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在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紫云自治县有5名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4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6名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获得省级表彰。紫云是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全县党员干部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一心搞建设、抓发展,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冲锋”,确保紫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黄青松(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强化监督 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紫云自治县纪委县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科员黄青松,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干部, 他在负责宗地镇扶贫工作期间,顶着强劲的工作压力,带领宗地镇扶贫工作站的同事不断在各个村穿梭,寻找工作的突破口,先是入户动员,再是开群众大会,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推动宗地镇农户进行花猪养殖11322头,改圈17589平方米、大蒜种植399亩、中药材种植370亩,面对黑桃种植项目农户只种不管的问题,黄青松积极向领导汇报,及时提出建议,勇于担当,以集中管护的方式,多次主动对宗地镇已实施的600余亩连片黑桃种植项目进行除草、施肥、剪枝,为扶贫项目效益的有效发挥奠定了基础。宗地镇地处麻山腹地,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条件落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黄青松同志在4年的时间内,走完了宗地镇217个村民组,各村的道路硬化、毛路开挖、甚至是悬崖峭壁的开路现场都总是能见到黄青松同志的身影,在这4年间,黄青松同志与各村共同组织实施了通组道路硬化10余公里,毛路开挖15余公里。
2016年12月,黄青松抽调到县纪委跟班学习,并以此为契机,更是在新的岗位上努力加强个人能力素质提升,特别是在全县“民生监督云”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上,以“民生监督云”大数据平台系统为载体,向大数据平台公司建议规范“民生监督云”问题督查模型30余个,统筹落实全县31个部门和乡镇(街道)民生资金项目数据录入545.5万余条,让我县民生资金项目的监管更加科学,更加全面,使民生监督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韦礼军(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立足岗位 当好扶贫人
紫云自治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员韦礼军,2016年,刚到脱贫攻坚工作岗位不久,领导就安排制定《紫云自治县脱贫攻坚作战图》的重要工作任务,该同志不惧困难,埋头苦干,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在短暂的时间内就进入角色,并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紫云自治县脱贫攻坚作战图》制定上墙,为紫云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确定了时间表、路线图。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韦礼军充分发扬“5+2”“白+黑”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按时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该同志经常在下班时间或周末接到上级和领导安排的紧急工作,特别是各种紧急会议,他都能克服种种困难,按照要求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据不完全统计,该同志负责撰写各类调研、汇报、信息等材料200余篇,平均每周要撰写4篇以上,其中还不包含部门要求报送的工作材料及各级部门要的各类工作统计表。
通过学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韦礼军坚持不断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县级要求每位包保贫困户的干部,一个月走访对未脱贫户2次,一个季度走访已脱贫户1次,他都是每月走访未脱贫户1次,并主动与贫困户进行沟通,积极主动给予帮助。韦礼军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通过自身不断学习提升,扎实努力的工作,为紫云实现贫困村出列13个和减少贫困人口70494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韦礼军作为一名年轻的扶贫干部,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始终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刻苦钻研,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廉洁品格和奉献精神影响和带动着周围同事,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刘浪(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脱贫攻坚路上 扛起党员责任
