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巾帼不让须眉。在紫云自治县的格凸河镇坝寨村就有这样一位女支书,凭着对家乡、对父老乡亲的感恩和年轻的热情,以“男子汉骑虎相当,女子汉也不相上下”的信心和勇气,团结全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她的带领下,曾经的后进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乡亲们走出了贫穷,过上好日子。她就是紫云自治县格凸河镇坝寨村党支部书记吴丽娟。
1992年出生的吴丽娟和坝寨村的同龄女孩有着相似经历,父母外出打工,自己到一定年龄外嫁个好人家。吴丽娟嫁到的地方是紫云县宗地镇,丈夫在外打工多年存了点钱,一家人在镇上的生活还算富足。
可是高中毕业的吴丽娟心里一直有个梦、建设家乡的美丽乡村梦。经过几天的反复思索,2015年,吴丽娟回到家乡,在坝寨村委会开始工作,先后在坝寨村担任了同步小康知识青年、计生专干、村委副主任等职务,并力劝父母和丈夫一起回到坝寨村,共同发展产业。2019年2月,吴丽娟成为格凸河镇唯一一名90后女性党支部书记,一步一个脚印,带领群众一起建设家乡,脱贫致富。
“吴支书看产业回来呀。”
“姑娘要去哪呀。”
“小吴要注意休息哟。”
6月5日,经过沿途村民一路热情的问候,记者随吴丽娟来到其父母的黑山羊养殖场。
“刚开始那几年资金紧张,打工的钱全部拿来养羊了,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就在羊圈里和羊一起住。”母亲伍琴说,在女儿鼓励和村合作社带领下,养殖场渐渐渡过难关并扩大养殖规模。如今,养殖场占地面积有6亩,养了300余头黑山羊,并发动周边10多户农户一起养殖,每一年利益联结30多户贫困户,每一户利益联结600元。伍琴夫妻还在养殖场周边种植皇竹草,养殖上百只乌骨鸡,呈现出一片山清水秀,鸡羊欢叫的美丽画卷。
而在不远处的山脚下,吴丽娟的丈夫在村里建设了一个能容纳约400头生猪的养殖场,养殖场开始投入使用,即将成为带领百姓增收的富民产业之一。
吴丽娟一家人以身作则,感染了很多乡里乡亲。村里的退役军人、种养大户、在外创业能人在吴丽娟带动下,拧成一股绳。如今,坝寨村一改过去后进村的面貌,成为市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示范点,吴丽娟也获得了安顺市民族团结模范个人的称号。
荣誉背后是勇担责任和默默付出。
有一次晚上,吴丽娟在小组召开合作入股会议,突然家里老人打电话来说小孩发高烧一直哭,她心里很紧张,但仍然坚持把群众会开完才急冲冲的开车回家带小孩去医院。
面对新庄组爱喝酒,找不到事做也不愿意干事的梁志杰,吴丽娟和网格长三番五次去做其思想工作,并帮助他谋得“一村七员”中的保洁员工作,和他一起打扫卫生,帮助其树立自信。现在,梁志杰对待工作很积极,也很少喝酒了,对待生活有了一份自信。
5月底,由于天气比较干燥,吴丽娟带领村民一起拉来抽水机浇灌产业基地,常常被水管喷得湿淋淋的,她回家换衣服后回来继续干……
坝寨村与格凸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毗邻,是全县旅游服务的核心地段。格凸攀岩基地、亚鲁王城、帐篷酒店等总投资近10亿元的重大项目落地坝寨村。为发展家乡造福群众,吴丽娟同村“两委”一起,动员群众积极支持征地拆迁,化解矛盾纠纷顺56起,顺利完成征地2130亩,拆迁房屋54栋,确保项目顺利建设。
为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吴丽娟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了大量资金和项目用于改善民生。在她的协调动员下,坝寨村完成了30600平方米的庭院硬化路,协调安装了亮化路灯291盏,帮助解决4个组200余户群众用水难的问题。
受疫情影响,今年外出务工人员较之前有所减少。吴丽娟又带领村“两委”班子逐家逐户动员有劳动力的农户外出务工。通过宣传引导,帮助174人外出务工。部分不能外出的劳动力,她积极对接上级部门,通过提供“一村七员”公益性岗位,解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8人就业难题。
“作为一个党支部书记,不仅要抓好党建,更要抓产业,必须要先走出去才能学到东西,然后才能引进来,才能带领到家一起发展产业。”这是吴丽娟的信念。
多年来,通过学习“塘约经验”和到各地学习,吴丽娟俨然成为一个农业专家。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今年的吴丽娟也格外忙碌。每天早上6点起床后,她就到150亩辣椒基地、400多亩佛手瓜基地和100亩红芯红薯等产业基地上,安排农户翻整土地、垄箱、把拉来苗移栽进地里、引藤等工作。回办公室做资料,报账,每天记录有多少人务工,还有务工工资结算。下午要到各个小组化解矛盾、了解脱贫攻坚相关工作,傍晚时分再回到产业基地看推进情况如何。
如今,在吴丽娟带动,在这一家四口的感染下,全村113户444人贫困户全部加入村合作社,找到了增收致富路。(安顺日报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