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奔走于各村寨之间,一心一意为民谋取福利,不辞劳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就是镇宁自治县六马镇党委书记--杨恩文。2016年5月,受组织委派任六马镇党委书记,面对六马3万多双满怀希翼的目光,他深切的感受到了肩上的重任。2年多来,他始终本着“亲民心、听民声、解民忧、促民富”的宗旨,带领镇村干部群众“拔穷根、改穷业、换穷貌”,创新举措,苦干实干,以新思想引领新实践,以新作风展示新面貌,以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凝心聚力绘蓝图,砥砺奋进谋新篇
六马镇地处镇宁自治县南部,距镇宁县城63公里,国土面积2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245亩,其中田14725亩、地87519亩、荒坡34544亩。下辖19个行政村、2个社区,134个自然寨,156个村民组,总户数7183户30552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095户8619人、贫困发生率28.21%,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位居全县之首。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怎样促进经济发展,是摆在杨恩文面前的首要问题。
2年多来,他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从“早、深、快、实”上下工夫,深入各村寨了解致贫原因和贫困现状,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以实际行动来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为群众发展谋划新路子,以“创新领富、支部带富、产业致富、能人帮富、基础助富”为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双向”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致富带头人+党员+村干部”和“村干部+专业型人才+致富带头人”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充实乡土人才储备,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头实行了干部结对帮扶和把党员群众培养成产业带头人、把产业带头人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的新实践。有效推进“三权”促“三变”,盘活农村沉睡的资源,推广“塘约经验”,采取“党支部(村委)+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村(居)合作社建立实现全覆盖,100%贫困户加入,解决了群众发展难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探索出了一条强村与富民“双赢”、村集体与农民合作组织共同发展壮大的新路,实现农村党建和农村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共同发展新篇章。
四抓四促重实干,培育产业改穷业
2年多来,他始终坚持“抓产业促扶贫、抓村级集体经济促脱贫、抓党员示范引领促脱贫、抓品牌打造促脱贫”的工作抓手,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产业结构调整,紧紧抓住新一轮退耕还林等政策机遇,依托六马得天独厚的亚热带低河谷气候条件,大力引领群众发展种植四月李、蜂糖李和芒果。成功申报省级示范园区2个,其中镇宁自治县蜂糖李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种植面积1.5万亩,拓展区种植面积达11万余亩,已挂果6万亩,覆盖贫困户2650户、11543人,2017年李子总产值达4.75亿元,人均收入达12500元。引进3家企业在我镇发展蜂糖李标准化种植,流转土地5000亩,2017年在园区内工商注册企业67家,其中农业专业合作社22家,小微企业(含家庭种植场及公司)45家,带动农民就业3000余人,现开业农村淘宝店2家。打帮河特色水果农业示范园区总规划面积16000亩,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10000亩,辐射区域6000亩,园区内已有专业合作社2家、企业(含小微企业及种植场)23家等生产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就业1500余人。建成错季节蔬菜种植基地4000亩,覆盖区域拓展到全镇21个村(居),32000余人。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杨恩文夙夜在公、不辞劳苦,紧紧抓住每一份机遇,使六马在“致富路上”得到了更多的项目支撑。2年多来,他带领了全镇1178户贫困户5270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入了小康生活。打造了致富村市级党建示范点,发展了30余名致富带头人为中共党员,批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为科技副主任。建立六马种养殖致富带头人才库,带动贫困户2200余户发展种养殖产业。
缪力同心破难题,集中攻坚换穷貌
“脱贫致富,基础先行。”杨恩文带领镇党委一班人巧借东风,抢抓扶贫机遇,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突破口,在项目建设中“敢作为、勇作为,善作为、巧作为”。在困难面前,坚定信心;在挑战面前,抢抓机遇。争取上级帮扶项目,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采取普惠与特惠相结合,争取了2017年度第一批中央及省级财政扶贫项目中150万元,修建了机耕道45余公里。积极协调实施了六马镇综合农贸市场、“组组通”和产业园区建设等项目建设,总投资达2亿余元。
“路修好了,我们的李子可以很快运出来,也能卖个好价钱了,我们出行也更便利了”。村民群众露出了笑脸,竖起了大拇指。2年多来,在杨恩文的积极协调和申报下,六马镇实施了镇宁自治县X411镇坝路至红关(六马至轮山段)公路改造工程,工程总投资约24406.46万元,解决了多年来困扰着村民群众们“行路难”的问题。
“我镇目前贫困户中有880余人就读小学、460多人就读初中,99人就读高中,40人就读大专、中职,30人就读大学本科以上。”他对全镇的教育情况熟记于心,并积极协调帮助贫困户争取到教育资助经费478.5万元,补齐了教育扶贫短板。六马中心卫生院新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合医补贴40余万元,确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
攻破异地扶贫搬迁堡垒,实现了69户329人入住新居。“我们还要继续强化措施,深入宣传,再完成156户660多人移掉‘穷窝’,换上‘新貌’。”杨恩文满怀信心。
“现在的政策好!政府帮助我修这样的房子我很高兴。”果园村芒应芳指着他的新房屋激动的说到。芒应芳是果园村典型的一个贫困户,无劳动力,思想落后,妻子患有残疾,原住在一个旧房中,村干部动员他进行改造,他始终不肯。杨恩文得知情况后,多次与其交心谈心,协调村委为其“三改”代建,落实危房改造、庭院硬化等政策补助4.1万余元,确保群众住房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以身作则重垂范,扶贫路上倾真情
“在以前,看不到干部职工向这样为我们老百姓打扫卫生环境,现在的干部真好!”群众们看着正忙着的职工们说到,自己也撸起了袖子参与起来。
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和谐美丽文明幸福的新乡村,是杨恩文的梦想。从离开老家安顺普定县到镇宁,到六马,他把自己当做了六马人,把热情奉献给了“第二故乡”。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他挥汗如雨、倾热情、注真情,为民创收、助民解忧。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进村入户,拉家常、谈发展,了解致贫原因,真心实意的和贫困户交朋友,及时把党的政策带给帮扶群众,让他们强化思想意识转变,树立生产生活信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和赞扬。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严于律己、无私奉献,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他一心一意扑在岗位上,奔走于各村寨之间,为六马人民谋福利、谋发展。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他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全镇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和爱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深刻内涵。(潘兴平 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