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调优农业结构推进产业革命

2018-04-25 20:53:25    来源:   安顺新闻网      

  花开四月,走进安顺市龙宫镇下苑村玫瑰种植基地,几十名农民正进行施肥、浇水、布置玫瑰园区的绿化树……一副热火朝天、井然有序的劳动场景。


  谁能想到,这个半年前还大面积种植玉米的地方,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立足地理、交通区位优势以及农民意愿,通过发展食用玫瑰产业,迅速走上了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农业旅游化发展的路子。
  目前,下苑村食用玫瑰基地已累计流转土地1500亩,种植玫瑰花1200余亩,惠及农户385户,解决当地农民就业200余人,该村食用玫瑰深加工企业生产车间正在有序建设中,新的游客接待中心也在建设中,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这是近年来安顺市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安顺市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紧紧围绕全市脱贫攻坚战,扎实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培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正在火热展开。
  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
  “长期以来,低效籽粒玉米种植占据了安顺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大半以上,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业产品的特色优势有待充分发挥,对农民增收的支撑效果并不明显。”安顺市副市长熊元表示,如何更好地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借助农业科技提高单产效益,增强农业的比较优势,是安顺市新时期农业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为此,大面积减少传统低效品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改种其它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成为安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安顺市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精心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含金量”高、“干货”多、针对性强的农业产业布局政策文件。
  2017年,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并下发《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以“关岭牛”“火龙果”“红芯薯”“金刺梨”为重点的特色农产品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安顺市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工作方案(2017-2020年)》《安顺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生态家禽等五个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加强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指导。
  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去年以来,安顺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农业产业发展重心放在大力发展特色生态蔬菜、特色精品水果、生态优质茶叶、特色道地药材、特色优质粮食、特色生态畜牧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
  “在全市林业经济发展方面,我们注重‘造林造景,多彩多财’”安顺市林业局局长胡强表示,在林业方面,调优结构既注重生态也注重林业产业发展。
  “在农牧方面,我们以质量为导向,坚持质量兴牧、绿色兴牧、品牌强牧,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安顺市畜牧兽医局党组成员、总畜牧师周荣树书介绍,目前安顺正在积极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畜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转型升级。

  通过调优结构,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2017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90.89万亩,全市食用菌累计种植12893.35万棒,水果种植面积97.67万亩(面积较大的品种有:李子31万亩、金刺梨25万亩、桃9.5万亩、樱桃7.2万亩、梨6.5万亩。),生态优质茶全市发展到75万亩,特色道地药材发展到53万亩、特色优质粮食发展到41.8万亩、生态畜牧业全市出栏生猪118万头,出栏牛11万头,出栏羊6.8万只,出栏家禽1110万羽。2017年,我市实现肉蛋类总产量19.2万吨,同比增长17.1%;水产品产量2.15万吨,同比增长13%,实现畜牧渔业总产值70.27亿元,实现畜牧渔业增加值36.8亿元,畜牧渔业增加值占一产增加值比重达25.4%,位居全省第一。


  科技引领、集约发展,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曾是制约安顺农业发展的瓶颈。为突破瓶颈,安顺市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完善配套措施,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熊元表示,近年来,为努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突出集中、集聚、集约,安顺市在构建农业发展新格局、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等方面狠下功夫。
  首先,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助推农业集约化发展。2017年,安顺全市新增省级农业示范园区5个,总数达39个,83个乡级农业园区创建工作平稳推进,实现了乡乡镇镇农业园区全覆盖,其中34个省级农业园区完成投资78.5亿元,实现总产值189.48亿元,逐步形成了以区域性示范区为引领,以特色示范园为支撑的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推进农业技术培训,提高职业农民素质。去年以来,2017年全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40期,培训1932人次;共办栽培技术示范点295个,技术培训357期,培训人次6.95万人次。开展种子检疫培训7期,举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班65期次,培训农户3900人次、技术员424人次、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270户次。为加快提升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水平,安顺市研发和集成推广了以喷灌、滴灌、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保护性耕作等为代表的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等关键技术;逐步健全完善了蔬菜、精品水果、现代育苗、中药材、畜牧等产业技术体系,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市场引领、做强品牌,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
  “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将更多关注放在了农产品质量上,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做强农业品牌,不断提升农业竞争力。”据熊元介绍,近年来,安顺市不断从供给侧发力,树立品牌,围绕农产品市场、供给群体,努力探索安顺市农产品具体“种什么”“种多少”的问题。
  在树立品牌方面,围绕企业带动提升全产业链质量,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深入推进农工、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安顺市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857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7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全年预计达171亿元,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622家。
  同时,以标准为支撑,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追溯体系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工作,不仅有效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而且有力提升了农产品竞争力。
  截至目前,全市共认证无公害产地223万亩、认证产品212个,绿色食品获证7个、有机产品获证31个,农产品注册商标1442件,农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16个。同时,加强农产品产地产品监管,全市各县(区)全部完成了省级、市级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工作,合格率为100%。
  “有了品牌,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最大限度发挥经济效益。”今年以来,安顺市政府农业分管领导已多次带队赴重庆、云南昆明、青岛等多地市场农产品销售市场建立信息数据库,并及时了解市场平台产销需求,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结合安顺种植习惯和资源,确定适宜品种,立足目标市场、目标人群,做强地方特色农业品牌,确保安顺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
  通过围绕“农超对接”,切实抓好产品销售,并积极开展农产品“泉涌”行动,全力推动“安货出山”,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机遇大力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多举措开展“农超对接”工作。
  同时,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建成6个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及普定电商一条街,建立贵农网、邮政、淘宝、京东等各类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点)500多个;借助贵农网、淘宝、京东、邮政等第三方电商平台,注册的中小企业户达630余户,有力地推进了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线上销售。
  在以市场引领,突出标准、优质、品牌的战略下,安顺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不仅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精品水果、蔬菜生产基地,安顺生产的蔬菜瓜果还远销港澳台、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市场。
  深化改革、绿色发展,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熊元表示,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安顺市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安顺通过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新模式,引导农民建立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模生产基地,不断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截至目前,安顺市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749个、家庭农场125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24家,其中省级61家、国家级2家。
  与此同时,安顺市创新农村发展机制,继续深化“三权”促“三变”农村改革。通过深化“三权”促“三变”改革,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有效助推了“泉涌”工程的实施。
  截至目前,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4.7亿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744个,占总数的74%,大坝村、塘约村、大黑村、莲花村等一批新农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幸福村。
  此外,安顺还充分推广“塘约经验”,尽快建成一批利益联结紧、运营模式新、贫困群众参与面广的改革试点,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达到富帮穷、穷帮穷、共同致富的目的。
  截至目前,全市1007个行政村中有816个村推广了“塘约经验”,占行政村总数的81%。
  同时,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实测面积386.29万亩,占二轮延包面积147.54万亩的261.82%。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133.6万亩,集体林地确权面积525.14万亩,集体建设用地(含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颁证14.75万宗,“房屋合一”不动产权证发放178本,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20345宗。(农经无法核实)全市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89.54万亩,占国土二调耕地面积422.91万亩的21.17%。
  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提质,在提质中谋变。安顺农业正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化农业产业革命,调优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奏响发展新强音,为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安顺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成荣 黄松 伍水清 文/图)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