争力。”张文忠告诉记者说。
“苗已栽种10分钟,太阳上来了,施肥浇水的赶紧跟上。”在江龙镇荣兴村蔬菜栽培现场,记者看到几十名农民正在地里栽种苦瓜,一旁的技术员一边看着时间,一边指导农民有序栽种。
“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民将更多关注放在了农产品质量,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蔬菜种植现场,江龙镇政府平台公司执行董事罗灿介绍,江龙镇在发展蔬菜产业过程中,以科技为引领,以标准为支撑,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提高市场竞争力。
订单农业,让农民得实惠
发展产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们种的蔬菜不愁卖,这给我们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在荣兴村蔬菜栽培现场,村前支书伍豪祥告诉记者,从3月16日他开始帮助镇平台公司翻土种植蔬菜,每天劳务工资70元,家里的1.8亩地全部流转给了平台公司,每亩地的租金有700元,比起原来种植玉米时,收入明显增多了。
据荣兴村当地农民介绍,他们如今种植蔬菜的田地,部分农民以前也种过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生姜,但大多为散兵作战,掌握不了市场规律,种的少挣不到钱,种得多了又害怕卖不出去,因此,生姜种植多年,也形成不了规模。
“以前家里的三亩地也曾种过生姜,遇到市场好的时候一亩地收入能上万,遇到市场不好时,有几年都烂在了地头,如今由政府带着种蔬菜,只要种,就有收益,没种生姜操心了。”村民王怀情对曾经种生姜的经历深有感触,以前种生姜总担心天气,还怕卖不出去,如今她家的三亩地全部流转给镇里平台公司,安稳地在基地打工,仅地租就有2100元,打工还有每天70元收入,到年底蔬菜收成了还参与收益分红。
“我们种的高效蔬菜亩产大约在1.2万斤左右,按照保底收购价,除去成本亩产值能达到6000元以上。”据罗灿介绍,目前,江龙镇平台公司已与贵州梓涵联合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保底收购合同,等蔬菜成熟,按照一斤0.6元至0.8元不等的价格全部由梓涵公司全部收购统一销售,全镇第一批蔬菜产值预计能达到1000万元。
据了解,目前,江龙镇蔬菜产业扶持项目,通过“村支两委(合作社)+镇级平台公司+易地扶贫搬迁户+用地农户”的模式进行实施,项目实施产生收益后,纯利润原则上采用“7111”分红模式,即易地搬迁户70%(其中易地搬迁贫困户90%,流转土地农户10%),项目所在村集体(合作社)10%,镇级运营平台公司10%,三个深度贫困村集体10%的方式进行分成,充分保障贫困农户的经济利益。
“发展蔬菜产业,我们最先保障贫困户的利益。”王元锋说,通过发展蔬菜产业,贫困农户不仅能参与效益分红,还有土地租金费用,同时还可以在蔬菜基地务工挣钱,贫困群众的收入渠道明显拓宽了。( 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