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兵支书” 脱贫攻坚立新功

2020-04-15 17:01:37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在安顺脱贫攻坚战场,活跃着一支退役军人力量,他们退伍不退色,矢志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经过军地共育,开辟人生第二战场,脱贫攻坚又立新功,群众尊称他们为“兵支书”。

  目前,全市共有“兵支书”(兵支书、兵主任、兵委员的统称)458名,其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39名、村委会主任40名、村“两委”委员279名,他们奋战在309个同步小康村。

  “不愧当过兵,做事总有军人样!”

  脱贫攻坚战场,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非常关键。而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作为农村改革发展、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既熟悉当地民情社情又有紧贴时代的发展思路,具有牺牲奉献精神,退役军人正具备这些特质。

  安顺军分区在退伍军人中培塑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推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统一部署,大力开展“兵支书”建设,帮助贫困农村培育人才、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军分区以“军地力量强强联合、军地资源通盘整合、讲习内容有机融合”的方法,搭建新时代军地实践中心,“讲“出兵支书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决胜脱贫”这块新沃土上的新动能、新状态、新境界,提升兵支书的新本领、新作为、新成效。

  一是讲初心本色,铭记服务人民的宗旨。位于平坝区南部的平元村支部,一度被列为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2016年底,返乡退役军人、党员肖正强,成为了新一任的党支书。当时乡里动员参加支书选举,亲朋好友却劝阻:“当什么村支书,吃亏又不讨好”“支书主任满街跑,大事小事四处找;一年下来老十岁,人民群众放狗咬”。正当肖正强打“退堂鼓”的时候,军分区联合市委组织部共同开办了一期兵支书培训班,通过参加兵支书学党章、学系列讲话,肖正强增强践行党的标本宗旨的自觉,培训结束后,他坚定的向镇党委承诺:我出生在农村,是普普通通农家娃,大家信任我,我就该去干;自己是退役军人、党员,没有军队的培养就没有今天,咱当兵的人,干就必须干好!在他的带领下,平元村从曾经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进村,他本人也成了村民心中最靠得住的“兵支书”。村民都称赞他“不愧当过兵,做事总有军人样!”

  二是讲战斗精神,激发知责思为的担当。军分区对接“安顺红云”党建平台、“安顺彩云”综合政务平台、“瀑乡微理论”讲习平台,按照“6+X”方式组织开展,由规定活动和特色活动组成。规定活动包括:瞻仰一次旧址、参观一次展览、观看一场专题片、重读一段党章、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参加一场宣讲学习。“X”则为军地实践中心为兵支书提供的“点餐式”“套餐式”讲习服务,重点解决兵支书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

  2018年10月,普定县韭黄村种植的韭黄遭遇病虫害,兵支书杨守亮一时束手无策,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上网预约了农科院技术专家,专家3个工作日内就深入该村,调查取样提出了解决对策,还讲解了种植技巧。杨支书提起这段经历,非常感慨:解甲归来,我们就要像铜仁的铁胆先锋王明礼一样,心中有信念,要有“誓把‘死山’变金山”气魄。

  三是讲军人情怀,重拾牺牲奉献的品格。军分区结合近年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教育活动,把学习先进、宣传典型、崇尚英雄、争当先锋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激励全市419名“兵支书”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朴实纯粹、淡泊名利,自觉奉献、艰苦奋斗,在履行神圣使命中实现人生价值,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关岭上关镇宜所村的杨兵2001年从部队退伍,10多年间职业和身份一直在变,不变的却是他带富乡亲的执念。2017年时任村副主任的杨兵接过村支书“接力棒”时暗下决心:“一届更比一届好,一届更比一届强”,要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在杨兵的带领下,宜所村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大作战”。无论是串户路占了哪家房前屋后,还是机耕道占了谁家土地,他都亲自上门做工作。他还立下“规矩”—自己的亲戚必须无条件配合,自家土地则直接不用测量。就这样,在村“两委”干部带头、亲人支持、群众配合下,宜所村一年多时间实现了5个100%,即串户路100%全硬化、庭院100%全硬化、危房100%全改造、老旧房100%全整治,肥沃高产土地机耕道100%全贯通。为让群众荷包鼓起来,杨兵除了争取扶贫资金外,发动6个村干部、4个驻村干部每人入股村合作社1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村100多亩蔬菜基地很快落地见效,因蔬菜品种优良,县内外收购商闻讯争相采购。去年暑假销售遇到困难,杨兵求助军地实践中心“O2O”创业平台,村合作社度过难关。年底算账,合作社共收入33万元,还给贫困户分了红。