紫云自治县坝羊镇人民政府旅游和产业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刘浪,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表现优异,2018年,先后获得安顺市授予“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自2015年负责扶贫工作站工作以来,刘浪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进入工作状态,并始终坚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原则。刘浪在工作中解决贫困户贴息50余户,贴息补助5万余元,帮助贫困户信用贷款250余万元;协调实施贫困村通组道路及机耕道23公里,涉及资金917.3万元;因户施策,合理安排脱贫攻坚到户项目738户,用于发展养猪、养鸡、养牛,中药材种植等产业,涉及资金738万元,738户2678人直接受益;组织实施茶叶种植2200余亩、烤烟960余亩,涉及资金592万元,带动295户贫困户入股分红受益;进山寻找水源10余次,积极组织实施饮水保障项目2个,涉及资金209.2万元,解决了贫困户343户1446人安全饮水问题;积极指导规划坝羊镇8个行政村2018-2020年三年发展项目入库工作,涉及项目109个,资金1亿余元。项目的精准落地,为贫困户增加收入提供了稳固的保障,为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刘浪从初出校园的懵懂青年蜕变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家里手”,蜕变为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的“万精油”,练就一身带民致富的好本领。
在坝羊镇干部队伍中,流行这样一段话:“做不好贫困户的思想动员工作,找刘浪;脱贫攻坚政策读不透,找刘浪;脱贫产业发展摸不着方向,找刘浪”。
李正斌(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奉献不言苦 共筑致富梦
紫云自治县板当镇同合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李正斌,自200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在脱贫攻坚路上,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李正斌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公司+金融机制+政府+农户”四位一体模式,覆盖全部贫困人口90%以上。实现了“一地生四金”,即:组织引导群众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扶贫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变股金”,贫困群众就地打工“挣薪金”,盘活土地等资源入股合作社“分现金”,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在产业方面,全村种植蜂糖李产业900余亩,累计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86户,产业覆盖率为69%。在饮水安全方面,新修建人畜饮水工程覆盖134户农户,85户建档贫困户受益,解决饮水困难,同时全村饮水安全经第三方评估全部通过。在住房保障方面,全村分两批次地搬迁建档贫困户34户,现已全部搬迁,就地实施危房改造共计28户并入住。在产业路、通组路方面,新修3.8公里产业扶贫路,硬化3.5公里产业扶贫路,新修4.5公里通组路,全村通组路全部解决,受益建档贫困户285户。在村集体经济方面,通过组建村级公司种植32亩球盖菇并实现增收,现正积极种植200亩辣椒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并带动95户未脱贫的建档贫困户实现增收。全村建档贫困户由2014年413户1830人逐渐脱贫减少到目前286户1357人,现有127户473人未脱贫,脱贫工作正在有计划推进,2019年力争全部脱贫。
陈凯(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担当新使命 彰显新作为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胸怀”,作为党委书记,陈凯始终身先士卒,认真履行职责,在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的复核工作中,认真谋划,周密安排,敢于面对矛盾,带头冲锋在前充分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锐意进取、担当作为的优良作风。
2017年12月,根据组织安排,陈凯毅然扛起了推动极贫乡镇脱贫重任。到任后,他充分立足镇情实际,明确把抓好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抓,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抢抓发展机遇,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陈凯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2017-2019年,利用极贫乡镇子基金修建外联路、内联通组路、产业路、小康路等328公里,全镇所有村寨基本上实现了路网通行全覆盖。
严格按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全面做好产业扶贫工作,在全镇范围内搭建食用菌大棚561个(其中标准化建设大棚278个),累计投入菌棒115万棒,采菇18万斤;建成菌棒加工厂1座,建成冷库768立方米。完成魔芋种植4600亩、葛根种植1370亩、山豆根种植2000亩、皂角种植2800亩、金刺梨种植1245亩、枇杷种植1500亩、菌草种植1000亩、灵芝种植10万棒。建成家庭牧场肉鸡养殖大棚35栋,27个单元,完成肉鸡养殖单元累计投苗55.62万羽,出栏33.3万羽。建成育肥猪养殖大棚18栋,累计投入育肥猪投苗7000头,出栏2500头。通过实施扶贫产业带动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陈凯勇挑重担,身先士卒,以其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大胆实践探索,带领极贫乡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走出了一条脱贫的有效之路,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
