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走基层】紫云纳磨村:民生“三保障”,山村变了样

2020-06-17 21:26:02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群山环抱,山道蜿蜒。在这山与山之间,一个小山村静谧其中,它便是紫云自治县火花镇的纳磨村。

位置偏远、地广人稀、山多地少、产业凋零……诸多不利因素让该村戴上了深度贫困的“帽子”,全村669户3041人的总人口数,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461户207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68%。

盘山的通村路.jpg

盘山的通村路

“全村25度以下的耕地只有2500亩,人均不足一亩,而好田好地仅有8亩,自然资源局限得紧;村子基础条件差,加上绝大多数群众都是少数民族,语言交流有障碍,扶贫工作开展有难度……”提及之前村里的情况,县生态移民局驻村第一书记鲍吉祥感慨无比。

2014年,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声在群山间回响,在党中央扶贫政策的大力帮扶下,在脱贫攻坚前沿作战队、村支两委及党员群众共同努力下,纳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当地群众告别了危房,搬进新居,居住环境有改善;生病了看得起病,患病不再慌张;孩子能够不辍学、上好学,就学有保障……发生在这里的每一个故事演绎出了村子最实在的改变。

2019年,纳磨村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5.67%,脱贫摘帽近在咫尺,全村干群干劲十足,信心满满。


患病不再慌,就医有保障

陆贵先家大门上张贴着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联系卡.jpg

陆贵先家大门上张贴着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联系卡

“媳妇患了心脏病多年了,没法根治。”

“原来在农村是‘一人得病全家贫’,不仅看病难,还贵得很。媳妇一个月要去医院住两三次,家里的条件承担不起,却又没法不治,不治人就没了。”

......

在纳磨村岜岔上院组,坐在屋门前的小坎上,低保脱贫户陆贵先向记者描述着昔日情景。他说,为了给妻子治病,亲戚朋友能借钱的全借了,那日子别提有多难。

从2008年陆贵先爱人诊断出风湿性心脏病开始,他便去镇里靠杀猪或打零工维持生活,那微薄的收入仅够维持家中开销与儿女读书,只要妻子一犯病,便要四处借钱去医院治病。”陆贵先说,家家借尽,户户求遍,家里越过越穷,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子,看不到半分希望。“在我们农村,春雨贵如油,早春一看见下雨家家户户都乐得不行;可我不同,只要一下雨我就心惊,因为媳妇又要犯病了!”

陆贵先家中的“3+1”明白栏.jpg

陆贵先家中的“3+1”明白栏

陆贵先妻子所患的心脏病,永久性治愈比较困难,一到寒冬和早春,空气一潮湿,病情就会加重。一家三口本有两个劳动力,妻子患病后只剩下他一人务工,独木难支。

随着脱贫攻坚医疗保障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要求必须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大病和慢性病得到有效救治和保障。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在帮扶干部的协助下,陆贵先的妻子看病不再难。

“现在看病是先治后付钱,农合又能解决绝大部分的经济负担,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这个家早支离破碎了。”说起今年年初的治病经历,陆贵先满怀感激,眼中泛泪。

1月2日,陆贵先的妻子突然发病,不知所措的他第一时间联系了驻村干部,驻村干部当即驾驶私车将其夫妇俩送到县人民医院诊治。在医院,“先诊疗后付费”的医疗保障政策让他深深松了一口气。

“住院一个多星期,我一看账单,要3000多元,但经过医保补贴后,我就只付了400多元,这种待遇以前想都不敢想!”提起如今的好政策,陆贵先一个劲的点赞,他告诉记者,现在不仅是“花小钱治大病”,患病不再慌,每个月还会有家庭医生上门服务。

医疗保障,大大降低了贫困群众治病的经济负担,预防了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也让如陆贵先一样的众多贫困家庭看到了生活希望,有了前进的动力。

目前,纳磨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参加合作医疗,全面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实行减免费用等医疗保障政策。同时,建设村卫生室1所正常使用,配齐村医2名,全村慢性病和大病等完成100%家庭医生签约。


