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吞斗牛势冲天——关岭牛“牛”起来

2018-10-31 16:28:06    来源:   安顺新闻网      作者:卢仕恋

  关岭牛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的78个地方畜禽品种之一,贵州四大黄牛之首,是全国优良地方品种,1982年纳入《中国畜禽品种志》,主要分布于北盘江流域19个县,中心产区位于关岭自治县。千百年来,关岭家家户户就有养牛习惯,关岭自治县花江牛市于1644年建立,迄今已有374年的历史,于明朝崇祯年间就闻名全国,1986年获国家商业部命名为“全国四大牛市”。
  关岭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关岭牛出肉率高、氨基酸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繁殖率高、屠宰率高、脂肪含量低“五高一低”优质品质,塑造了“关岭牛一生鲜草、一碗好肉”的良好肉牛品牌。
  目前,全县存栏牛达15.5万头,出栏2.75万头,产值达2.66亿元,农户自建圈舍面积8.93万平方米,引进纯种安格斯能繁母牛5000头,种植青贮玉米、高产牧草6万亩,草山草坡改良2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万亩。成立草业公司3家,饲料加工合作社2家,完成秸秆青贮7万余吨。对接味千拉面、左庭右院、煮意、河马鲜生等国内知名餐饮品牌,推动关岭牛进驻省城、到北上广、走向全国。

  2018年10月28日,关岭自治县召开关岭牛扶贫产业发展大会,国内外10余名畜牧专家教授,全国80余名企业代表及20余家媒体齐聚关岭。在大会当日的拍卖会上,作为拍品的五头膘肥体壮的关岭黄牛分别拍出了6万元、7万元、8.8万元、11万元、12.2万元,共计45万元的高价,此举充分显示了关岭牛非同一般的经济价值。

     

  


  抓统筹 夯基础 谋好发展路子
  谋篇布局到位。编制了关岭牛全产业链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建设四个产业发展重点区域,以北盘江沿线核心区,沿关花大道建设关岭牛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带和条带式园区化分板块推进。把关岭牛产业发展作为推进生态建设与畜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大力实施“关岭牛+饲草”工程,大力发展饲草的改良、加工,打造生态建设与农旅结合的高原牧场,促进生态畜牧业加快发展。
  奖补政策到位。为加快关岭牛产业实施步伐,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配套扶持政策,印发了《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关岭牛产业发展补助办法》,兑现圈舍、青贮池、犊牛补助2000万元。
  金融保障到位。借助“特惠贷”、“惠农贷”贷款平台,开发关岭牛牛起来等金融产品,整合开磷集团结对帮扶资金和涉农资金2.66亿元投入关岭牛产业。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金融贷款1亿元用于关岭牛产业发展。投放关岭牛生态繁育、育肥、秸秆饲料化利用等产业基金3.3亿元,编制完成关岭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申报扶贫产业子基金4.31亿元。
  抓龙头 带农户 育强经营主体
  龙头示范引领干。秉承“政府保品种、企业创品牌”的发展理念,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思路,组建关岭牛投资公司,投资3000万元完成1200头规模保种场项目建设,使品种资源得到了保护、发展和开发利用,初步建立关岭牛地方保护品种繁育体系。基本建成关岭牛产业园,引进关岭牛铭品公司、广州粤旺集团、罗汉牛肉干等龙头企业,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23个,建成50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15个,10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20个,新增5头以上家庭牧场1200个,500头县级隔离场1个,保种场2个,种公牛站1个。
  “村社合一”带头干。大力推广“塘约经验”,鼓励、支持村支两委、致富带头人领办关岭牛“村社合一”合作社,组建102个“村社合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养殖大户161户,带动农户9404户3.29万人(其中贫困户5316户1.86万人),实现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实现了扶贫产业贫困农户受益最大化。
  优化机制合作干。探索推广“五户联保”、“235”、“127+345”等利益联结机制,把财政扶贫资金量化成贫困群众的股金,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把家庭牧场、农户(散养户)集中起来,兴办养殖小区,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特别是推广“五户联保”发展模式以来(即2户非贫困户带3户贫困户组成一个养殖小组,每户向村集体合作社承包5头关岭牛进行养殖),目前已有农户1728户4700余人通过“五户联保”模式发展关岭牛,其中贫困户1037户2873人,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户走上了种草养牛的致富路子。
  抓市场 强服务 做优产业品牌
  打通产销渠道。引进贵州铭品公司,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养殖合作模式和“牧场+屠宰场+零售市场”的经营模式,发动农户参与养殖,并按照高出市场均价10%至20%的价格与农户签订回购合同,让关岭牛直接从牛圈输送到餐桌,精简中间环节,把加工、零售环节的利润反哺给农户。
  强化技术支撑。积极争取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组建关岭牛技术指导专家服务团,聘请贵州省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首席科学家何光中老师为专家服务团团长,主要在肉牛场建设、设施设备配套、人工授精与繁育、饲草饲料的供给、日粮的营养调控、肉牛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与治疗、屠宰加工与产品开发、规模化经营等方面开展工作,为关岭牛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业务指导。成立关岭牛产业协会,为做大做强关岭牛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开展关岭牛提纯计划,引进5000头优质肉牛安格斯,推广以关岭牛为主纯种冷精输送和回交技术,推动关岭牛标准化养殖、提纯复壮繁育、标准化育肥,推进关岭牛良种化进程,提高肉牛品质,加快关岭牛品牌创建和市场拓展步伐,做强做优关岭牛品牌效应。
  抓实服务保障。目前已建设完成500头规模的县级隔离场1个,肉牛冻配改良站(点)87个,推广人工冻配繁殖技术。村村建有防疫室,初步建成优质肉牛繁育体系和疫病防控体系。按照“农牧结合、饲草分离”方式,成立草业公司、饲料加工合作社、秸秆青贮专业服务队为养殖户提供服务,结合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实施青贮(黄贮),确保冬春季草料供应。
  结语:关岭自治县按照省委书记孙志刚关于“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要求,紧紧抓住列为全省肉牛产业重点支持县的契机,将关岭牛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和“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重要抓手,严格按照“五步工作法”要求,牢牢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围绕种、养、加、销全过程,打造关岭牛一二三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助推全县脱贫攻坚。2016年,成功申报“关岭黄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关岭牛”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18年,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已批准发布“关岭牛标准”(贵州地方标准,标准编号为DB52/t1301-2018)。


责任编辑:卢仕恋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