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走基层】沙坎誓迈贫困坎——来自紫云深度贫困村沙坎村的蹲点报道

2020-07-06 11:08:58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九山半水半分田”,位于深山区的紫云自治县猫营镇沙坎村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帮扶及沙坎村全体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下,展开了一场可歌可泣的反贫困斗争。2019年底,全村贫困人口仅剩49户18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5.23%。

6月24日,记者前往沙坎村蹲点采访,通村路、通组路、产业路环山蜿蜒缠绕,田间地头、山上山下处处是干部群众忙碌的身影,新时代的脱贫故事在群山里演绎着。

沙坎村成片的辣椒产业

整村推进改善民生之基

“四年前,除了从镇上通往村办公楼的主路硬化外,全村其余一条水泥路都没有。”沙坎村副支书汪岳回忆起村里薄弱的交通基础,直摇着头。

“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看着一座连着一座的大山,任凭山里的农民如何努力,都觉得难。

在沙坎村前胡中药材种植基地,农民正在地里锄草。

“要是没有国家的扶贫政策,我们村的基础设施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变化。”汪岳介绍,在国家扶贫项目资金及驻村工作组协调资金的共同帮助下,短短几年时间,沙坎村组组通、每户庭院及串户路实现了硬化全覆盖,在道路硬化的基础上还实施了亮化工程,其中通组路硬化17.5公里,庭院硬化66000平方米,修建通村油路6.3公里,修建公厕3个,修建垃圾池29个,安装路灯108盏。

在安全住房保障方面。2016年以来,沙坎村易地扶贫搬迁182户770人,实施危房改造126户,共拆除易地搬迁老旧房167栋,拆除农村老旧危房40余栋。

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治穷根。沙坎村全村就学人口777人,其中建档立卡中小学生198人,初中生63人;高中及中职18人,大专及以上11人,已全部享受教育资助。

在中药材基地劳作的农民

健康扶贫是“防止返贫”的关键之役。2018年,沙坎村标准化村卫生室投入使用,配齐具备村医资格的村医一名,确保贫困群众小病不出村。全村城乡医保共参合332户1374人,参合率100%。

小小一滴水,窥见大民生。近年来,沙坎村实施饮水安全项目3个,覆盖全村所有村民组,2020年初,猫猫坡、岩脚、格其坝、白岩脚、小板尧实施饮水提升工程。目前,所有村民组饮水安全已全部解决。

在村里遇到村民廖容全,面对记者,他笑容满面:“过去,出门就是泥巴路,住的是透风漏雨的杈杈房,冬天怕寒,秋天怕雨。”“现在,出门可坐车、骑摩托,住政府帮助改造的房子,喝酒吃肉常有,做梦都不会想到。”

产业扶贫拓宽致富渠道

穿行沙坎村,周遭是林立的大山。当地村民过去靠在石缝缝里种玉米填肚子。没人指望大山里能脱贫,更别说致富。大山就是“穷山”。

让沙坎村民没想到的是,在帮扶干部的带动与帮助下,短短几年时间,在大山里有了脱贫致富产业。

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是沙坎村抓好产业扶贫的制胜法宝。

沙坎村佛手瓜种植基地,目前全村种植佛手瓜400亩。

据猫营镇人大主席、沙坎村脱贫攻坚前沿作战队队长、村党支部书记吴平介绍,沙坎村通过党建引领成立了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两个村企公司,产业扶贫项目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呈现种养结合、多元并进的发展态势。

辣椒挂果,瓜藤上架,前胡山上,坡上有看点。

沙坎村箐坝前胡种植基地,20多位村民忙着除草,绿油油的前胡长势可人。

去年,沙坎村村级公司统筹种植中药材前胡548亩,冬季采收销售,除去成本获利12万元,带动96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增收。今年,沙坎村扩大前胡种植规模,全村共种植前胡1600亩。

“目前,沙坎村前胡产业已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8500人次。贫困村民廖容全参与村企公司管理前胡每月获得4000元劳动报酬而增收脱贫。”吴平说。

