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70年凝心聚力 书写时代奋进华章

2019-08-18 22:52:56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70年,沧桑岁月,风雨兼程,与天战,与地斗;

  70年,同心筑梦,砥砺奋进,城乡美,百姓安!

  趟过历史的悠远长河,历经岁月的洗礼沉淀,沐浴新中国的阳光雨露,普定一次又一次把握发展机遇,在摆脱贫困上攻坚克难,在谋求发展上改革创新,在民生福祉上久久为功,谱写了波澜壮阔的时代华章,实现了全县经济大发展,城乡面貌大变样,人民生活水平大提高。


普定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聚焦目标 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

  经历了百余年的战乱,成立之初的新中国国民经济接近崩溃的边缘。处于西部落后地区黔中偏西的普定更是一贫如洗,百废待兴。

  新中国成立后,普定县历届县委、政府和全县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聚焦发展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务求改革创新。经过70年的发展,使全县经济基础不断夯实,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0.0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24.8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49年的31元增加到2018年的9196元;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279元。


普定县城一角

  建国70年来,普定县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一工二农三城建、提速增效守底线”的总思路,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工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县全面实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四化同步”战略,坚持城镇和乡村统筹发展。国家先后建成的株六复线、贵昆铁路、长昆铁路穿境而过;县域内公路东西纵横,南北延伸,高速公路直通县城,安普城市干道、普织高速建成通车,已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30户以上组通硬化路,大交通引领大发展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黄织铁路、安普高速、织普高速、安普大道建成通车,安六高铁、黄铺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

  坚持产城互动,以产促城、以产兴城,普定经济开发区蓬勃发展,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高度融合。按照“一分三向”的模式,坚持走“城乡统筹、产城互动、景城一体”的道路,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县城区面积由2013年的5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如今的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7.04%提高到46.06%,城镇人口16.5万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

  城区扩容提质,乡村做优做美。普定整合山水、田园、乡村三大资源,建成沙湾农业大观园、黔山秀水等县城周边旅游景点,建成陇财、水井、讲义等一批美丽乡村,使田园变成公园、家园变成花园、农村变成景区。马官镇天兴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秀水村成功入选“2016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之“现代新村”。

  城乡协调发展,产业是支撑。普定县立足自身实际,依托“朵贝茶”“白旗韭黄”等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的名牌优势,大力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品牌体系战略,推动特色农产品上规模、有特色、创品牌,让普定特色真正转变为普定标识,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选准韭黄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全覆盖推进,“中国韭黄之乡”金字招牌声名远扬。十万亩茶叶种植、百万只肉兔养殖、千万棒食用菌培育稳定助农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百亿元级产业园区蓬勃发展,夜郎蜂业跨出国门,昌辉、梓涵等龙头企业产销两旺。80余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职工生活配套设施筑巢引凤,锦程铝业、全程电子等企业你追我赶,服务业异军突起。


韭黄种植已成为普定县脱贫攻坚重点产业

  靶向精准 脱贫攻坚夺取新胜利

  普定因地处颠桂黔石漠化片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贫困长期以来是难以撕掉的标签。

  一直以来,普定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退出贫困县、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目标,整合力量,调动资源,集中火力,精准发力,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县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32131户121601人减少到2018年末的2692户7447人,贫困发生率从27.09%下降到1.66%,下降25.43个百分点,今年3月顺利通过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4月份正式脱贫摘帽。

  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战争,确保到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普定县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以“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七个到村到户”为核心,重心前移,组建了脱贫攻坚一线总指挥部,由县委、县政府一把手任总指挥长,靠前指挥,下设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作战集团,分别负责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扶贫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交通、水利、农村水电、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通信基础、小康寨六项基础设施扶贫行动,一个个脱贫攻坚的精彩故事在普定大地演绎。


  脱贫攻坚,要实现的是村强民富。该县以村级产业公司为抓手,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三权”促“三变”改革为突破口,统筹整合财政扶贫资金、涉农资金等,建立村级产业发展公司。县委、县政府通过多方统筹资金为每个村级公司注入100万元到“资金池”中,引导村级公司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100万元“资金池”激活了村级产业的一池春水,有效盘活了农村土地及劳动力资源等要素,催生了强劲的内生动力。各村充分发挥山、水、林、路、畜、环境、区位等多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有力破解了空壳村和空心化问题,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了群众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不漏一户一人,靶向精准是关键。一直以来,普定坚持在措施精准上狠下功夫,坚决打好“四场硬仗”。以产业扶贫为主攻方向,实现所有贫困户产业发展利益联结全覆盖;通村通组公路延伸到村村寨寨,实现了30户以上村民组至少通一条硬化路目标,山区群众出行不在是难;大力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全面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一部分山区群众搬出大山,移居到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完善城镇周边,生活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老旧住房整治有力保障了群众的住房安全;开展各阶段教育扶贫资助,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入学。通过实施一系列民生保障工程,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幸福感极大增强。

  脱贫摘帽的普定,将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集中精力狠抓“春季攻势”,深入开展“五个专项治理”,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加快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稳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脱贫成果巩固和剩余贫困人口减贫工作稳步推进。


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

  绿色引领 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作为喀斯特地貌区的普定县,生态系统脆弱,石漠化尤为严重。为战胜脆弱的生态环境,新中国成立以来,普定县一直坚持走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并举的科学发展之路。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战胜石漠化对土地的吞噬,普定县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结合起来,积极对山区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进行探索,使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先后实施了实施蒙铺河小流域综合治理、3146项目林业工程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生态重建与发展工程试点、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等一系列旨在改善生态的工程,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在上个世纪90年代,普定建成了乌江干流上的第一座梯级水电站--普定水电站,建成120万千瓦安顺发电厂、20万千瓦普屯坝风力发电站,源源不断的电能输往东部广大地区。


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普定以绿色为引领,始终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全力做好山水大文章。按照“山顶绿化戴帽子、山腰产业系带子、山脚园区穿裙子”的总体布局,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成功路子。按照一产接二产边三产的思路,以“5朵金花”为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建成16个农业园区。以供给侧改革为突破口,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2012年8月,贵州省批准成立“省级经济开发区”--普定经济开发区。工业产值、增加值以煤电建材独大的格局向“十二五”期末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特色产业为重点的格局转变。以产城景互补为着力点,促进工业园区、农业园区与旅游产业融合,沙湾、百花、秀水、思源等县城周边农旅观光园区各具特色。兴东大健康医药产业园、青岛旅游小镇、桃花水母等生态旅游工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产、城、景、旅互促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为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按照“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普定全力聚焦基础能源、清洁高效电力、新型建材、优质烟酒、基础材料、生态特色食品、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等八大重点产业,实施八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打磨冲煤矿实施采煤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支持锦程铝业等一批具有产业发展优势的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化生产线建设,促进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实施 “千企改造”工程,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

  伟大梦想绘就新蓝图,伟大事业开启新时代。在脱贫攻坚已到决战决胜的最后关头,在乡村振兴已到擂鼓加油的关键时刻,普定站到了负重远征的时代新起点,全县干部群众正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永不懈怠的奋进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开创普定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古宇 鲁开伟)


责任编辑:陈婷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