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快看!1800单了!”
“已经1900单了!”
“冲破2000单啦!”
……
1月17日下午,在镇宁自治县六马镇嘎达村村委会小黄姜收购现场,环球捕手电商平台工作人员王月一边收购嘎达村村民拉来的小黄姜,一边忙着操作手机,进行实时网上售卖。
“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平台上的嘎达村小黄姜订单量就突破了2000单,这既得益于电商平台强大的用户覆盖率,更得益于镇宁小黄姜远近闻名的品牌效应和物美价廉的产品特点。”王月介绍,作为贫困村的嘎达村,是小黄姜种植大村,村里仅种植小黄姜的贫困户就多达47户,加上一般户,全村有近百户村民种植小黄姜。但由于交通不便以及销售方式单一,小黄姜销售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市场供需平衡。为此,平台专门在嘎达村设点收购小黄姜,及时帮助种姜农户销售地里的小黄姜。
“我们村离县城有40多公里路,如果靠自己运送小黄姜去县里批发市场卖,不仅0.2元一斤姜的运费承受不起,还要冒着逢高卖高,逢低卖低市场价格波动。”刚刚卖完姜的嘎达村村民班文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家的4000多斤姜,按0.8元一斤的价格卖给电商平台,相较于市场上一块多钱一斤的零售价格是低了些,但比起自己运去批发市场批发,不仅节省了自家的人力物力,还得到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保障。
“今年镇宁的电商平台以每斤高于市场0.1至0.2元的价格,收购了全县40多万斤小黄姜。”镇宁自治县电商办负责人、县大数据(电商)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肖华海介绍,为了助力小黄姜销售,县电商办一方面在苏宁易购开设地方特色馆、参与每日一淘每日特价、环球捕手平台销售等,另一方面通过线上发布线下销售的B2B模式,也陆续接到许多企业订单。
冬收姜,夏收李,四季收货出深山。在全市上下全力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泉涌”发展、风行天下,着力实现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绿,助推我市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工作大环境下,镇宁自治县电商工作围绕“培育电商主体,打造电商平台,创新电商模式,实现电商融合,强化配套建设,构建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生态体系,助力脱贫攻坚”的目标,结合自身实际,主动契合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大力推动以农村电商为重点的县域电商工作,通过近年的“破冰”与攻坚,全县电商发展取得了扎实的成效。
2018年,镇宁网络零售额完成约2亿元,绝对值位居全省县域第三方阵甲类县第一位。电商“创客”蓬勃发展,完成极贫乡简嘎10万斤滞销萝卜,简嘎百香果,六马镇野生芭蕉、蜂糖李,马厂镇红心脆桃,丁旗艳红桃,良田火龙果、镇宁小黄姜等农产品触网销售,实现上千万的销售额,预计带动贫困户增收100余万元,户均增收1.8万元,让部分贫困农户搭上了“电商快车”。(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国平)
(责任编辑:李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