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为先谋发展,优化结构促提升——我市清洁高效电力产业的快速发展之路

2019-08-29 16:09:19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清洁高效电力产业,主要包括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火电技术改造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水电建设稳定发展,绿色小水电建设快速推进;风电、光伏发电从无到有,电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有效助力脱贫攻坚。

《安顺市清洁高效电力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提出,要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化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深入实施火电转型升级、水电优化发展、新能源有序开发、电网结构强化提升、电力市场拓展壮大、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六大行动计划”。

计划到2020年,全市清洁高效电力产业产值确保达到70亿元,力争达到90亿元;到2022年,清洁高效电力产业产值确保达到80亿元,力争达到100亿元。 清洁高效电力产业的发展,使我市电力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能源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得到巩固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火电:技术改造快速推进

作为国有大型火力发电企业,国电安顺发电有限公司从未停止技术改造的步伐。 "公司通过技术革新、推进三废治理等方式,努力降低煤耗,大力推进节能改造。"国电安顺发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技术改造的推进,公司节能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2016年,公司2×300MW亚临界机组综合升级改造申请得到省发改委、能源局批复,公司技术改造进入新阶段。2018年1月、9月,改造后的3、4号机组分别一次启动成功,并顺利通过168试运。经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对其进行的机组性能试验,各项指标优良,实施效果优于技术协议要求,达到改造预期效果。技术改造完成后,在THA工况(330MW)下,3号机组降低煤耗约14g/kW·h,4号机组降低煤耗约20g/kW·h。3、4号机组的改造完成,标志着此次技术改造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技术改造换来的是企业效益的提升。2018年,公司年发电量超过57亿度;2019年预计将达到60亿度,产值近18亿元,纳税近5000万元。


水电:绿色小水电站加快建设

我市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水能资源丰富。 在普定,农村小水电扶贫试点项目之一——木拱河水电站已建设进入尾声,即将投入运行。该电站装机容量700kW,年发电量221万kW·h。按照扶贫缴存金额为中央和省级6%的要求,项目业主单位于2018年10月将扶贫收益28.5万元发放给受益贫困户,涉及贫困村3个,贫困户306户,贫困人口1076人,扶贫履约将持续20年。

在龙宫,一座"绿色科普观光型水电站"已建设完成,不仅合理利用了水资源,还成为全市青少年了解水力发电知识的科普点。得益于绿色小水电站的建设成效,2016年,龙宫水电站被水利部评为"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龙宫水电站不仅发电作为清洁能源,还兼顾了科普和观光功能,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龙宫水电站党支部书记谢兴峰介绍,该水电站装机1200千瓦,2017年发电650万度,电费收入305万元;2018年发电660万度,电费收入310万元。

发展绿色小水电站,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提供劳务、入股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有效解决农村居民用电问题,带动农村通水、通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小河流治理和水土流失防治。截至2018年底,全市农村小水电31座(其中:运行25座、在建3座,废弃3座),总装机规模21.56万kw,发电量83359.4万千瓦时,发电总收入1.7亿元,上缴税金730.34万元,解决900余人就业问题。绿色小水电站的建设,推动形成“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经济合理、管理规范”的农村水电站发展格局。


风电:从无到有加快发展

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在我市发展也取得了突破。我市结合风力资源优势,积极在适合风力发电的县区发展风电,全市风力发电从无到有,加快发展。

位于关岭自治县永宁镇、普利乡的永宁风电场由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项目2014年04月获得贵州省能源局核准批复并开工建设,2015年06月2全部机组投产发电。项目设计安装24台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8MW,年设计发电量96256MW?h,年利用小时数2005h,总投资45408.75万元。发电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控制,代表了我国风电领域的发展水平。

"风力发电是将将风能转变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在整个流程中,不需要消耗其它常规能源,不产生大气、液体、固体废弃物污染。"中国水电顾问集团风电关岭公司值班班长陈江巍说,按照设计,风电场项目建成发电后,每年可发电9600多万度,按照火电站煤耗及各项废气、废渣的排放标准,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0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3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约0.06万吨、烟尘排放量约0.02万吨、灰渣排放量约1.08万吨。据统计,2018年,永宁风电场发电量超过一亿度,实现上网电量9600多万度,实现营业收入4900多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70多万元,经济、环境效益显著。

除此之外,镇宁革利风电场已开工建设;关岭岗乌风电场、紫云马鬃岭风电场等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目前,全市风电装机总量12.8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5亿度,全市风电发展逐步迈上新台阶。


光伏:产业发展助民增收

近年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集中式光伏电站,并把光伏发电作为扶贫项目延伸到贫困村寨,助力脱贫攻坚。在关岭自治县江西坪村,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新铺光伏电站顺利建成,项目一期投资35542万元,占地面积1265亩,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2017年6月30日,这片由21.12万块多晶硅太阳能发电板组成的光伏方阵首次并网发电。

据测算,该电站年均利用日照时长达1060小时,年发电量达5860万千瓦时,建成至今发电量超过1亿千瓦时。通过土地流转、进站务工等方式,还带动了8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

新铺电站的建成,标志着我市光伏发电实现零突破,太阳能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2017年以来,全市共建成各类光伏电站18座,总装机8.6万千瓦,覆盖镇宁、关岭、紫云三个县共41个贫困村,绑定贫困人口4900余人,部分机组已并网发电。2019年我市还将申报7个项目参与全国竞价,并全部纳入2019年国家竞价补贴范围,总装机59.82万千瓦,全市光伏发电正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如今,全市清洁高效电力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前迈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多元发展”的电源格局逐步形成,生产运行稳、保障能力强、综合效益优的电力供给体系加快构建,将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取得更大发展。(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肖劲松)


责任编辑:陈婷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