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曾经,“地无三尺平,土无三寸厚”和常年缺水、交通不便是普定县猫洞乡团结村最自然最真实的环境写照,长期困扰和制约村级发展,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近日,记者驱车来到团结村,进村道路已是平坦宽阔的的水泥路,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团结村村貌、民风、产业一天天悄然向好,群众生活也由贫穷逐渐向富裕蜕变。
猫洞乡团结村距离猫洞乡政府驻地6公里,是全市17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860户,2970人,其中贫困户221户,贫困人口679人,贫困发生率22.86%。
团结村没有因“穷山脊土”而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因人背马驮的艰辛而放弃产业致富的梦想。曾经团结村山望坡组的冰脆李在周边已小有名气,如今在脱贫攻坚攻势令中,挂帮干部齐心协力谋规划,全村群众凝心聚力抓发展,干群众志成城激流勇进攻,一度春秋谱华章,一曲高歌迎凯旋。
夜幕拉扯下来渐渐笼罩着大山深处的山村时,静谧的山村,农家小院里,灯光亮起来,干部与群众围坐在一起,院落小讲堂也就开始了。以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和同步小康工作为主题,紧紧围绕“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核心目标,唠家常、谈生产、讲政策、话发展,作引导,出主意,宣讲扶贫政策,传达会议精神,解答群众疑问,探讨产业发展,共商远景规划。
白天村支两委和驻村干部走村窜户,开展户户见面工作,掌握基本情况,建立和完善一户一档。劳累一天之后,晚上又结合白天的工作与大家群众共同商讨,之后工作组干部开碰头会决策明天的工作推进方向。有时因为内容多,范围广,难决议,深夜还迟迟不能入睡。村支书杨朝仁如是说:“下派来包村、驻村和帮扶的干部都不叫苦喊累,为群众早脱贫想方法找路子;为了村级公司发展,早日摆脱空壳村,摘掉极贫村的帽子,实实在在为村民脱贫,作为土生土长的自己,苦点累点也无所谓。”
团结村的村办公场所在火干组半山上,面积小,场地窄,简陋不堪,办公桌是摇摇晃晃已有历史的老课桌。群众会,小组会,代表选举会在不足15平方米的既是图书室又是办公室的“多功能房间”进行。人员多,容纳不了,办公室前前后后围满了人,相拥相挤。
目前,县划拔20万元资金,合理利用闲置校舍改建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已竣工投入使用。崭新的楼房,宽敞明亮的会议室,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完善。
“要致富先修路”。原来路面狭窄窄、坡陡弯急、车辆通行受制约的进村主干道也在2017年由交通项目组织实施,扩宽硬化完成使用。交通通畅,运输便利,为村民的便利出行和产业发展打下基础。团结村村民胡正品告诉记者:“现在入村道路更宽阔,我们出行方便得太多了。”
曾经,村里300余亩苦丁茶被弃之荒野,无人问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村级公司模式运行,阿尤岽苦丁茶加工基地应运而生,主要打造原生态苦丁茶,以原手工传统制作技术加工。苦丁茶分精品型,以茶尖、茶花为主,大众型以普通苦茶叶为主。
阿尤岽苦丁茶产业基地处于起步阶段,采取“村级公司+农户”模式,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闲置的土地资源,根据需求流转村民土地扩植扩种,全力打造村级苦茶产业带,探讨效益联结机制,解决群众过去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有效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让腰包鼓起来,助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曹时国 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石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