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作为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紫云自治县大营镇,山多石多,缺水少土,无疑是紫云脱贫攻坚路上的“硬骨头”。
为打赢脱贫攻坚扶贫的硬仗,该镇立足现有资源,大力发展经果林产业、生态养殖、食用菌等产业,并在核桃林下套种魔芋、葛根等作物,打造立体农业产业,唤醒“沉睡”资源,推动扶贫产业快速发展,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正在大营镇上演。
近日,记者从209省道尅座村路口分路沿尅百公路进入大营镇时看到,沿线两边坡地上连片种有枇杷和桂花等经济苗木;公路边大营村村民谢关海的种植基地里,几名村民正采挖桂花苗,并将采挖苗木包扎好,一株株搬运到货车上。
“这些桂花已栽种10余年,现在以每株700元价格卖出,这次一共卖出50多株。”谢关海说,栽植桂花虽然收益周期长一点,但管理成本低,卖出价格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大营镇从2006年就开始发展桂花苗栽培,目前全镇有桂花苗培育面积近1000亩。”大营镇党委书记陈凯介绍,桂花苗不仅能带来经济价值,更具有旅游观赏价值,是名副其实有“颜值”的“摇钱树”。曾经的大营镇产业发展滞后,土地资源破碎,生产生活环境较差,为生计许多青壮年外出务工,大量土地成了荒野。在荒坡上种上这种带有“颜值”属性的摇钱树,既美山坡又富民,算得上是脱贫致富的“好招”。
“为用好仅有的土地资源,年初以来,镇里决定大力发展林业经济作物。”陈凯说,镇里在联八村实施小流域治理项目一带种植金刺梨1245亩,现已栽种完毕,正在进行管护阶段;在尅百公路沿线坡地上连片种植枇杷4500亩,该项目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200户。
同时,该镇加大对历年栽植的2万余亩核桃的管护力度,按照相关规定实行生态保护补偿,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带动农户通过生态补偿实现脱贫。今年以来,该镇增加生态护林员100名,补偿资金按每人每年1万元进行补贴,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
此外,大营镇今年还实施皂角补植补造1000亩,林地抚育项目和森林病虫害防治项目已完工正在申请验收。
几年来,大营镇在实施退耕还林项目中,栽植了2万余亩核桃。但核桃属见效慢的产业,因其生长周期较长,导致栽植核桃的地块几年内见不到效益,脱贫致富是硬任务,怎等得起?
为用好土地资源,大营镇在核桃林下套种山豆根、白芨、葛根和魔芋等,通过“以短养长”,达到助农增收效果。
记者在大营镇大营村的一片已挂果的核桃地看到,成片核桃林下种植着中药材山豆根和白芨。
“这些核桃于2014年栽种,今年开始挂果,但每株只挂有几个果,产生经济价值还要等一两年时间。”陈凯说,为增强土地使用效益,该镇在核桃林下同时套种白芨和山豆根两种中药材,这两种中药材都是与贵州百灵集团合作种植,苗和种植技术由百灵集团提供,村民投工投劳,采收时由百灵集团按保底价回收。
在大营镇金龙村金家坝组的一片核桃地里,村民李吉兰请来30多名村民在核桃林下栽种山豆根。“今年我家共种植20亩山豆根,部分土地是从村民手中流转来的,所请村民每天要支付80元的劳务费。”种植户李吉兰说。
走访中,记者在大营镇打彩、关星、三合、芭茅、龙屯、百花等村看到,不少村民正在核桃地里同时套种葛根和魔芋两种农作物。
“在核桃地,不论套种山豆根、白芨,或魔芋、葛根,都能大大提高土地使用价值。”陈凯表示,等到核桃成熟了,套种的中药材可采收了,多重增收能为贫困村民脱贫增收提供保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系统工程,非得多管齐下才能出成效。
据介绍,该镇今年计划在各相关村组的核桃地里套种魔芋、葛根、山豆根、白芨等农作物8000亩以上。(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