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之花绽放黔中大地

2019-09-19 20:06:01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奋进,穿越历史的长河,安顺体育事业经历了艰难起步、冠军辉煌、全民健身3个阶段的阔步前行以后,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了体育的魅力和运动的快乐。如今,体育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体育在促进我们的健康,体育让安顺无限精彩。

  即使再苦 安顺人依然热爱体育事业

  “1936年,安顺在东门坡顶修建了第一个运动场,军人训练和老百姓锻炼有了固定场所,我们的篮球历史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原安顺地区体委党委书记吴万启,从体育工作者到管理体育工作的领导干部,见证了安顺体育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

  “篮球在当时算是一个比较普及的运动,原来安顺的运动场就是现在的东体育场,我们就在空闲的水泥地上安了几盏灯,架起几个篮球架,一个简易的篮球场就这样成型了。”吴万启说,新中国成立后,体育经费很紧张,运动场地、场馆、设施都比较落后,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学体育。于是教练们就在选队员的同时给家长们介绍学习体育的好处以及各种项目的特点,让家长们对体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学习体育也增强了信心。

  “文革”开始后,安顺的体育工作停滞了,但民间体育爱好者自发进行的体育活动仍然悄悄进行着。自上个世纪80年代安顺地区体委成立,射击、篮球、体操训练逐渐开始进行,也陆续开始比赛。吴万启说,那时候每天的训练很艰苦,运动员只能勉强吃饱饭。就算这样,也没有一个人哼苦喊累。

  吃苦耐劳 终赢得冠军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体育发展方针,各级政府、党委将体育事业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不断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体育设施,努力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

  现任市体育训练中心副主任的孙安是1988年进入原安顺地区体委工作的,当时担任航模队教练,据他回忆,在第八届省运会上,我市获得了不菲的成绩。“在八个金牌项目上面,我们就获得了七块金牌,为整个安顺市团队在八运会赛场上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至此,我市的体育训练日益规范。体育项目也多了起来。射击、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马拉松、攀岩等项目陆续上马。

  短短几年时间,安顺的体育竞技水平大幅度提升。体育事业风生水起,体育赛事精彩纷呈。我市圆满承办了CBA联赛季前赛(贵州安顺站)、“中国攀岩联赛(贵州·紫云站)”、“中国·黄果树坝陵河大桥国际低空跳伞邀请赛”、“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安顺站赛”、“镇宁·黄果树国际半程马拉松”、“百灵杯”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夜郎洞杯”全国掷球锦标赛、“多彩贵州自行车联赛(经开站)”,引入“中国汽车拉力赛”,举办“中国·格凸国际攀岩大师赛”等多项专业性的赛事。同时,“国家掷球训练基地”落户镇宁夜郎洞景区,“国家攀岩训练基地”落户紫云格凸河景区。

  体育设施日益完善 全民健身如火如荼

  公共文体设施的日益完善,使得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逐步攀升。我市在加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方面,制定了2016-2020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文化广场、健身器械、活动室、运动场等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随着城市的不断快速发展,体育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逐步普及。2016年,安顺奥体中心的建成投用,让市民在茶余饭后有地方可以去健身锻炼,增强他们的体质。”市体育局局长邓勇说。

  同时,利用体育总会平台,充分发挥18个体育单项协会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了象棋、围棋、篮球、风筝展示等竞赛活动。市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意识进一步加强,队伍不断扩大,体育人口不断增加。

  蔚然成风的全民健身事业背后,有着全市各县(区)全覆盖的全民健身组织的保障。预计到2020年,我市将实现县县有综合性公共体育场馆、老年体育活动中心,乡乡有灯光篮球场,村村有公共健身场所或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完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和县区“一场一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70年来,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在群众体育中开出了绚烂的花朵,也在竞技体育中获得了香甜的果实,不断丰富市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也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安顺体育正用发展强健着民族筋骨,凝聚着建设体育强国的磅礴力量。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刘念


责任编辑:陈婷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