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紫云自治县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见效快、效益好的林下蜂养殖业。目前,紫云全县养蜂数量达2万群(箱),为冲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产业支撑。
生态优势强产业
时下正值蜜蜂活跃季节,走进紫云自治县各村的养蜂场,能看到成群的小蜜蜂往来于花丛与蜂箱之间。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在快速推进生态建设及经果林经济的发展,2019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12%,初步形成了“坡坡花果山,四季闻花香”的良好生态环境,为发展养蜂业提供了丰富的蜜源,促进了紫云养蜂事业的的发展。
猫营镇普卡桥村养蜂点
近日,记者走进大营镇联八村打路组,250箱蜜蜂在斜坡上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去年,抓住紫云推进蜜蜂养殖业发展的契机,联八村大力发展蜜蜂养殖业,选址打路组、小寨组共养殖蜜蜂800群(箱),去年共采收蜜糖1300斤,销售金额1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87户348人增收。
“20天后,联八村将收割今年的第一季蜜糖,预计平均每箱蜂收割5斤蜜糖,可收获4000斤蜜糖。”联八村党支部书记王超如是说。
在大营镇,不仅联八村养殖有蜜蜂,该镇三合村养有蜜蜂300群,打哇坪村养有蜜蜂300群,目前,全镇养殖蜜蜂1500群。
站在四大寨乡纳容村毛纳组寨后公路上向坡下眺望,眼前全是密密麻麻的蜂箱,很是壮观。
板当镇摆羊村养蜂点
四大寨乡山多林多,生态植被较好,蜜源丰富,适宜蜜蜂养殖业的发展。去年,四大寨乡选址纳容村建成蜜蜂繁殖基地一个,在全乡16个行政村发展蜜蜂养殖点63个,共养殖蜜蜂5700群。
“今年,为大力发展蜜蜂养殖,在公里沿线种植了3000余亩紫花苜宿,甜荞4650亩,为蜜蜂养殖业丰富更好的蜜源。”四大寨乡党委书记王德胜说,今年,四大寨乡新增蜜蜂4300群,全县蜜蜂养殖数量达1万群。
“紫云全县12个乡镇街道办发展有蜜蜂养殖业,全县蜜蜂养殖点130多个,养殖蜜蜂2万余群;预计到今年底,全县蜜蜂养殖数量将达3万群规模。”紫云自治县林业局局长金家顺说,蜜蜂养殖业已成为紫云助民增收,冲刺决胜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之一。
科技引领增效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产业发展之本。连日来,由紫云自治县林业局陆续组织紫云养蜂协会技术人员到全县各乡镇开展养蜂技术现场培训会,助推紫云林下蜂产业的发展。
4月24日,紫云县养蜂协会秘书长王伟诚带着协会几名技术人员在板当镇洛麦村蜜蜂养殖点现场开展养蜂技术培训。来自板当镇各村的蜜蜂养殖户及“村社合一”村合作社蜜蜂养殖管理员20多人参与加培训。
紫云养蜂协会在板当镇开展养蜂技术培训
培训现场,养蜂协会技术人员面对面、手把手对蜂种选择、过箱、取蜜、繁殖、防疫等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并解答养蜂户及“村社合一”村合作社蜜蜂养殖管理员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逐一解答。
紫云养蜂协会于去年4月份成立,协会成员由具有多年养蜂经历、养蜂技术精湛的养蜂人士组成,旨在发挥基层协会的引领、辐射和桥梁作用,不断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整合蜂产业资源、引导蜂产业创新,助推“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发展。
紫云养蜂协会在板当镇开展养蜂技术培训
“为助推紫云蜜蜂养殖业的发展,紫云养蜂协会积极做好技术培训推广,通过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改进蜂蜜生产、加工、销售模式,提高产品品质,让蜂产业提质增效,让甜蜜事业走进千家万户。”王伟诚说。
据了解,去年8月,云南农业大学东方蜜蜂研究所匡海鸥、董霞,省农业厅樊莹等教授到紫云开展帮扶活动时表示,云南农业大学、省农业厅专家将不定期为紫云县蜂产业做出合理的指导建议,结合紫云县林业局、县科技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共同为紫云县蜂产业做技术指导。
利益联结助脱贫
在摆羊村蜜蜂养殖场,正在查看蜂箱的养蜂管理员韦波告诉记者,今年4月初,摆羊村“村社合一”村合作社引进300箱蜜蜂,以效益分成的形式聘请他负责管理。
“为激发养蜂管理员的积极性,村合作社将蜜蜂承包给管理员管理,见效后,产生的利润在5万元以内,合作社与管理员按照7:3比例分成;产生的利润在8万元以上,合作社分给管理员35%的利润。”贵州航投集团驻摆羊村第一书记叶宏宇如是说。
同样,在紫云县猴场镇打啷村新桥组一片林坡地上,摆放着218箱蜜蜂, 管理员张启文顶着烈日的阳光,逐箱查看蜂箱里的蜜糖情况。
猴场镇打啷村养蜂点
“暮春时季,是每年收取第一季蜂糖的时节,蜜糖该收取就要及时收取。”张启文说,第一季蜜糖是山花蜜糖,品种较好。
张启文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儿女出嫁,他与年迈的父亲居住在一起,在村合作社管理蜜蜂每月3000月,加上护林员的800元,每月收入3800元。
“去年8月,打啷村“村社合一”村合作社引进300箱蜜蜂,经过3个多月的培殖,年底以每箱750元的价格卖了200箱。”胡波说,村合作社统筹发展的蜜蜂养殖产业,产生的利润主要用于贫困户分红。
据了解,紫云全县养殖各村发展的蜜蜂产业,都是由“村社合一”村合作社统筹管理、销售,产生效益的利润都以“721”比例进行分配,利润的70%用于贫困户分红,利润的2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利润的10%用于特困家庭的扶持及公益事业大发展等。(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