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山镇:把坝区打造成富民增收的样板田

2019-10-17 16:51:57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陈婷婷

  10月9日,记者走进镇宁自治县扁担山镇扁担村蔬菜种植基地,看见集中连片的坝区里农户们忙得不亦乐乎。

  “这边种植的是花菜,预计种植面积为500亩。那边采收的是茄子、西红柿、黄瓜等。目前广州、长沙、海口等地的客商已陆续到基地进行收购,今天来收购的是重庆客商,共收购了20吨茄子和黄瓜。”惠农康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秀标说,目前喷滴灌和育苗大棚等设施还在建设,如果基础设施完善了,坝区种植蔬菜带来的效益将更大。

农户正在坝区务工

农户正在坝区务工

  扁担山镇地处镇宁自治县西北部,全镇共有500亩以上坝区1个即1424坝区,未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前,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较低。而坝区核心区扁担村以前60%至70%的人口常年外出务工,土地无人耕种的撂荒现象突出,加之家家垒田埂,田地分散,经济收入低。

  为了增加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百姓的收入,扁担山镇围绕500亩以上坝区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必要之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第一步便是推田埂。然而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就是生命。许多人不理解,扁担村村民韦少卜就是其中一个。

  “为了消除韦少卜的顾虑,我们就请测绘公司来对他的田地进行测绘,保证他的田地不会少一丁点,还写了承诺书给他,保证以后即使公司不经营了,村里的合作社也会带领大家让土地发挥经济效益,最终,他答应流转了他家全部3亩田地。”扁担村第一书记李恩鸿说,像韦少卜一样心存顾虑的群众有很多,为了让这项造福一方的项目落地,李恩鸿带领村支两委每天到农户家走访,为大家算经济账。并前前后后组织百姓召开了4次群众会议,详细地向群众解释产业调整的各项政策,利益联结的各项措施,务工收入等方方面面,最终大家都同意了,并跟随村支两委积极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机耕道、整治土地、配套灌溉设施,修复灌溉排洪沟渠等工作中。

扁担村蔬菜种植基地

扁担村蔬菜种植基地

  据介绍,2017年4月,扁担山镇以“三权”促“三变”改革为抓手,通过镇级平台公司对坝区内土地统一流转,同时引进广州粤旺集团、贵州新润园林发展有限公司、惠农康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盛泰绿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农业农头企业,在流转土地上进行规模化、特色化种植,建设蔬菜种植基地4个,带动9个村1800户农户发展农业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扁担山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

  坝区产业兴旺不仅振兴了乡村,更促进了农户增收脱贫。

农户正将丰收的茄子进行装箱

农户正将丰收的茄子进行装箱

  “当时怪我自己想不通,现在天天可以在这里务工,还有土地流转收入和年底分红,我当然支持了。”韦少卜如今对家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是全力支持。

  “基地发展起来后我们就在这里务工,每个月都有工资领,勤快的话每个月有2000至3000元呢。”刚拿到工资的扁担村村民韦建强高兴地说。

  “我们这里每天的务工人数都不低于80人,务工费根据分工不同从80到130元不等,上个月就发放了20多万元务工费。”杨秀标介绍。

  如今,镇宁扁担山镇1424坝区面积发展到5928.51亩,涉及9个村,22个自然村寨,涉及农户数3588户,农民人口20031人,其中贫困户969户,贫困人口5090人。2018年,坝区亩产值为800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69元。2019年上半年平均亩产值5300元,预计下半年平均亩产值达7460元,全年平均亩产值达12760元。(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陈婷婷)

责任编辑:胡晓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