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年来,安顺市结合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通过实施“兵支书”行动,将退役军人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群众脱贫致富引路人,为退役军人开辟了人生第二战场,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中再立新功,走出了一条以兵支书为引领的同步小康新路。目前,我市已有“兵支书”479名,其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154名,村委会主任的38名,村“两委”委员的287名,他们奋战在基层一线,为全市脱贫攻坚作出突出贡献。
1月10日,全市新时代军地实践中心(兵支书)工作推进会召开,会上宣读了《中共安顺市委办公室、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军地实践中心(兵支书)有关工作的通知》,会议要求以“兵支书”为重点,蹄疾步稳地做深做细各项工作,不断推动军地实践中心发展壮大、拓展延伸,让广大退役军人有更加广阔的舞台、更好地展现新时代安顺军人的风采。
西秀区:扎实开展“兵支书”工作 提升军地融合发展水平
近年来,西秀区以新时代军地实践中心为平台,以推动“兵支书”工作为主线,带动兵主任、兵经理助理基层发展,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培育力量强队伍。聚焦建强“兵支书”队伍,加大对退役军人人才培养力度,以乡镇为单位储备热爱农业农村工作、有奉献精神的退役军人后备干部库,明确退役军人作为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队伍的重要来源,鼓励带动退役军人返乡进入村(居)“两委”班子、企业党组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组织等各领域任职。目前,全区共储备村级退役军人后备干部93名,共有兵支书58人,兵主任11人,兵委员87人。
整合资源强阵地。在培育储备队伍的基础上,西秀区整合全区资源,成立集兵支书之家,军史馆、退役军人创业孵化中心等9个功能室为一体的“新时代军地实践中心”,搭建起军地联合、资源整合、内容融合、实践聚合的军地一体化服务平台。同时,依托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军地实践中心大数据平台”,在平台上建立专家库、讲习文艺活动、兵支书库等内容,推动查看资料、数据分类、在线预约等功能智能化。
建全机制强保障。加大力度建立健全组织、就业、激励等机制,为“兵支书”全心全意履职尽责提供有力保障。组建区、乡、村三级组织体系,实现三级互联互动,组织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目前,区级共成立1个退役军人事务局、1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1个“兵支书”之家和1个新时代军地实践中心,组建24个乡级退役军人服务站、273个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并依托“创业孵化中心”,通过与企业、金融机构、学校等组织开展合作,为退役军人提供创业孵化、技能培训、学历提升、就业指导等服务,有效提升“兵支书”等退役军人的就业能力。目前,全区已为700余名退役军人提供了安保、驾驶等岗位,为200余名退役军人提供了学历提升机会。同时,用好村干部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事业人员等政策,努力拓宽上升渠道,加大选树培育、表彰先进典型的力度,完善激励机制。目前,共有10名“兵支书”获得省市区三级表彰。
昨日从军满腔报国志 今朝创业勿忘感党恩
——贵州金武安保(集团)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宇飞
今年40岁的赵宇飞,1999年高中毕业入伍,先后在武警陕西省总队、贵州省总队工作,2004年12月退役。
退役回到家乡,怀揣“回家干一番大事业”的理想,走向创业之路。先后招聘工人开过洗车场、干过汽车修理厂,做过名酒销售代理,一番折腾,均以失败告终,不仅没赚到钱,还亏损了十多万。
曾经的优秀士兵、训练标兵、在部队荣获过三等功的赵宇飞,没想到退伍刚踏入社会,就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
特别是在人才市场,赵宇飞看到许多像他一样的退役军人,因为没有技术、没有文凭,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
当时,他就想,能不能把这些退役的兄弟姐妹们团结起来,干一番有体面、有尊严的事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宇飞去贵阳看望战友,战友问他要不要到他的保安公司上班,当时他受到启发,保安行业门槛相对较低,且适合退役军人。
回到安顺,在25名退役战友的齐心努力下,2015年,赵宇飞组建贵州金武安保(集团)运营有限公司,致力于带动更多的退役军人就业,解决他们的“三后”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公司在职员工2633人,大多数员工为退役军人,年度合同销售额超过5000余万元,签约单位120余家,劳务派遣累计4827人。
“时刻记住自己是一个兵,无论在哪里,都不要忘了部队的教育与国家的培育。”赵宇飞说,公司发展到现在,离不开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他愿意去帮助更多的人,特别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其公司对接帮助126户贫困户就业,按照退役军人412人次,慰问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100余人。
退伍不褪色 攻坚再冲锋
——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党总支书记肖正强
肖正强还记得1997年离开村子入伍时村里的情景,平元村贫穷、落后,村里连一盏路灯也没有。
2005年,肖正强转业回来,发现村里确实发生了变化,村庄基础环境有了改善,但乡亲们的依旧过着穷日子。
退伍回乡,在村里看不到奔头,他决定去外打工,做起了建材生意。10多年的辛苦打拼,肖正强有了不菲的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
“一个人富,不是真的富。”肖正强说,在外闯荡多年,他去过许多农村,那里都发展很好,农民过上富裕的日子,但每次回家探亲,看到自己的家乡却依旧贫穷,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6年,肖正强放弃在外经营多年的建材生意,回到村里,当选为平元村村支书。
退伍不褪色,担任村支书后,肖正强处处以军人的品格为村里办实事,走访村民、老党员,熟悉村里的情况,摸清底数,制定产业发展计划,在征得镇党委同意后,迅速在村种离任干部、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知识青年中组织能人,抓好村委班子建设。
通过三年的努力,在肖正强的带领下,平元村彻底撕掉了“贫穷”的标签,全村发展优质水稻1100亩,蔬菜400亩,烤烟200亩,经果林500亩、百合100亩,2019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人均年收入达到万元。
2019年7月,肖正强荣获“贵州省最美退役军人”称号,他是安顺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退役军人,被誉为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的“兵支书”。
脱贫战场显本色 小康不达誓不休
——普定县白岩镇韭黄村党委书记杨守亮
1982年11月,杨守亮怀揣报销祖国的梦想参军入伍,几年的军旅生活,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坚定的意志。
1986年1月,退伍回乡,他看到家乡贫穷的面貌依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暗下决心,无论如何要带领乡亲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2016年,杨守亮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被选举为韭黄村党委书记,将军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品质带到基层,带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一个村发展得好不好、快不快,村班子队伍建设很关键。”杨守亮说,担任村党委书记后,他把抓好村“两委”班子作为推动村级各项工作的重心,从退伍军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等优秀人才中挖掘入党积极分子,为村级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同时,组织74名像他一样的退伍军人,重新组成战斗班组,继续发扬军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英雄本色,投身脱贫攻坚一线。
在杨守亮的带动下,经过三年发展,目前,韭黄村全村韭黄种植面积已达6000亩,产量达到4200吨、产值1680万元。2019年,全村贫困人口397户1646人全部实现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90元。
“泥巴道路石板房,只栽苞谷愁断肠。自从有了杨守亮,韭黄村里大变样。”一首流行于普定县的花灯戏,唱出了韭黄村对“兵支书”的认可。
2019年7 月,杨守亮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吴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