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石关村因击石取火而得名,直到20世纪,仍有村民击石取火,思想闭塞,信息闭塞,贫困程度不言而喻。为撕破贫困、摘掉穷帽,火石关村干部群众从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做起,铆足干劲,一鼓作气战贫困,实现了一个个梦想。
火石头关村11个村民组19个自然村寨,总人口316户140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7户774人。截止2019年底,全村仍有17户66人未脱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火石关村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补短板强弱项,重民生搞发展,因地制宜抓生产,力争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夯实基础 改善生活生产环境
6月18日,记者沿通村公路穿越一座座岩山来到宗地镇火石关村,村庄里,一栋栋小楼房依山而建,路边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点亮着麻山的夜,一条条通组路、串户路将各个寨子紧紧连接在一起。
未曾想,二十世纪末,火石关村仍有村民以击石取火的方式生火做饭、取暖。交通不便,赶集买办生活物资要翻越四五个小时的岩山小路,出山难,销售农产品难,购买生活用品难。
而今,出山路畅通了,电网提升改造了,建筑材料运进来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群众的生活生产环境逐渐改善,山村旧貌换新颜,百姓喜开颜。
一条一头连接宗地镇大地坝村,一头连接紫(云)罗(甸)公路的通村硬化路横穿火石关村;另一条一头连接宗地镇鸡公山(妹场小学),一头连接大营镇芭茅村的6.5米宽柏油马路穿过火石关村的多个村民组。至此,火石关村的出山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路通“血脉”畅,发展迎来新景象,麻山这个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渐行渐远。
近年来,火石关村不断加强基层设施建设,全村完成安全饮水工程项目74个,家家有小水窖或蓄水箱,全村197户农户安装有净水器。全村11个村组全部通硬化公路,去年底,火石关完成了全村农户的庭院硬化和串户路建设。
“党委政府就是好!为我家安装一个蓄水箱;下雨时,我们把房盖上的积雨引到蓄水箱中,装满一次可用半年多。”火石关村笆笼组村民阮文昌说,蓄水箱解决了他们遇干旱到处找水喝的难题。
在火石关村笆笼组,一条硬化机耕道蜿蜒穿过烤烟种植基地,为群众种植烤烟转运肥料、采收烟叶等,三轮车代替了人挑马驮,省力省时省事增效率。
脱贫攻坚带来的红利,火石关芭笼组村民杨胜兰感受颇深:“之前,庭院未硬化,环境卫生较差,雨天家门前稀泥烂垮,晴天蚊虫飞舞。现在,家家户的庭院干净了,牛粪、猪粪不到处流淌了,居住起来更舒适了。”
火石关村大麻地、铁叉湾两个农民组因生产生活环境恶劣,该两个组的19户人家实现整体易地扶贫搬迁。2016年以来,火石关村易地扶贫搬迁47户236人,其中17户90人搬迁到宗地镇湾塘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3户搬迁到紫云自治县城城东社区23户110人、城南社区7户36人。全村实施危房改造31户123人。
因地制宜 抓扶贫产业助民增收
产业兴旺百姓富。记者走进火石关村生猪养殖场了解到,该养殖养有生猪88头,其中繁殖母猪6头,繁殖公猪1头,其余是大小不一的育肥生猪。
姚方珍是火石关村生猪养殖场的管理员,负责给生猪喂食、消毒、清理猪舍等工作,村合作社每月支付她2500元劳动报酬。姚方珍说,在家门口干活路,赚钱照顾家里老人小孩两不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去年,火石关村生猪养殖场喂养生猪67头,全部出栏获纯利润7万元。火石关村委副支书何忠兴告诉记者,养殖繁殖母猪的目的是扩大养殖规模,一头繁殖母猪一年生产3次,每次生产猪仔8至10头,每年可生产24至30头猪仔,大大节约了购买猪仔的成本。
火石关村夹山组山丫口一处斜坡上,整齐地摆放着74箱蜜蜂,何忠兴随意打开一箱蜂,拿出一脾蜂巢说:“目前,正处蜜蜂繁殖高峰期,蜜蜂繁殖较快,这些蜜蜂已经可以分箱了,一箱分两箱;分箱后,该养蜂场将有148箱蜂。”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过去,火石关村群众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土薄地不肥,种一坡收一箩,种植效益差;而今,火石关村农户逐渐种植改变了种植方式,以种植葵花、红薯、南瓜、烤烟、黄豆等效益较好的农作物。
在火石村葵花种植基地,村主任杨秀忠看着开花的葵花苗,满脸笑容。今年,火石关村“村社合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简称村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800亩,种植葵花150亩、甜荞400亩、紫花苜宿100亩、红芯红薯150亩。
在村合作社红芯红薯种植基地栽种红芯红薯苗的村民黄小珍告诉记者,把自己的承包地流转给村合作社发展产业,每亩每年380元的土地流转费,在村合作社干活路,每天做工8至10小时,获得80至100元的劳动报酬,这样很好嘛!
