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我们的作战队长,要不是他坚持流转土地,集中发展产业,我们哪能在家门口就业,哪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普定县黄桶街道后寨村村民廖茂盛高兴地说。
2017年8月,受组织委派,普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科级领导干部周启发到后寨村担任脱贫攻坚作战队队长。初到村里,群众对他投来异样的目光,在背后悄悄议论到,“派这么一个快要退休的来当作战队长,是来养老的还差不多。”面对这一双双异样的眼神,周启发没有气馁,反而是以办公室为家,白天走家串户,晚上研究村发展规划,用短短2个月的时间熟悉全村的基本情况,访遍全村5个自然村寨685户人家。为村问诊把脉,对症开方。
抓组织建设 发展有方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后寨村之所以经济落后,发展缓慢,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没有凝聚力,带富能力不强,只有建强党组织,才能形成发展合力。
为建强村党组织,周启发对全村20至55岁的村民进行逐一筛查,经过多次综合分析,最终将伍克明、廖茂勇、肖华和廖大兴等作风优良、政治过硬的村民充实到村委班子中来。同时,将5名讲责任、敢担当的村民小组长纳入村委统一管理。并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对全村32名党员、2名预备党员和4名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训,强化奉献意识,增强政治站位,提升带富能力。
抓设施完善 发展有基础
后寨村距普定县城6公里,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村寨,被誉为普定的后花园,有着农业+休闲旅游的区位优势。但现有的基础设施阻碍了该村的产业发展和休闲旅游开发。
为破解这一发展瓶颈,白天,周启发积极主动与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沟通对接,跑要项目,晚上,组织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召开会议,讨论发展规划,有时一讨论就到凌晨一两点钟。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周启发的努力下,后寨村3年来累计争取到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新修通组路1.8公里,机耕道15公里,村主干道350米,完成串户路9115平方米,庭院硬化445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58盏,完成1400亩的“小农水灌溉”等项目,为后寨村小康路夯实了基础。
抓产业发展 群众有增收
群众要增收致富,发展是硬道理。为充分利用后寨村离县城近、土质好、水源充沛的资源优势,周启发一边思考要发展什么产业,一边带领村支两委和部分村民代表到塘约、丹寨等地考察学习,借鉴成功的经验来发展本村。
通过到多地的考察学习,结合后寨村的实际,经村委会和村民代表讨论,决定流转村里的土地,发展种养殖产业。可说易做难,要把几百户群众的土地流转集中利用谈何容易。面对这一难题,周启发没有退缩,反而迎难上,先是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分析当前产业发展趋势,对未答应流转土地的农户,周启发挨家挨户地去做思想工作,吃了不少闭门羹,但周启发没有灰心,仍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做群众思想工作,在周启发的努力下,全村村民全部答应流转土地,并且在1个月的时间内完成2113亩土地流转。
土地有了,资金怎么办,这2000多亩土地又要发展哪些产业,这一个个问题摆在周启发面前。办法总比困难多,周启发一边向上跑要项目,一边引进公司,经多方努力,有多个公司落户后寨村。目前,后寨村有香葱产业基地850亩,食用菌大棚基地600亩,韭黄产业基地570亩,花卉基地100亩,特色蔬菜100亩,食品加工原材料基地200亩,水产养殖120亩,形成综合型的产业发展格局,为本村闲散劳动力提供就近就地就业机会,全村所有产业累计创造就业岗位600多个,每年发放村民务工工资300余万元,全村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5536元增加到2019年的8734元。
如今,后寨村的男女老少对周启发已刮目相看,对这个脱贫致富领路人,个个都竖起了大拇指。(张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