刘江福(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
多一份付出 多一份温暖
自2018年10月,担任紫云自治县五峰街道城东社区党支部书记以来, 刘江福将安置区党员组织起来建立网格化管理,帮助群众算清明细账,理清长远账,宣传搬迁政策,推动广大党员群众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2018年7月,协助妇联在社区成立了“锦绣计划”巾帼创业基地,引导妇女手工企业“抱团发展”。成功引进4家妇女手工企业入驻基地,带动90余名贫困妇女就业。组织开展厨师就业培训2期,培训60余名青年,并组织6名青年到贵阳参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创在乡土”青年培训班学习。
刘江福组织社区干部、志愿者开展贫困老党员、留守儿童慰问、生活困难群众“家访”3000余人次。积极开辟就业渠道,大力宣传企业招聘信息,推动社区劳动力就业输出,实现省外务工454人,省内县外务工293人,县内务工501人,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争取到农贸市场免费摊位100个,落实3年免租且解决首创资金。比选引进紫苑物业管理公司,为社区移民提供了保安保洁岗位17个;联系紫云自治县合力超市提供就业岗位10个。结合搬迁群众数量、党员数量、综合素质等,推行“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社区责任区—楼栋长”四级网格化管理机制,把安置点的人、物、组织纳入网格,选举了5名责任区区长、25名楼栋长,组成了一支近50人的工作队伍,实现区域化、网格化管理。社区成立以来,开展各类服务活动20余次,走访解决困难问题30余件。
岑仕和(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
一心一意谋发展 引领群众奔小康
紫云自治县大营镇芭茅村党支部书记岑仕和,岑仕和甘守清贫,尽自己所能为群众做实事,当好“领头雁”,以实际行动履行了入党时的誓言,让党的政策在大山深处得到有效落实。
2016年以来,芭茅村争取了“一事一议项目”以及“组组通项目”建设项目,完成全村8个组的通组路7.5公里、机耕道3.3公里。2017年新修小水窖96口,2019年新增小水窖37口(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口),解决了村民饮水难的问题。安装的太阳能路灯300盏,争取支持,投入资金3万余元解决芭茅村党员活动场所建设项目,争取省卫干校投入资金12万元用于芭茅村村级活动场地(文化场所)建设,改善了乡村环境。
在岑仕和的带领下,芭茅村依托政府扶贫和壮大村集体资金,完成土地流转326亩种植魔芋,通过用工解决了在家贫困户就近就业,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实施壮大村集体经济的20个鸡棚,实施鼓励贫困户利用特惠贷资金入股发展养殖生态鸡,目前已经出售16200羽,实现销售收入46万元;规划发展小黄牛项目养殖400头规模,种植150亩牧草(其中50亩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方式种植),目前养殖场主体已完工,预计6月下旬即可进牛养殖,150亩牧草种植已完成,可在9月为养殖场提供草料;“借鸡生蛋”谋发展,由于该村自然资源条件受限,采取抱团共同发展的模式,与大营、打彩、妹场、金龙、联八、关新其他6个行政村共同出资联合发展高床笼蛋鸡养殖项目, 按项目实施地大营村反馈,目前蛋鸡日产鸡蛋3.5万枚,每年可为每村增加至少20万元经济收入。
岑仕文(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
一个人一个村 一冀希望
2010年12月担任板当镇尅哨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12月担任四大寨乡茅草村党支部书记的岑仕文,自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认真履行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开展学习,脚踏实地,扎实工作。
岑仕文积极主动争取项目资金,发动群众,建设基础设施。争取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总投资100余万元,项目正有序实施中,完工后将让全村实现户户通自来水的迫切愿望。主动争取县交通、发改部门项目资金300多万元,修建通组工作,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针对茅草村是个山冲村,农业生产受洪涝干旱影响较大的状况,岑仕文带领干部群众利用农闲时节,清淤水渠,挖建山塘。主动向县水务局申请100余万元的提灌加固工程项目,现已完工,投入使用。蓄水量达9.5万立方米,基本解决了该村农田保水灌溉问题,使得农业抗灾保丰收潜力大大加强。
茅草村地处高半山,经济发展落后,百姓增收致富难的问题,岑仕文不断思索发展之路,在他的带领下,茅草村采取“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进行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模式分红。合作社种植葡萄200亩、蜂糖李300亩,带动贫困户29户,119人;茅草季橙种植专业合作社养猪73头,带动贫困户10户,38人;采用农户到户自建项目每户一万元入股紫云自治县茅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蜜蜂养殖,养殖蜜蜂110箱,带动贫困户21户,67人。2018年,全村参加入股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比上一年度增加600余元。2019年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万元,由村公司负责实施蜜蜂养殖项目,养殖蜜蜂500箱,带动贫困户35户,133人,实现脱贫致富。
韦明超(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
始终坚持党性原则 推动实效富民强村
