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铺就希望之路——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村支书朱高学的故事之三

2019-12-16 22:31:58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今年八月底,天龙镇高田村第六届“鸿鹄励志”助学会的颁奖暨募捐现场热闹非凡,该村18名应届考上大学的学生、3名高中生和21名小学生领到了2019年高田村第六届“鸿鹄励志”助学会颁发的奖励金。“这是对我最好的鼓励,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除了好好学习知识,我会接过爱心助学公益的这根接力棒,多参加各种校园和社会公益活动。”今年考上浙江财经大学的黄亦亭在领到2000元的奖励金后高兴地说。

张榜鼓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

这已是高田村“鸿鹄励志”助学会助学活动开展以来的第6个年头,期间募得的资金已达21万余元,资助的学生达200余人,其中本科大学生以上达92人,高田村也从曾经“没有一个大学生”的穷村寨,成为了平坝区80余个村中,考上大学人数最多的村寨。

为村里发展谋希望

来到高田村,提到捐资助学,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讲到同一个人,就是村支书朱高学。“最先是他一个人在做,后来才发展到全村。要不是有他,估计也不会有现在的捐资助学活动了。”


在朱高学的带领下,助学活动影响力逐渐扩大

在村委办公室,记者采访了朱高学,他个子不高有点微胖,衣着简单却整洁,但脸上总挂这那一份质朴的笑容。提起初衷,他给出的理由也很单纯:“知识改变命运,娃娃们就是高田的未来,不能让高田的未来没有希望。”

朱高学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己15岁就到了当时的县办煤矿挖煤,小小的年纪就吃尽了苦头。“我们这辈人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像现在这些娃娃们可以多读书的条件,多年来也吃尽了没有文化的亏。”

年轻时的朱高学勤奋好学,爱动脑筋。“读书的时候,他的成绩就一直很好,我们都觉得他以后要读大学。”作为同学,村主任李祥向记者回忆了朱高学读书时的一些往事,初中毕业后,15岁的朱高学便收起书包到煤矿上去挖煤了,他的大学希望也从此破灭。

后来朱高学办起了煤矿,通过煤矿生意生活条件逐渐好转让他经常尽己所能地帮助村民。再后来,在村民的拥护下,他当上了村支书。

“做了村支书,才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朱高学说,为了做好村里的工作,他经常要自学充电,经常看书到深夜,我不愿村里的孩子跟我一样,因为贫困无法学到有用的知识而留下遗憾。从2000 年开始,朱高学便开始关注村里的贫困学生,并尽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为他们圆大学梦。

平坝区十字乡老营村付青松的父母在2008年因车祸导致残疾。了解相关情况后,从付青松初一开始到现在就读于珠海大学四年级的十年时间,朱高学也不间断的帮扶了十年。

不仅如此,从1998年开始到2013年,朱高学没有领过村里给他发的一分工资,他所有的工资全部用于高田小学和竹林小学的学习用品购置……

这样的例子朱高学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了,尽管家庭需要开支,年迈的母亲需要钱,但他却依然乐此不疲,尽心竭力地帮助村里甚至更远处需要帮助的贫困学子。

是时候回报村民了

“刘明,放假了有没有帮家里做家务?作业可不能落下,伯伯都在村里的,到时见面了我可要检查。”

“朱伯,你放心吧,我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你有时间来我家吃饭。”

今年八月暑假期间,天龙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刘明和一直资助他读书的“朱伯”又通了一次电话。聊自己的学习成绩、关心朱高学工作忙不忙……一通电话流露出的情感仿佛是一家人一样,越平常的话语,蕴含着越真挚的情感。

2015年3月,刘明的父亲生病,家里的积蓄都被花光。家庭的困难让10岁的刘明无法安心读书,“朱伯”的资助让他再无后顾之忧。

像对刘明一样,朱高学对村里孩子们学习上的关心都是具体的。近年来,朱高学通过希望工程、雨露计划、对口帮扶等各种途径,长期资助村里甚至周边村寨的贫困少年儿童。10余年间,他倾尽全力帮助村里的孩子成长成才,累计捐款捐物达数十万元。


助学活动不光对贫困学子进行资金鼓励,还从思想上对孩子们进行鼓励

“我以前办企业多少也挣了点钱,但是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如何让家庭困难而又品学兼优的孩子们没有后顾之忧,好好读书。怎么办?”朱高学想,何不找村里其他的爱心人士一起帮忙。

2014年年初,朱高学找到从高田村走出去参加工作的陈浩、朱高贵和陈钊等8人商量自己的想法。

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我们都是高田村走出去的娃娃,能有今天也离不开高田这片山水的养育。”朱高贵说,如今自己走出来了,是时候回报村民了。

随后,朱高学和陈浩、朱高贵等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开会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实现乡村振兴,素质提高是根基,得想法子让孩子们回到课堂,爱上读书。

然而,钱从何而来?只有动员村里的其他致富能人和企业老板募捐,在他们的感化下,村里的爱心企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这件事不仅让朱高学得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启发,也让他看到了在高田村可以凝聚力量做大事的可能,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高田村正式开启了“鸿鹄励志”的捐资助学活动。

将助学爱心传承下去

高田村在2013年由高院村和竹林村合并而来。由于土壤贫瘠、坡地多、发展产业有难度,当时这里还是省级二类贫困村。村里青壮年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孩子辍学现象严重,不少孩子初中还没毕业,就早早地到附近煤矿或沿海打工了。


助学活动对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进行表彰

“鸿鹄励志”助学会就此成立,明确每年对考上大学及重点高中或在该村小学一至六年级成绩前三名的学生,进行张榜表扬,发放奖金,给孩子们树立榜样,重塑文明乡风。“取鸿鹄之名就是希望村里的孩子志存高远,胸怀大志。”朱高学介绍。

“鸿鹄励志”捐资助学活动一经开启,便得到了村民的夸口称赞和鼎力支持。在朱高学的带动下,但凡有贫困学子考上大学,村民们你100元,我200元,都纷纷加入了捐资助学的行列。

“2014年,村里考上10名大学生;2015年,考上9人……今年达到了18人!”朱高学欣慰地说,“5年来,我们村已有74人考上大学,没有一人因为学费问题而上不了学,助学会还先后奖励了200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朱坤和谭玉梅就是多年来连续接受资助的寒门学子。谭玉梅家境贫寒,母亲在其8岁时便不堪重负而离家出走,相依为命的爷爷是年逾七旬的无劳动力老人。而朱坤的父亲得了重病,一场20多万元的手术让他家负债累累。大学的门口,两个孩子都举步维艰。

但“鸿鹄励志”捐资助学活动却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在真情的感召下,村里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平坝区交通局捐款10000元;平坝区工贸局捐款5000元;王家庄煤矿捐款5000元;朱仲华捐款2000元;陈秀渊捐款2000元……涓涓细流汇成爱的海洋,成就了一个个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润物细无声。如今,捐资助学已成为了高田村全村人的大事,所捐的爱心助学款也越来越多。截止目前,共奖励了各类资金达21万元。“有了多余的钱,就能让寒门学子们在学习路上毫无后顾之忧了。”朱高学说,相信得到帮助的孩子们长大成才后,一定能带动村里的发展,继续帮助他人,将村里的这份爱心传承下去。(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范成荣  陈斌  伍水清)



责任编辑:陈婷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