今年,火石关村获得青岛市即墨区的结对帮扶资金20万元,为利用好帮扶资金,火石关村选址芭笼组的一块平地建设一个养鹅场,计划养殖2000只鹅。目前,养鹅场正在加紧建设中,本月底可投入鹅苗养殖。
火石关村通过扶贫项目资金入股村合作社发展种养殖业,探索“养猪、养蜂、养鹅”的养殖模式,在380亩产业地里套种甜荞、紫花苜宿等为蜜蜂养殖提供蜜源,为生猪、养鹅提供饲料,实现“以养定栽”,多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
激发动力 奋力拼搏战贫困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土地很贫瘠,到处山窝窝。”这是火石关村群众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生动描述。
冲刺决胜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及宗地镇党委政府与火石关村群众携手战贫困。从抓党建入手,镇人大主席韦燕青挂帅火石关村脱贫攻坚前沿作战队队长、村党支部书记,市中心血站下派一名干部到火石关村担任第一书记,以及市、县、镇三级政府分别下派多名干部到火石关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确保在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一人。
下派到火石关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市中心血站干部景旗,3年的驻村帮扶工作,见证了一个火石关村脱贫路上的艰辛,从打通“组组通”、修建小水窖、危房改造、庭院硬化、路灯照明、电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日趋改善,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项项工作历历在目。
脱贫要努力,致富要勤劳。随着生活生产环境的逐渐改善,以及驻村干部走村入户的引导和动员,火石关村群众的内生动力逐渐被激发出来。火石关村笆笼组村民王秀芬,在村里开起了刺绣、民族服饰加工坊,加工的衣服、饰品远销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一带,每月能赚钱3000至5000元的利润。
火石关笆笼组村民杨小其,获得政府2万元的危房改造补贴款后,老旧危房改建成了小平房。今年,他养有1头牛、3头猪、养殖鸡鸭鹅共计100余只,要吃肉就宰鸡杀鹅砍鸭,身体健康的夫妻两在村合作社务工,或附近做点泥水工,每月能赚取2000至5000元不等,小日子逐渐好了起来。
在火石关村笆笼组杨胜兰家,猪舍里喂养的一头繁殖母猪,快要生产了,养猪不用花钱卖猪仔了。杨胜兰割来生草正给两头黄牛喂草,他利用政府1万元的产业到户自己扶持资金,卖来两头黄牛喂养,见牛儿一天天肥壮,心里乐滋滋的。
在外漂泊多年的火石关村打龚组村民罗玉,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没有外出务工的他,选址进村公路边的一处地块,搭起简易养鸡棚,养殖了几百只鸡,白天把鸡放到坡地放养,夜晚把鸡赶进鸡棚栖息。
为方便买鸡和鸡蛋,罗玉在路边摆设一个销售土鸡、土鸡蛋的小摊点,每月销售土鸡、土鸡蛋能获得2000至4000元不等的收入。(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 张江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