自2004年任摆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韦明超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带领干部群众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有效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在韦明超带领下,摆纳村围绕完善村民生活设施的总体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县水务局协调修建两道拦河坝和一座桥,达到蓄水灌溉的作用和方便村民出行,并为发展乡村旅游做好准备,带动了2-3户农民进行养殖渔业的发展;带领村民进行荒山植树,改善村容村貌,绿化周边环境,并投资2万元对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大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硬仗。2018年初成立摆纳村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召开贫困户入股大会,45户贫困户用到户自建项目资金入股,发展烤烟种植项目200余亩,入股分红,带动45户136人脱贫,确保贫困户不外出务工,就地就业。大力发展生态养猪项目,采用原生态放养方式养殖,利用豆芽关组的地理优势条件,引进紫云宗地花猪300余头,用到户量化资金50万元入股合作社分红,带动建档立卡户25户66人脱贫;发展精品水果种植项目,种植面积200亩,其中冰脆李170亩,蜂糖李30亩,解决贫困户务工20余人;发展原生态土酒加工。采用原生态祖传秘方,用中草药自制酒曲,建成180亩生产厂房,带动贫困户8户16人。2019年春季攻势,开展退耕还林补植补种650亩,扩大生态养猪规模800头;利用土地流转40余亩养殖龙虾,确保该村贫困户受益全覆盖。
宋洪(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
真帮实扶惠民生 互联共建促发展
市政府办公室秘书七科科长(现市政府办副调研员),2017年7月选派到紫云自治县大营镇大营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期间,宋洪通过抓党建促脱贫、办实事促和谐,用真情打动百姓,用发展造福百姓,用行动赢得称赞。
驻村以来,宋洪走村串户,了解群众发展意愿,根据贫困户的实际以及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等情况,分层分类、因地制宜,大力推行产业发展“一户一业”“一村十策”。
宋洪同志始终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不松手,努力改善大营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协调建成群众文体活动广场1个,公共停车场1个,汽车修理场1个;新修蓄水池4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6户113人,危房改造23户87人;修建通组路7条全长19.3公里,串户路8.2公里。
宋洪从实际出发,与村支两委共同协商,把脉村级经济发展路子,与邻近村级公司抱团发展,形成了深度贫困村产业发展“五联八同”抱团模式,盘活了现有资源,拓展了市场,为探索适合贫困山区产业发展踩出了一条新的路子。目前,蛋鸡日产鸡蛋3.5万枚,每年可为每村增加至少20万元经济收入。
充分发挥派出单位的综合协调作用,宋洪积极争取省市县和镇政府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甚至动员社会企业、各界爱心人士、亲朋好友和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形成脱贫攻坚工作合力。除了专项扶贫资金以外,共争取得各界捐助的产业发展资金780.8万元,这对大营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访贫问苦等工作起到了重大作用,也为大营村产业发展从无到有、逐步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严召波(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
创新组织阵地增活力 发展循环经济富乡村
贵州电网公司安顺供电局派驻紫云自治县洛麦村第一书记严召波。为改变过去村支部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党员带头作用不明显局面,结合实际,以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提升支部组织力为抓手,将全村37名党员按年龄结构、住所远近、技能和特长等分门别类,创新探索出新时代“四有”党支部管理模式,支部下设置“四有党小组”,以党员“传帮带”带动群众、培养致富带头人等,进一步加强了党员与群众的联系,让党支部逐步成为全村脱贫攻坚的“主心骨”。
结合洛麦村地理环境、植被覆盖率以及人居环境等实际情况和特点作为参考依据,严召波通过“产业发展八要素”制定整村发展规划,引进专业技术团队,因地制宜发展优质产业。分别建成高标准科技生猪养殖场、光伏发电项目和以巨菌草种植为基础,包含食用菌种植大棚、生物有机肥厂、青贮饲料厂、菌棒加工厂的生态循环产业园区。其中产业园区总占地1080亩,建设总资金1.04亿元,实现年产值近7200万元,通过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以草养鸡、畜牧养殖、有机造肥、还田还草的绿色链条。带动板当镇全镇2171户贫困户,包括洛麦村全村所有贫困户增收,实现年纯收入增收1800-3000元。
金模祥(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四板斧”脱贫攻坚展新态
安顺市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办公室主任,紫云自治县四大寨乡噜嘎村驻村第一书记 金模祥。
两年来,金模祥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把争取到的项目资金、资源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关键点”上,先后完成河道治理1.5公里、道路硬化3.5公里、自来水管网改造5公里;实施村庄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景观灯60盏;新建完成可过滤蓄水池,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新建办公楼、卫生室、文化广场、冲水公厕……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为进一步开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这一件件实事,温暖着噜嘎村的村民,也改变着噜嘎村的风貌。
