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 做实“四保障”让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2020-04-23 10:12:55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动员会议精神,进一步抓实紫云自治县农村住房、医疗、教育、饮水“四保障”脱贫攻坚战。连日来,市、县、乡镇(街道)全面落实挂牌督战各项要求,成立挂牌督战组,对紫云剩余贫困人口的“四保障”问题,一个一个找,一项一项查,就排查发现的问题就地研判、就地解决,既“督”又“战”、以“督”促“战”,让贫困人口在住房、医疗、教育、饮水四个方面见到实惠得到好处,巩固脱贫成效,防止因病、因困、因学返贫,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042305_pdf-9.jpg

住房保障解决基本生活之“忧”

在猴场镇坪上村苗寨组,一栋栋提升改造的木瓦房整齐排列,山腰上树林郁郁葱葱,整个村庄在夕阳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

“感谢党的大好扶贫政策,把我家木瓦房的竹编篱笆墙装成了木板,房盖翻修了,室内地面也硬化了。”70多岁的贫困户雷老多说,房屋不仅改造翻新,当地政府还添置了厨房灶台、橱柜,修建新厕所,住在房子里感觉与新房一样。

猴场镇坪上村脱贫攻坚前沿作战队队长吴勇说,去年下半年,坪上村完成老旧房兜底统建和自建危房24户,木瓦房提升改造42户。

坪上村只是紫云农村住房改造提升的一个缩影。“去年,全县农村住房共提升改造3065户,包括木瓦房提升改造工程,小平房门窗安装等。”紫云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张刚说,紫云的传统村落大多为木瓦房,对房柱、屋梁牢固的木瓦房进行提升改造,不仅农户的住房安全有了保障,还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

板当镇硐口村75岁的徐德群早已不是贫困户了,他对村里的变化感叹不已。“以前还是烂瓦房呢,大风大雨我们都提心吊胆的,后来政府补助资金帮我们危房改造了。”

“阿姨,你家房子改建后不透风、不漏雨了,厨房、厕所同步改造了没?我们进去看一下。”近日,市住建局督查组来到板当镇硐口村贫困户徐德群家,对门前贴着的住房安全保障信息公示牌进行核实,到家中查看厨房及灶台、厨具等,并对查看的情况进行登记。

“感谢党委政府,住了几十年的危旧土墙房,在党的危房改造政策的扶持下,让我们住上了小洋房。”75岁的徐德群高兴地说。

紧接着,督查组来到硐口村贫困户冯乔妹、万小华、于志先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对房子是否安全,房盖、门窗是否透风、漏雨等情况进行逐一核查。

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田应新介绍,4月9日以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下沉36人,加上从全市各县区抽调的16人,共52名(加上9名司机61人)党员干部下沉到紫云一线,分成13个组对全县13个乡镇(街道办)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安全保障问题进行督查。

2019年以来,紫云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62户、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任务3771户(包括省级任务870户)、人畜混居整治258户。

2020042305_pdf-3.jpg

教育保障解决代际传递之“根”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根。从农村搬到城里变成新居民,孩子上学条件是否改善?

“搬迁到城东社区以前,我住在火花镇磨安村,在那里孩子上学很艰难,每天来回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不知道搬到城里又是什么情况。”搬迁户罗幺妹说,搬到城里,孩子上学的问题是她在搬迁前最担心的事情。

“真没想到,学校就建在小区门口,步行几分钟就到学校了。”罗幺妹指着小区对面的紫云自治县第六小学对记者说。

“紫云第六小学新校区紧靠城东社区,就是为解决搬迁贫困群众子女就近就学所建。”校长吴顺武介绍,紫云第六小学规划占地面积80亩,投资近1亿元,全部建成后能容纳学生1800人,目前在校学生1353人,搬迁群众子女占720人。

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深入推进教育扶贫攻坚工作,紫云从未停下脚步。

“紫云在冲刺90天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对适龄入学学生开展大排查,确保义务教育不漏一人,坚决打赢教育扶贫歼灭战。”紫云自治县教育局局长周文科告诉记者,目前,紫云所有中小学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龄儿童少年全部就学和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享受国家政策资助,同时紫云还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改善办学条件等多种措施推进教育扶贫工作。

今年,紫云二中全校3900名学生,控辍保学对象35名,其中九年级21名。为落实控辍保学,该校严格落实“包保”制度,建立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台账,确保建档立卡学龄儿童少年100%入学。