在格碰组辣椒种植基地,小青椒挂满枝头,今年全村种植辣椒850亩。

沙坎村辣椒种植基地,全村辣椒种植850 亩。

“为鼓励贫困农户通过种植辣椒增收脱贫,农户每种植1亩辣椒,将获得补助资金200元。”汪岳介绍说。

在翁奶组佛手瓜种植基地,成片的佛手瓜棚架连成一片,蔚为壮观。今年沙坎村种植佛手瓜400亩,其中翁奶组连片种植160亩。

蜜蜂飞舞酿好蜜,鸡儿鸣唱肉色香,林下有亮点。

记者在老寨子组鸿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林下生态肉鸡养殖基地看到,鸡群在林地里觅食,基地负责人张德心随手往地上撒一把鸡食,鸡群争着抢着开始活跃起来。

沙坎村生态鸡养殖

2019年,在外务工多年并掌握养鸡技术的张德心回乡养殖生态鸡,当年养殖3000只生态鸡,除去成本每只获得30元的纯利润;今年3月,沙坎村村企公司利用扶贫量化资金70万元入股鸿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村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生态肉鸡养殖业,计划养殖规模10000只,带动70户贫困户增收。目前,已养殖8000只生态鸡。

荞开花季节,在小板尧组养蜂点,成群的小蜜蜂在养蜂蜂箱与养殖点前成片甜荞花间飞舞,将朵朵甜荞花采入蜂箱酿制蜜糖。

沙坎村养蜂产业,全村目前养蜂300箱

“今年,沙坎村村级合作社引进蜜蜂300箱,分三个养殖点养殖;目前,已采收蜜糖300斤,产值3万元。”猫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驻沙坎村干部朱永才说。

肥壮牛儿哞哞叫,百姓荷包鼓起来,圏舍内有特点。

走进沙坎村猫猫坡肉牛养殖场,饲养员汤国妹、张二妹夫妇正在给牛儿喂食。

朱永才介绍,去年,沙坎村投入扶贫量化资金50万元、产业到户扶贫资金15万元,建成养殖规模为60头的猫猫坡肉牛养殖场,带动40户贫困户增收;今年,沙坎村将养牛场养殖规模扩大到110头,利益联结40户贫困户增收。另外,沙坎村还利用产业到户资金35万元,入股紫云祥云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利益联结35户贫困户增收。

凝聚力量攻克贫困堡垒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队伍。    

针对沙坎村之前村委班子战斗力不强的问题,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期,市退役军人管理局、县政府、猫营镇共下派16名干部到沙坎村,加上沙坎村村支两委的7人,组成拥有23人的脱贫作战队伍,进一步补强了脱贫攻坚力量。

吴平说,在如今的沙坎村,干部群众一条心、一股劲,再苦再累大家都坚守岗位,誓要撕掉贫困标签。

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村容全是沙坎村勤劳脱贫户的典型。几年前,妻子因病去世,留下3个未成年的孩子,靠种植传统农作物艰难度日。去年,村里引进了前胡产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前胡产业,并聘请廖容全作为村合作社的前胡产业管理员,每月支付他3300元的劳动报酬。一年间,能吃苦、爱学习的廖容全逐渐掌握了前胡的种植、管护、烘烤等技术,今年,村合作社把他的薪酬提高到每月4000元。

“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人只要勤劳,没有不脱贫的道理。”廖容全笑着说。

沙坎村小板尧组村民张国勇,是位残疾人,依着拐杖仍坚持劳动,负责小板尧蜜蜂养殖点的管护工作,每月获得2000元的固定薪酬,外加绩效提成。管理好了还能拿到3:7比例的绩效提成,这大大激发了张国勇的工作积极性。

“以前因为腿脚不便在村里找不到活干,多亏了村里的养蜂产业。”张国勇说,养蜂让他重新找回生活的自信。

沙坎村养牛产业,图为村里的贫困户汤国妹正在喂牛

在猫猫坡肉牛养殖场,小学一年级未读完的汤国妹与妻子张二妹,把养牛场打理得井井有条。

“喂养得好,养牛场存栏60头牛,一头牛每月能长60至100斤肉,现毛牛肉的市场价格每斤20多元,利润明摆着的。”汤国妹笑着说,由于文化低出门怕挣不到钱,现在在村里也可以发展产业致富,脱贫不是问题。

一个个脱贫故事在沙坎村演绎,是对扶贫干部们工作肯定,更是鼓舞干部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在最后的收官阶段,沙坎村全体干部群众将背水一战,同时间赛跑、与贫困较量,进一步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夺取最后总攻的全面胜利。”吴平说。(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王瑜 姚福进 伍水清)






责任编辑:陈婷 编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