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走进镇宁自治县江龙镇,镇区街道房屋漂亮整洁,镇外茶园连绵、高效蔬菜满地。这个昔日红军走过的地方,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迸发出勃勃生机。
如今,江龙人已经把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融入经济建设及脱贫攻坚战场中,小城镇建设让镇区有了大变样,脱贫攻坚结硕果,田园处处有产业,百姓家家奔富路。
寻红色足迹
当年红军在江龙驻扎的老宅一角
“这就是当年红军在江龙镇过夜留宿的地方。”说到采访红军曾经走过的地方,在江龙镇政府党政办工作人员李倩的带领下,来到一处老宅前。
老宅位于江龙镇的老街区,早已没有人居住,打开生锈的老锁,推开门,看到里边是一个四合院,在革命年代,一定是大户人家的住所。因为时间太久远,老宅已没留下任何红军驻扎过的痕迹。
据文字记载,1935年4月13日,红三军团先头部队从现西秀区鸡场乡向镇宁开进,下午便出现在江龙镇磨石井和雷打坡。江龙商人周文斋、杨虎成等闻讯率学堂学生前往迎接。14日、15日,红军后续部队陆续进入江龙,分别驻扎在场坝上、新寨、半边街、唐家箐、云盘山苗寨。
江龙当地百姓流传,红军过境时秋毫无犯,江龙百姓送茶送水相迎,在长征精神的感染下,当地各族群众纷纷提供红军所需物品,红军战士热情帮助当地百姓,与百姓结下了深情厚谊。
1935年4月16日凌晨,宿营江龙一带的部队先后离开。
传长征精神
江龙茶园
84年过去了,红军长征的精神,在江龙这片土地上处处绽放着光芒,激励着一代代江龙人奋发前进,推动江龙镇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江龙位于镇宁中部,有名的“江龙场”是江龙及周边乡镇重要的货物集散地,1981年被评为全省“八大乡场”之一,1999年江龙又被评为全省“双百”小城镇之一,并于2012年列入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之一。
自2013年11月全省示范小城镇建设以来,江龙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项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逐渐完备。路网、标准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农贸市场、市民广场及公园、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敬老院、保障性安居住房工程、产业园区、幼儿园、汽车客运站、镇区风貌建设、镇区绿化工程、节能路灯安装、生态停车场等28类“8+X”建设项目全部动工。
江龙云盘山公园
2017年,江龙镇启动镇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该镇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导向,着力改善镇区环境面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共涉及房屋立面整治、老街绿化、路网建设等10余个项目,投入资金超过1亿。房屋立面复古整治、路网建设与绿化、电力设施改造工程已完成,广场、公园、凉亭、农贸市场、停车场一应俱全,太阳能路灯、污水处理系统、垃圾收运系统、消防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
截止目前,累计建成达标数27个,小城镇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5亿元。根据小城镇建设“1+n”村镇联动发展计划,目前完成6个行政村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启动3个美丽乡村建设。
日前,记者走进江龙镇,看到镇区房屋整齐划一,房前屋后卫生整洁,居民家中窗明几净,街巷庭院绿草如茵……一幅幅美景映入眼帘,彰显着小城镇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迎富裕日子
江龙镇老镇区改造风貌
现在的江龙镇,不仅小城镇有了大变样,村容村貌越来越好,群众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建食用菌大棚、购买能繁母牛、种植金刺梨和茶叶、冷水鱼养殖、家禽养殖、高效蔬菜种植……在江龙镇,记者看到农村产业竞相芬芳。
“我家的3亩地从去年开始全部流转给镇平台公司,不仅每年有240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到公司基地务工,每天可以拿到80元的务工收入,比自己种地好多了。”日前,记者来到江龙镇荣兴村村,村民伍豪祥一边栽种蔬菜一边向记者介绍。
在江龙镇,像伍豪祥一样到蔬菜基地务工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依托蔬菜产业,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过上幸福新生活。
据江龙镇平台公司鸿胜土地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华江介绍,2018年,江龙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致富目标,以镇级平台公司为载体,积极引导村民完成土地流转,打造精品蔬菜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为群众铺开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通过一年来的培育和发展,江龙镇精品蔬菜产业呈蓬勃发展态势,2019年基地种植蔬菜总面积1000余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89户,惠及贫困人口4114人。
茶叶是江龙镇帮助百姓过上富裕日子的支柱产业。
江龙镇水洞村的现代高效蔬菜育苗大棚
近年来,江龙镇把茶叶产业作为振兴镇域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脱贫的重要产业来发展,强力推进茶产业崛起,统一了“江龙团叶”茶品牌,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提高了江龙茶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截至目前,江龙镇茶园规模达到4.6万亩,成功解决长期就业90余人,带动5000余人阶段性就业,其中,带动贫困户252户,800人就业。
如今,在江龙镇各村,到处呈现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喜人景象。
全镇以规划为引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围绕“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产业规划布局,种植生姜3000亩、油用牡丹500亩,精品水果种植30000亩,中药材种植300余亩,存栏冷水鱼养殖30万斤,生猪养殖23000头,肉牛养殖7600头,家禽存栏养殖10.2万羽,以产业兴旺勾画乡村振兴新图景,帮助当地村民过上富裕日子。(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朱平黎 伍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