“推进教育扶贫是最根本性、可持续性扶贫措施之一,我们首先紧盯‘一个不少’,全力抓实控辍保学。”周文科介绍,在县委、县政府指导下,紫云先后实施控辍保学“百日攻坚行动”和“春夏行动”,强力推进控辍保学。

在推进控辍保学中,紫云实行控辍保学“双线”和“七长”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控辍保学”工作责任,对辍学生进行跟踪动员,形成控辍保学工作强大合力,确保该入学的一个不能少,确保实现控辍保学常态清零。对已外出务工的要成立追辍工作小组,到务工地劝其返校学习;对辍学在家的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制劝返复学,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全部入学。

2020042305_pdf-1.jpg

饮水安全解决健康生活之“困”

4月初以来,紫云进一步补齐农村饮水安全短板,再排查、摸底数、建台账、抓落实,一场农村饮水安全的脱贫攻坚战正在紫云麻山深处全面打响。

在大营镇鼠场坡村,2018年底落成的大营镇水厂厂房内设备崭新、水箱锃亮。负责水厂管理的大营村村民韦仕伦正在检查水厂抽水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鼠场坡供水工程包含大营镇水厂1座、鼠场坡泵站1座、200立方米泵站调节池1座,配水主管减压池7座、闸阀8座,水厂自动化控水系统等。”紫云自治县水务局总工程师、县水投公司董事长罗锦海告诉记者,该工程解决了大营镇大营村、星进村、金龙村、打彩村等村1200余户,以及镇政府机关、大营中学、大营小学等共1万余人饮水问题。

水管的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户户饮放心水,紫云自治县干部群众将百姓对水的期待转化为前行动力。“我们要有而且必须有这种站位、情怀、担当和自信,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紫云自治县水务局局长王正禄说。

在宗地镇歪寨村,记者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着一个崭新的铝制大水箱。“政府不仅帮我们安装了蓄水箱,还配置了净水器,现在喝的水很干净。”歪寨村鲁哩组村民韦小波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人喝的都是“望天水”,房顶上蓄好的雨水直接饮用,不仅不够用、且不卫生。如今,县水务部门通过小水窖供水工程,安装了大容量的水窖,还配备了净水器,水质变干净了。

谈起农村饮水安全,罗锦海颇为感慨,他见证了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他坦言,紫云农村饮水安全受地形影响很大,且一些深度贫困地区条件较为复杂。

“紫云有许多地方因为地理条件限制,找不到水源点,无法通过集中供水解决,小水窖供水工程能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据罗锦海介绍,2016年以来,全县饮水安全工程投资约33233万元,覆盖364942人,其中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903处、小水窖供水317处。

2020042305_pdf-4.jpg

健康保障解决因病返贫之“患”

健康是生命之本。近年来,紫云加快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在全县162个行政村建成了标准村卫生室,逐步配齐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设备,县域定点医疗机构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一站式”“一单清”,防止贫困群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

4月18日清晨,村医徐正坤就忙个不停。自从新的卫生室建成投入使用后,每天的接诊量就比以往多了起来。以往村民们看病要到20多公里的大营镇卫生院就诊,现在,百花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已基本满足村民的日常看病需求。不仅百花村,大营镇12个行政村都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平常的小病也都不用出村了。

大营镇卫生院建成投入使用后,看病就医环境得到很好改善,总投资2400万元的大营镇卫生院,门诊科室、医疗设备较为完善,还增设了中医馆、远程医疗等,该院整体就医环境和治疗水平大为改观。

在火花镇坡关村卫生室里,村医王尚金刚为一位村民打完点滴后,正在药房整理刚采购来的药品。

1999年,王尚金从安顺卫校毕业后回到破关村干起了村医。那时,因村里没有卫生室,不便开展医疗工作,两年后,王尚金去了火花镇卫生院。他在火花镇卫生院一干就是16年,直到去年破关村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他又回到破关村,成为该村名副其实的村医。

据了解,紫云在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中,不仅完善村级卫生室的医疗设备,还不断加强村医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学习、从乡镇卫生院下派卫生员等方式,提升基层卫生医疗水平。

紫云全县18个定点医疗机构,对特困供养人员在县域内住院一律“先诊疗、后付费”,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保、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

在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同步小康关键时期,紫云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医保政策,确保贫困群众的基本医疗有保障。截止目前,全县城乡医疗保障参保人口333950人,其中,参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5554人。(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陈婷 编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