读书不再难,就学有保障

驻村干部到当地群众家中走访.jpg

驻村干部到当地群众家中走访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只有教育才是解决和阻隔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举措。在纳磨村,随着教育保障政策的逐年宣传和递进,村民们逐渐意识到孩子读书的重要性,家家户户抓教育,在村里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现在政策好,娃娃们读书不再难。目前,全村适龄儿童508人全部在校就读,没有一个辍学学生。”鲍吉祥说起村中教育环境的改善,欣慰地告诉记者,如今村里的路全部修建完毕,孩子们去达邦读书不用再走泥巴路,加上“两免一补”和营养餐的政策,家长们没了经济负担,学生们没了思想负担,帮扶干部们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也信心倍增。

“纳磨村可是出了不少的大学生,村里杨小国家的杨成欢就有出息。以前没有政策支持,这孩子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考上市第二中学都没去读,最后在紫云民中读了三年,硬是考上了湖北工业大学。”驻村干部刘光敏提起杨成欢,竖起了大拇指。

“他家里虽然贫困,但特别重视教育,孩子又相当懂事,读紫云民中时相关政策减免了部分学费,他自己又常常获得学校的奖学金。”该户的包保干部段安影说道。

杨成欢高中毕业后考上了湖北工业大学,但家中的条件负担不起学费,为了帮助孩子圆大学梦,段安影为其申请助学贷款,并联系两个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孩子1万元的生活费用;同时,为杨成欢申请相关政策的帮助,“现在孩子每年可以获得4830元的学费补助,超出的部分再由其家中承担,各类的教育帮扶政策不仅让孩子安安心心上了大学,还为其家庭减轻了大量的经济负担。”

杨成欢是纳磨村教育扶贫政策实施和落地的一个缩影,也为村中众多因家庭条件贫困的莘莘学子打消了求学顾虑,打通了就学通道。


居住不再愁,住房有保障

硬化后的通村路.jpg

硬化后的通村路

由于山高谷深的地理特点,纳磨村的村民们多半居住在山沟山脚,交通闭塞,环境恶劣,每到雨季还要面临着山上落石的风险,加之许多房屋建房时所使用的筑房材料简陋,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我们所有驻村干部逐户走访,查缺补漏,不留死角地对贫困群众住房安全保障情况进行核验。”鲍吉祥说,村民们原先大多住在山沟旁、山脚下,部分群众居住条件恶劣,存在地质灾害的隐患,对此前沿作战队与村支两委采取异地重建的形式,用“绣花功夫”抓好危房改造工作,最大程度改善当地群众的居住条件。

鲍吉祥站在一座民房前向记者介绍道,“这家户主叫王小海,当初不仅住在路不通水不流的山沟里,还用空心砖这种隐患建材修建房子。”

村民们都住上了安全住房.jpg

村民们都住上了安全住房

“当初建房时没多少钱,为了图便宜,就用空心砖来盖房子,也不知道有那么大的安全隐患。”王小海说,村干部到他家实地调研后,告诉他空心砖质量轻,材质不够硬,抗震性、抗冲击性差,只能用于非承重部位,同时认定其居住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符合危房改造的条件,将由政府补贴重新选址建房。

去年雨季,王小海新房还在建,暂时居住在旧房里,结果因雨量过大,导致山上滑落一块大石,一下子就将旧房房顶砸了个大窟窿,“当时驻村干部们说我家不安全,我还不信,经过这事我才意识到安全住房的重要性,幸好家里没受伤。”

王小海家的“危改”新房.jpg

王小海家的“危改”新房

如今,住进安全住房后的王小海心里踏实,不仅房子建的牢固,生活环境也得到极大的改善,家门口便是硬化后的通组路,出行不再一身灰、一腿泥。

据悉,2016年至2019年,纳磨村全村危房改造91户420人已全部改造完毕并搬迁入住,实现了全村农户安全住房有保障。(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 张江隆)

责任编辑:顾宇 编审 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