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监督范围的扩大,审查调查力度越来越大,对案件审理质量也越来越高,对此,关岭自治县纪委县监委通过采取“112”审理模式,进一步调整充实案件审理力量,确保案件审理工作提质增效。1-9月,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97件200人,结案153件158人,结案率达77.7%,案件审结同期增加10件。
明确1名县区“指导员”。针对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业务能力不强,案件审理不专业的实际问题,县纪委县监委将全县12个乡镇(街道)划分为3个片区,并将县纪委案件审理室人员进行整合,明确1名委机关审理干部负责联系指导一个片区,其职责主要是面对面督促乡镇严格按照《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施行)》执行,对案件的证据收集、办案程序、定性量纪等进行审核,以此推动乡镇案件审理质量,帮助提高乡镇纪检干部案件审理能力和水平。1-9月,县纪委县监委案件审理室干部指导乡镇案件审理工作24次。
明确1名片区“主审人”。坚持审查与审理分离原则,将全县12个乡镇(街道)划分为三个片区审理组,每个片区审理组明确1名专职“主审人”,通过将“主审人”组织到县纪委集中办公方式,集中力量加强对乡镇纪委案件的审理和信访了结件的审读,防止量纪畸轻畸重和信访件办理不规范情况发生,提升案件质量和信访件办理水平。实行主审人制度以来,主审人集中审理案件120件,退回补充调查补证18件,对审查组量纪畸轻提出合理建议、调整处分量纪档次15件(次)。对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转办和本级受理的70件重复信访了结件进行大起底、再审读。
明确2名乡镇“审理员”。为解决乡镇(街道)纪检人员不足、业务不熟导致的执纪审查、案件审理分离难的问题,县纪委县监委采取指派乡镇审理员跟班轮训方式,即定期指定2名乡镇纪检干部到县纪委县监委案件审理室参与案件审理工作,每2个月一轮训,主要负责协助主审人审理乡镇(街道)移送的案件,对案件程序、证据收集进行审核把关,协助各乡镇(街道)完成审理谈话和卷宗装订,采取“跟班学习、实战训练”工作模式,既能帮助乡镇干部提高业务能力,又有效解决了乡镇审查审理分离难的客观现状。截止目前,已有8名乡镇“审理员”到县纪委参与审理工作,审结案件61件,审读问题线索初核22件。(关岭自治县纪委县监委 沈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