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专业合作社社员真好,我种了3亩韭黄,通过合作社都收割卖出去了,销路不用愁!”普定县化处镇化新村的种植大户王永春满脸喜滋滋说道。他加入的化新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去年收购各类韭黄、蔬菜120多吨,销往广东、浙江一带,经营额达100多万元,帮助群众从中增收3000余元。
合作社社员收割各类韭黄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化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理念为主导,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心系群众“围着群众转、帮着群众办”,打响以农业产业助农脱贫致富的“第一枪”。经过深思熟虑、走访调研、统筹谋划、精心部署、因村制宜、因地制宜,结合化新村韭黄套种各类蔬菜产业实际,成立了第一个“农民合作社”。
失败中的觉醒
化处镇一带的农民,从2007年开始就开始种韭黄,但一家一户小生产,各顾各的利益,质量跟不上市场的需要。2008年春,一大批韭黄运到市场,谁知遭遇“绿色壁垒”,全部滞销。化处镇农民损失惨重,不少人抱头痛哭。怎样才能解决群众碰到的这些事?化新村党支部首先想到是在这事上建组织,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于是化新村党支部说干就干,在镇党委政府、村党支部的引领下成立“农民合作社”,成员包括驻村的“第一书记”、镇包村干部、村干部协会里的党员等。俗话说得好:“一支筷子撇得断,一把筷子撇不断。”以化新村“农民合作社”成立后,把群众抱成团,摆脱困境,走向“幸福大道”。
合作社集加工韭黄
2014年10月,脱贫攻坚战,刚刚开始不久,在化处镇党委政府、化新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化新村第一家“明祥农产品加工合作社”成立,后更名(贵州省新益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当地234户种植农户、3个运销大户、车辆纷纷入社。合作社集生产、加工、储藏、运销为一体,各个环节的责任和利益相统一。并创新理念,长远谋划,开班培训班。每年合作社开办培训班4次,一个季度一次,内容围绕韭黄栽培技术,套种反季节蔬菜栽培、植保、环保、病虫害防治等,500多人次接受了培训。根据市场要求,合作社统一了环保标准,统一了使用农药的品种和用量,还选配了8名农民保植员(该镇农技人员),购置了2台测土检测仪器,进行田间土质检测,并用计算机对每家每户的农药采购、施药、残留等记录储存,进行严格管理。合作社又请市场监管局、农业局、商贸局等专家人员来现场参观、指导、授课,以保市场承诺。2017年化新村韭黄收割1200多吨,批批合格。得到市场的认可。卖了个好价钱。农民群众笑了。
化处镇镇长罗小东说:“农民合作社起到了政府不便做、社区不好做、市场急需做的好作用。合作社的‘社籍’是有含金量的,现在只要谁损害了大家的利益,就会受到大家的惩罚。”
韭黄“触电”开始
经过化处镇党委政府、化新村支部引领、指点,“韭黄”走上“电商”平台。轻点鼠标,打开化处镇“韭黄”,就看到化处镇韭黄网。首页上,信息动态,加工技术,专人咨询,政策法规,加工知识,制作程序,内容既丰富又实用。点开市场信息,“韭黄”价格参考,这是普定县化处镇化新村农民合作社的“韭黄”网站。
这个合作社在2018年4月成立,并以贫困户每户100元股金吸收148户一般加工户入社,共有基地3000亩。合作社以自己的服务关系联结社外贫困户19户,服务范围又扩展到5000亩。
合作社以销售返利,按股金比例分红,安排社内劳务就业等方式,使社员获得正常的交售款之外,一年增收2000元。合作社平时向社员发布信息,传授韭黄栽种技术。
在化处镇6万多人口中,农业人口占83%。到去年(2018年)底,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1个,社员2000余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合作社经营服务收入预计达130万余元。
化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小东说:“化处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产业形态多样性、组建主体多元性、运行机制灵活性、盈余返还合理性的特点,既体现了合作社的基本精神,又创新了合作制理论。”
组织引群众乐
省、市、县专家多次到化新村脱贫攻坚韭黄产业基地,进行实地专题调研指导时说道:“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培育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来抓,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组织、发挥更好的作用。”
自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化处镇党委政府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财政对化新村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近年来,共投入扶持资金120万余元,镇财政配套扶持5万余元,合作社及其成员自筹资金56万元。这样,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示范和带动效应显著。现在带动化处镇18个行政村种植韭黄2万余亩,新带动贫困农户3421户脱贫致富,贫困群众年均增收3000元。
去年5月,化处镇专门召开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制度建设观摩研讨会”。猴场乡、马场镇、白岩镇等合作社人员与会、并到化新村现场观摩。与会人员高度评价我镇特别是化新村专业合作社建设取得的成果,认为化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符合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适应本地合作社理论的发展趋势,化处镇化新村合作社建设走在全县前列,在全县合作社的实践中也占有相当地位,同时说明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上引领合作社带领贫困农户,实现农民增收,对群众同奔小康、实现中国梦,将会实现。
从化新村的实践到现在看,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14年开始发展,到目前全镇共有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经济组织,都坚持家庭承包制,在尊重农户市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制度创新,激活了农业发展的微观基础。在实施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培训、党委政府实施对农业的支持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是目前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据了解,处镇化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紧紧依托该村交通便利,光照充足,水土资源丰富,适宜韭黄生长的有利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种植农户加入合作社,带动了全村320户群众栽种韭黄,累计发展韭黄5000余亩,建成韭黄示范基地5000余亩,今年韭黄达到1200余吨,实现产值1968万余元,每户年均增收8000余元。(韩兴和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