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在2008年,深处麻山腹地的紫云自治县宗地镇大地坝村的村民们还在过着“无电无通讯信号”的日子。
“天黑靠点煤油灯,没网没讯全封闭,人人在家窝到起,出行绕山耗精力。”提到当年的场景,村里72岁的贫困户杨小福打趣地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都开完了,村里才通电,咱村里怕是全县最后一个通电的村子喽,你说我们生活条件落后不落后。”
大地坝村通户路去年底已全部实施完成
大地坝村位于紫云自治县西南方,紧邻罗甸县木引镇摆落村,全村人口总数516户,253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83户,959人,属深度贫困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扶贫政策帮助及市、县、乡各级党员干部的帮扶下,大地坝村干部群众顽强拼搏、苦干实干。截止去年底,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7.82%降至4.85%。
6月9日,记者前往大地坝村蹲点采访发现:曾经山高谷深、交通闭塞的大地坝村,组组通了水泥路,家家门前有水泥院坝,通讯除个别偏远且住户少的小组外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小山村旧貌换了新颜,干部群众发展致富产业奔小康的信心十足。
奋斗:落后与现代的碰撞
近两年来,大地坝村实施通村公路20公里
“山高路不通,出门赶趟集,来回走到黑!”说的就是过去大地坝村民穷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大地坝前任驻村第一书记姚福学三年前来到村里开展扶贫工作,给他的第一印象,山高坡陡,耕地少,水资源匮乏,交通闭塞,电话信号不通,生活极度不方便。 一个不适合人生活的地方,要如何“帮扶”?姚福学首先能想到的法子是利用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村民全部搬出大山。可是除了个别的几户人家同意搬迁,大部分人村民都不愿意。 同步小康不能落下一人,还是得找脱贫脱困的法子。 通过长时间的驻村工作走访,姚福学清楚,大地坝村的穷,穷在没有通畅的连村公路。要带领群众找寻“脱贫”的出路,首先得修路。
为解决贫困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村里实施建设了202个小水窖
“大地坝村委到打朗组的通组路全长3.5公里,耗费了近1年时间,最困难的地段一天只能推进2米!”姚福学说,大地坝村村居分散,相隔较远,深处大山之中,在半山腰凿石修路,费时费力。 能修一米是一米,能挖一天是一天。在大地坝村全体驻村干部、群众的努力下,短短两年时间,在大山深处完成20公里硬化道路,目前全村通组路全部建设完成。串户路、庭院硬化也在去年底全部实施完毕。 一鼓作气、乘胜追击。路通了,接着就是水。 道路修通,大批的材料可通过车辆运进了小山村。2019年,面对大地坝村“靠天望水”的特点,在村里实施建设了小水窖202个,为了保障饮水卫生安全,全村所有农户均安装净水器。 “路通了,水清了,我们实现了多年期盼的愿望。还有那个光纤和4G网,现在手机也能用了,网络也有了!”蜂塘组村民岑小六激动地说。 据大地坝村现任驻村第一书记王朝思介绍,2019年11月,全村完成了光纤宽带覆盖。今年3月,3个移动4G信号基站修建完成,目前正在修建第四个,全村将实现4G信号全覆盖。 梦想:用勤劳书写致富故事
大地坝村村民的养鸡产业
受限于地理条件,大地坝村占地24.86平方公里,可有效耕地面积只有1466亩,耕地少,加上缺水源、缺资金、缺技术,想在村里发展致富产业,在过去就是一句“梦话”。 如何将有限的土地充分利用发挥最大效益?推进农业产业革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唯一出路。 “大岩山嘛,在以前,农户们只能在岩山里见缝插针散种些玉米,一般的人家养几只鸡,条件好点的养头猪、养头牛,不成规模。”王朝思说,在县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推动下,他们带领村民改变发展思路,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及帮扶单位的帮扶资金,如今在村子发展了种植佛手瓜80亩,楠竹种植1000亩,中华蜂养殖200箱,另外通过帮扶项目引进蛋鸡10000只分发给贫困农户养殖,推动庭院经济发展。 思路一变天地宽。如今,许多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在村里产业的示范带动下,产业发展的观念正在慢慢转变,如今部分村民正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自己的产业故事。
大地坝村贫困农户吴翠莲、吴健荣通过养牛发展致富
“村里给了我1万块钱做启动资金,我把两头牛变成6头牛,把几只鸡变成几十只鸡。2000块钱进的一头小牛,喂养一年长大能卖8000到10000元,这个过程让我获得了产业发展的自信。”大地坝组村民吴翠莲自豪地说。 45岁的吴翠莲,丈夫在4年前意外去世,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只剩下她和两个孩子,为了让孩子上学回家有个依靠,她选择了留村发展,依着村里传统发展方式,她常年在坡上刨土种植玉米,无法维持全家人生活,因此落了个“贫困户”。 村里的扶贫干部了解到情况后,通过政策引领,资金协助,技术指导,帮助她做好产业规划。“我们通过产业发展资金,给村民的发展方案是利用每户10000元产业发展启动资金,养1头牛和4头猪,或者养8头猪,也可以养2头牛,吴翠莲选择的是养2头牛。”王朝思说,村里许多像吴翠莲一样的贫困户缺乏产业发展思路和启动资金,现在通过政策引导与支持,找到了发展致富产业的方向。 “以前只知道在坡上刨土种苞谷,闲时就在村里找点零工,找不到发展产业的门路。”村民吴健荣说,去年他在驻村帮扶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免息的特惠贷买了6头牛,因缺乏经验、照顾不当,损失了四头,今年又贷款10万元,重新补栏,吸取去年的失败经验,如今牛儿长得膘肥体壮。 “今年底挑几只牛卖了,所有的贷款就还清了,现在养牛虽然累了点,但我有信心的很!”吴健荣乐呵呵地说,现在老婆孩子都在身边,自己也摸到了养牛的门道,生活充满希望。 冲刺:稳就业就是稳脱贫
大地坝村养蜂产业,目前全村养蜂200箱
背水一战、决战决胜,作为深度贫困村之一,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冲刺最后90天的关键时刻,大地坝村的脱贫攻坚前沿作战的队员们,积极动员、奋力前进,怀着“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不能耽误”的决心,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冲刺。 刚过完春节,王朝思就带领帮扶干部们千方百计保障村民务工就业,确保每个贫困劳动力都能就业,按时脱贫出列。
大地坝村佛手瓜种植基地,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致富
“稳就业就是稳脱贫。我们通过积极了解、积极引导、积极帮助、积极安排,千方百计动员村民们积极就业。”王朝思说,结合就业理念、思想开导、政策宣传,帮扶干部积极走访排查,收集全村的务工需求,根据不同的情况、需求,做出就业安排与帮助。 “能协调的就协调,能对接的就对接,能安排的就安排。同时我们还组织开展一些技能培训,提升村民的技能水平,促使他们尽快就业。从现在的情况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村支书陈云忠介绍说,全村1031口劳动力,如今已有916人外出务工,大部分都在省外。其中包含贫困户129户331人。 “按照打赢歼灭战要求,我们进一步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补齐最后基础短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大地坝村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陈云忠表示。(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姚福进 张江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