  军地共育“兵支书” 增强过硬战斗力

  “兵支书”虽有“兵”的标签,但处“民”的位置。军地联合共育,让退伍军人就业创业中找到“大部队”“娘家人”,从而更好地提出严要求、落实高标准,为基层干部队伍输送优质“兵源”把好关、铺好路。

  一是军地联选,选出精兵强将。即:优选一批兵人才,把复退军人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逐乡逐村开展摸底调查,以县为单位建立村级后备干部资源库,储备热爱农业农村工作、奉献意识强的复退军人后备干部,切实为村级组织储备一批“兵人才”;精选一批兵“干部”,从“兵人才”中优中选优,提前安排一批优秀复退军人到村级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小组中任职,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为复退军人“由兵变将”担任“兵支书”夯实基础;严选一批“兵支书”,出台加强贫困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21条、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意见,明确复退军人作为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的重要来源,对经过组织考察,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兵支书”“兵人才”,选拔任用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目前已建立“兵支书”后备人才库,拟培养对象576人,均是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各方面素质过硬的优秀退伍军人。

  二是军地联育,育出过硬本领。抓源头培育,根据“兵支书”个人特点和发展需要,依托安顺市新时代军地实践中心“兵支书之家”阵地,抓好源头培育和重点“孵化”。去年以来,军分区和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兵支书”专题培训班2期共100人,各县区人武部会同所在县区委组织部同步开展技能培训、岗位练兵等5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身份认同,拓展了工作视野。抓实战锤炼,依托市“领头雁”实训基地,分期分批选派163名兵支书到大坝、塘约等“领头雁”实训基地,进行脱产一周的跟岗实训,通过全国先进陈大兴、左文学手把手地教、人对人地带、点对点地学,切实提升“兵支书”实战能力。抓系统提升,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3年行动,2018年以来,已组织406名“兵支书”参加“高升专”“专升本”学历提升班,通过系统教育,进一步改善了“兵支书”队伍学历结构,增强了自身本领。

  三是军地联管,管出优良作风。强化清单管理,围绕“党性原则、脱贫攻坚、服务群众、清正廉洁、法规掌握、基层党建”六项履职要点,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军地共建责任,督促厘清要点、明细任务,公开承诺践诺兑诺。强化定期考评,定期对121名“兵支书”在内的所有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议,做好跟踪管理。考核评议情况与报酬待遇、评先评优等挂钩,倒逼履职担当。强化动态研判,建立“兵支书”动态研判调整机制,市县乡三级联动,通过实地走访、个别访谈等形式,综合履职、群众满意度等情况,对表现一般的,因人施策抓好教育提升;对不胜任、不合格的6名“兵支书”,及时调整配强。