针对噜嘎村缺乏产业带动的短板,金模祥多次带领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到产业发展做得好的地方学习取经。选择“村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争取和协调帮扶单位、市、县相关部门资金支持和爱心企业捐资,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功建成噜嘎水库休闲垂钓、鸵鸟养殖、水上乐园等项目;建成高标准大棚2800平方米,首期种植香菇5万棒;种植中药材216亩、金秋梨1050亩、蜂糖李100亩、大红桃100亩、雷竹36亩、自摘有机草莓12亩。通过村公司务工的方式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000余人次。目前香菇、草莓、大红桃等种植项目已初见成效,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突破,收益累计20多万元,贫困户参与分红20万元,贫困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腰杆子”挺了,认可度、满意度也就提升了。
、
张恒飞(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
党建引领 强化产业助脱贫
贵州省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恒飞。自2017年9月担任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小湾村第一书记以来,以支部共建、党员座谈会和发放党的十九大学习资料等多种形式到小湾村进行宣讲。深化“三权”促“三变”改革。
同村支两委多次实地走访,通过请专家入村,实地调研,经过大量的论证,根据小湾村水土特色确定了绿色生态、短平快,“两条腿”同时发展的产业规划。实施过程紧紧依靠党建引领,践行“塘约经验”。一是以小湾村209省道旁龙家田坝为中心,借助交通便利、用水方便、土地平整连片等众多有利因素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二是围绕环境优美大山深处的卡益组发展绿色生态循环种养殖。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村支两委+致富带头人”的方式发展绿色生态循环种养殖。三是在和平组大力发展养殖业,以此为纽带把产业发展同贫困户紧密联系起来。现已建成卡益组养殖猪舍360平方米,使用养殖产生的有机肥种植的优质生态大米300亩、龙家田坝食用菌大棚建设60个,40个大棚种植食用菌,20个大棚做好辣椒育苗。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保底分红、劳动务工收入等方式,达到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之间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带动24户贫困户参与发展,72户贫困户入股分红。2018年扶贫产业通过合作社运营,为小湾村盈利6万余元。
林汝国(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
把脉对症除穷根 脱贫路上贴心人
紫云地税局副主任科员林汝国。2017年7月,受组织选派到紫云自治县猴场镇打联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坚持以第一书记为纽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守纪律,扎实工作,并团结村委一班人,不忘初心,克难奋进,扎实推进打联村脱贫攻坚工作。
打联村无村级企业,无产业带动,收入主要来源种植玉米、烤烟、辣椒、蓝靛等作物。2018年,该村流转土地1100余亩,其中辣椒种植400余亩、烤烟种植300余亩、南瓜种植200余亩、向日葵200余亩。联系局单位投入帮扶资金20.88万元,实施太阳能亮化工程并全部竣工;投入资金1.5万元为村小学购买食堂设备、红色书籍等。2019年,他又组织该村以栽种竹荪为突破口,目前已经修建种植大棚34个9600余平方米,种植菌棒8万棒,他还主动协调贵阳市经开区兄弟单位投入扶贫资金20余万元打通进入种植竹荪基地的最后300米产业路、防洪沟渠、村办公室围墙。
在打联村,林汝国已经成为人民公认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深受群众称赞。他经常性到百姓家嘘寒问暖,把老百姓的疾苦挂在心上,该村杨小花父亲病故,他送去500元钱,考上大学,又送去500元钱;辣椒长势不好,他亲自到外地企业请求给予农业技术指导;辣椒没有销路,他找到经销商并连同2019年销售合同一并签订,免除了合作社和农民的后顾之忧。
陈雄飞(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
贵州省司法厅省政府法制研究中心工作人员陈雄飞,2018年3月起派驻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湾坪村第一书记以来,团结带领村“两委一队”埋头实干,121户贫困户实现分红15.2万元,提留发展资金近6万元,村民在合作社和村公司务工获得务工收入30余万元。全村贫困发生率由最高时31%降低到14.48%。
自驻村以来,陈雄飞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切实抓好已有产业、积极谋划新产业,为湾坪村脱贫攻坚工作持续注入新动力。完善养牛场配套设施,新建100平方米隔离舍。400万元青岛对口帮扶项目新建200头规模养牛场、结合乡村旅游扩大牧草种植300亩等工程启动实施。积极寻求派出单位省司法厅大力支持,引入西南政法大学贵州校友会进村帮扶,两年共完成白石岩微农场红芯红薯种植200亩。2018年微农场实现销售收入24.6万元,提供务工810人次,群众获得务工收入6.4万元,盈利9.15万元,结对帮扶的44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000元。另建占地2400平方米秸秆加工厂,除了加工村合作社自己种植的皇竹草以外,还面向全村农户和周边村寨收购皇竹草和玉米秸秆,2018年共收购秸秆草料120万斤,群众获得销售收入近24万元。群众在加工厂务工800余人次,务工收入近7万元。全年实际加工青贮饲料600余吨,除了满足大山养牛场的饲草需要,目前还对外销售106吨,销售收入7万余元。(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