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26日,记者从市工信委获悉,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各项生产要素保障较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高于省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排位全省第2,较去年同期增速排位提升4位,实现“开门红”。其中,一季度,预计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24%左右,占比排位保持全省第1。
位于平坝区的贵州三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儿童药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咽喉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的中成药研发、生产、销售,迁址国家高新区至今,一路高歌猛进,去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已发展为全市第二大制药企业。走进生产车间,一派火热的繁忙景象,工人们正为完成订单而紧张忙碌着。这正是安顺高技术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健康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
下好产业棋,筑巢引凤赢先机。今年以来,西秀区以西秀产业园区为发力点,不断丰富工业经济业态,重点培育智能终端、传统产业、军民融合等产业,在做强做大工业经济方面贡献突出;开发区紧紧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发展了一批以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产业、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平坝区以“园区+高新区+特色小镇”为平台,大力引进军民融合、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项目,效果显著;普定县重点培育了兴东大健康产业园,水厂、酒厂等配套产业已投产并正常运转;镇宁自治县顺势而为、谋定后动,依托汇景纸业打造快消品产业园,目前,已有十余家快消品下游企业投产,产业集群初见端倪。
一个个热火朝天、加班加点的项目工地,一个个订单不断、朝气蓬勃的企业,一个个抢抓机遇、改革创新的举措,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迎来了全市工业经济“暖春”,同时也展示了全市深化全面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与行动力。
产业发展牵动全局、关乎长远。从指标上看,一季度,工业投资起跑快、马力足,全市完成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及园区基础设施投资34.75亿元,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0.31亿元;重点高载能企业生产稳定,全市工业用电量完成8.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较去年同期提升11.9个百分点;实体经济稳中向好,全市工业增值税完成3.42亿元,同比增长18.04%,较去年同期提升10.9个百分点。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全市上下稳扎稳打抓好运行调度,强力推进电煤保供、大数据产业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千企改造”等各项要素保障,离不开各县区结合实际做强做优基础产业、特色产业,也为今年工业经济开局延续营造良好发展态势。
军民融合进入新阶段。今年以来,我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贵飞工业联合体、安大民用航空锻造产业园、安吉精铸航空产业园、风雷公司整体搬迁进入民用航空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启动建设。
“千企改造”稳步推进。中航贵飞、安大航空、晨春石材等6个企业纳入省级2018年贵州省“千企改造”工程龙头企业,安吉精铸、黎阳国际、三力制药等12个企业纳入省级2018年贵州省“千企改造”高成长性企业。一季度,全市完成“千企改造”工程投资20.56亿元,占全年目标105亿元的19.58%。
大数据产业高速增长。西秀、镇宁两个智能终端产业园建成。其中,西秀智能终端产业占地面积2200亩,已建有三期标准企业厂房36万平方米,现正进行第四期建设24万平方米,截至目前,签约企业34家,2018年来新增投产企业3家,已投产企业达20家,新增解决就业约1000人。一季度,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2.8亿元,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同比增长450.7%;预计全市大数据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4.6亿元,同比增长20.3%。
工业发展形势整体向好。一季度,全市新兴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增速分别高达450.7%、847.7%,食品制造业增长66.3%,医药制造业增长23.4%,对全市增速提升拉动作用明显;传统产业生产稳定,其中,电解铝同比增长8.4%,纺织同比增长37.5%,今年以来安顺电厂保持2至3机组运行,火电行业增长4.3%,目前,该厂三台机组运行,累计发电14.6亿千瓦时。春节期间,大部分企业放假停产,但安顺电厂、轿子山煤矿、安顺煤矿、黄果树铝业等24户重点企业坚持生产,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据市工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围绕工业增速和工业投资两项主要指标,不断深化全面改革,重点以军民融合和大数据产业为重点突破,同时围绕新医药大健康、新型建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提升和煤炭、电解铝、酿酒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继续做好调度服务、创新创业、招大引强等重点工作,助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安顺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倩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