  四是军地联用,用出队伍活力。拓展作为空间,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对121名“兵支书”及返乡创业退伍军人加大创业培训、贷款扶持等方面支持力度,引导领办创办村级经济组织127个,发挥创业带富、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的领兵作用。用好村干部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事业人员等政策,努力拓宽上升渠道,去年以来有2名“兵支书”通过招考进入体制,让他们既有“干头”又有“奔头”。强化工作保障,建立健全村干部报酬增长机制,对获得市级以上表彰、连续两年获得县级表彰的兑现副科级经济待遇。目前,全市村党组书记平均报酬提高至2500元,9名“兵支书”享受副科级经济待遇。注重政治激励,加大对基层先进典型的选树培养和和表彰力度,近年来共有51名“兵支书”获得省市县三级表彰,6名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党组织书记”,先后有81名“兵支书”被推选为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今年,普定县白岩镇韭黄村支书杨守亮和穿洞街道办靛山村支书褚代祥分别被表彰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和全市“最美退役军人”,形成了“激励一人、带动一批、示范一片”的良好氛围。

  “咱当兵的人,小康路上建新功!”

  “兵支书”头顶着军人的“光环”,身负着社会的责任。只要组织一声令下,他们就会责无旁贷、再度出击。特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这支力量在急难险重任务重任务面前富有凝聚力、战斗力,他们相互激励:“咱当兵的人,小康路上建新功!”

  一是带出脱贫攻坚的引路人。组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党建工作示范、国防教育宣传、社会和谐促进、产业发展指导和电商营销推广6支队伍,为“兵支书”及群众开展创新理论宣传、方针政策宣讲、基层党务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复退军人职业技能培训、电子商务培训等,做到“上门”传经送宝。注重借助塘约经验成果效应,依托市新时代军地实践中心兴办“塘约见习—乡村致富夜校”,打造“文化传声筒”“科技大篷车”“致富点对点”三大常态化活动,为农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能创业的“永久牌”实用人才,做到“推门”解难帮困。搭乘省军区“黔货出山进军营”快车道,优先采购“兵支书”农产品,将西秀区金刺梨产品纳入保障航天中心和航母供需单,实现普定县6000亩韭黄定点供应,达成关岭牛年供2000头的需求协议,实现政治效应和经济效应的最佳结合。在军地的共同努力下,平坝区、普定县一次性通过国务院组织的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军分区结合主责主业开展精准扶贫的做法,收到全军扶贫工作考评组的充分肯定。

  二是带出和谐稳定的维护人。用“1+9”“小网格”编织“大平安”,军地指导各级由1名现任优秀“兵支书”,结队帮带本乡镇9名“兵支书”后备人才,由每名后备人才结队帮带9名普通民兵,并由他们负责所在“网格”区域内的日常事务和安全工作。随着“1+9”模式的推广,将全市1.2万余名退役军人和11万余名民兵联系在一起,既确保了人才队伍的接续培养,又筑牢了人员教育管理的基础防线。通过“网格”实现“一人知晓、全村传递、就地解决”,大大缩短了农村普通民兵应对灾害险情的快速反应能力。今年以来,全市共有9起灾害和事故,因为民兵的迅速反应得到了及时处置,减少损失近60万元。

  用“115”“议事会”牵手“老战友”,在各县区“兵支书之家”成立“老兵议事会”,设立1个会长、1个理事、5个会员,均由德誉双馨、事业有成的老兵组成,专门负责受理老兵咨询、化解老兵矛盾、排解老兵纠纷。去年以来,各县区“老兵议事会”接待来访老兵2000余人,协调化解问题纠纷57件。

  三是带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沿用部队好传统,在“兵支书”中广泛开展服务“双四一”活动,即:“兵支书”要掌握,谁家缺技术、谁家缺资金、谁家要帮扶、谁家有困难,服务工作及时跟上;群众对“兵支书”反映,有什么、干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遇到突出问题依靠组织解决。据了解,普定县41名“兵支书”所在村,先后受理群众问询、申办事件600余件,协调解决难点、热点问题120余件,代办民生民事400余件,代理群众需审批事项300余个,真正将服务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兵支书”在地方党委政府与基层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同心、同向的连心桥。“兵支书”良好的示范效应,也让乡亲们深切的感受到,“当兵能成才、入伍有出路”,有力激发了老百姓支持国防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


责任编辑:陈婷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