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我市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综述

2019-07-17 16:56:54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伍水清 陈婷婷

       黔中大地,涌动着农业发展的新活力;美丽村庄,演绎着乡村振兴的新故事。

       在“深入推进农业产业革命”的推动下,2019年上半年,我市农业经济取得可喜成绩。

平坝高田高标准蔬菜基地蔬菜喜迎丰收.jpeg

        截至5月底,全市坝区已完成种植面积63.78万亩,全市实现茶叶产量0.83万吨,水果种植面积102.7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39.2万亩,辣椒种植面积18.12万亩,出栏家禽1150万羽,实现冷水鱼养殖0.24万吨。

        2019年第一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4.38亿元,增速5.4%,增速排位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3元,增速10.4%,增速排位全省第二。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革命,促进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激发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平坝区高标准蔬菜示范园区一角.JPG

聚焦坝区,规模化效应凸显

       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核心区,放眼望去,机耕道纵横相连、喷灌设施整齐布局,绿油油的生菜、豇豆、西兰花集中连片,生机勃勃。

      “现在无论规模,还是蔬菜的颜值都起来了,不像以前杂乱无章。”指着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蔬菜基地,高田村村支书朱高学充满信心。

        高田村村民一直有种植蔬菜习惯,但单家独户的经营小而散,缺乏种植技术,市场信息不灵,销售时好时坏,农户年年种蔬菜,收入年年没保障。

      高田村通过深入推进农业产业革命,转变散兵作战的方式,在规模化生产的前提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今年初,村民以1475亩土地入股合作社,半个月,771户倒掉田坎,把破碎的1621块地整合成片,迁移212座坟,机耕道、喷淋管道和大型沟渠得以修建,土地得到了有效平整,力争将平坝区天龙镇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打造成贵阳市蔬菜“保供基地”。

      目前,高田村78.5亩甘蓝采收完毕,生菜正源源不断进入贵阳市场,西兰花、豇豆等卯足劲生长。高田村的示范效应,正向其他地方延伸,邻村合旺村20天内569户村民3600亩土地入股合作社,再次掀起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建设新高潮,基地核心区面积扩大到8100亩。

      同样的产业故事,发生在普定县穿洞街道办新中田坝坝区。

韭黄地里劳作的群众.jpg

        盛夏时节,枝繁叶茂,走进普定县水母河流域的穿洞办新中田坝韭黄示范园区,韭黄地成片紧连,在夏雨的滋润下,满目青绿色。

       示范园区的农户多年延续种植传统庄稼,能填饱肚子却鼓不起荷包没有多少收成。从去年6月开始,穿洞街道办调整产业结构,把500亩以上坝区全部改种了韭黄。

       思路清,方向明,产业兴。如今,新中田坝韭黄示范园区韭黄种植面积从“零”发展至2300亩,成为普定县规模较大的韭黄基地之一,也成为了该县韭黄产业发展的示范点。普定县水母河流域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的韭黄种植业更是从零发展至如今的1.05万亩,普定全县的韭黄面积从2017年的0.8万亩发展到2018年的8万亩。

       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没有规模化,就没有规模效应、规模经济。

       在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过程中,我市聚焦坝区,推动规模化发展,始终坚持以500亩以上坝区为主抓手,对全市96个坝区逐一摸排,编制“一坝一策”实施方案,明确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坝区47个、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坝区49个,农作物总种植面积达127.97万亩,着力解决“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的问题。截至5月底,全市坝区已完成种植面积63.78万亩,规模效应凸显。

大坝村金刺梨花盛开.jpg

培育新型主体,加快农业提质增效

       产业规模上来了,如何进一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和领头雁,我市把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加快农业提质增效的“助推器”。

       西秀区大坝村的2300亩金刺梨承载了村民们的致富梦想,但是,鲜果曾一度滞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村级公司,走金刺梨深加工成为以村支书陈大兴为首的大坝村村支两委的共识。

       2015年,大坝村开始走上深加工的探索之路,建成大坝延年果酒厂。“当鲜果价格低迷时,大坝村发展金刺梨深加工,稳定种植面积,亩产值保持在5000元以上。”陈大兴介绍,培育深加工企业,对金刺梨产业提质增效作用明显。

修建一新的大坝村延年果酒厂 薛峰 摄.jpg

       “由西秀区区委、区政府牵线搭桥,果酒厂与重庆市食品协会达成合作协议,果酒厂生产的金刺梨果啤将销往重庆市场,年销售量可达上万吨,销售额将逾1亿元。”如今,大坝延年果酒厂已成为贵州最大的果酒加工厂,年产果酒5000吨,年产值可达5亿元,带动周边乡镇近万户金刺梨种植户。

       一直以来,安顺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短板在于种植规模不大,缺乏农产品标准,品质难保证,市场销售经验不足等几个方面。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成为破解矛盾和问题的主要抓手。

       平坝塘约村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以前家家户户都是单打独斗,不但产业形成不了规模,就算蔬菜种出来了,也难找销路。”塘约村村委会主任彭远科谈起村里以前的情景直摇头。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村里成立合作社,土地全部流转出来,大力发展香菜、韭黄、食用菌等经济作物,把荒山开垦出来,种了果树,养起了鸡,通过现代农业的种植管理、销售方式,不仅为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提升了全村的形象,让村里的旅游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018年,在村级合作社的带领下,塘约村种植蔬菜2200余亩,黑樱桃、八月李等经果林种植1550余亩,农业年产值近1000万元,全村921户3393人实现分红共计161万元,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

塘约村韭黄产业种植 卢维 摄影.jpg

       大坝村、塘约村的成功经验只是我市培育新型主体,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

       在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过程中,我市紧抓新型主体培育,健全完善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深入推广村社一体“塘约经验”全市共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2家、全年完成产值160亿元,建成2个国家级、74个省级、233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及418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贵州绿野芳田有限公司.jpg

聚焦产销衔接,激活农业农村活力

       我市狠抓优质农产品供给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产销对接,推动农产品持续不断、大规模进入省内外大市场。

西秀区 “绿野芳田”公司作区政府销售平台,积极探索产销衔接机制,区委主要领导带头跑市场,与上海、深圳、重庆等地606家单位签订共计12.77万吨的蔬菜合作订单。

       西秀区还积极探索“菜单式”产业扶贫模式,采取企业跑订单、联市场、带合作社的方式,大力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衔接供需两端、做实要素保障、畅通资金融通,降低合作社、农户生产风险,减少了中间销售环节,提高种植户利润。绿野芳田公司与600余家单位签订了购销合同,与160家村级合作社签订了农产品产销合同,每天供应订单农产品125吨,带动9736余户38234余名贫困人口参与生产实现增收。

平坝高标准蔬菜园区自动化喷灌.jpg

       西秀区这一成功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安货出山”工程促进特色农产品产得出、销得走、卖得好,2018年全市订单农产品实现销售额13.85亿元,安顺出产的“土疙瘩”正变成贫困群众增收的“金元宝”。广袤农村,日新月异。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在黔中大地续写着农业产业振兴乡村的新故事。(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陈婷婷)

责任编辑:顾宇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