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花江镇:花椒丰收香四方

2020-08-12 22:39:58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时下,又是花椒的丰收季。8月7日,记者走进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在该镇峡谷、坝山、木工等多个盛产花椒的村子,当地椒农或在林中采椒,或在沿街售卖,伴着花椒的椒香与张张喜悦的面庞,一副丰收图绘跃然纸上。

运用新技术采收过的花椒树.jpg

运用新技术采收过的花椒树

  花江镇峡谷村是“板贵花椒”的发源地,自90年代坡改梯发展花椒产业起,贫瘠的石漠大山之上长出了片片“绿色银行”,不仅有效治理了石漠化,改善了当地的气候生态,老百姓也通过种植花椒,与贫穷彻底道了别。

  “我村家家户户多多少少都种有花椒,目前全村近3000亩花椒林,有2000亩已经挂果投产,每年每户平均要增收2万元左右。”该村村支书邓登彬是地地道道的峡谷人,从小在大山里长大的他,见证了花椒产业的兴起和摆脱贫穷历程。他告诉记者,村子里的花椒大户在市场价格良好之时,一年要赚10余万元,这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峡谷村椒农王山美把刚采收的花椒一一去除枝叶.jpg

椒农王山美把刚采收的花椒一一去除枝叶

  趁着中午气温稍低,椒农王山美与老父亲坐在家门口将早上刚采的花椒一一去除枝叶,不时有车辆从摊前经过,都会带上几斤。“我们‘板贵花椒’麻味足、香味浓、品质好,年年采的花椒都不愁卖。”王山美说,花椒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每到丰收时期,上门订购的商家都络绎不绝。

  老椒农李德学、潘顺飞夫妇,种植花椒已经十几年,提及发展花椒带来的改变,不善言辞的老人用质朴的话语说,“原先吃饭穿衣都成问题,通过种植花椒,现在不仅吃穿不愁,家中还建得起房,娃娃也读得起书。”

  “目前村里的花椒主要还是商家上门收购,大伙也通过微信、QQ等方式进行宣传。下一步打算尝试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线下主动开拓市场,形成订单销售的趋势。”邓登彬说,随着村子花椒的相继投产,以及精品水果产业的逐步挂果,打通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说峡谷村是传统“板贵花椒”的发源地,那么坝山村、木工村就是花椒新技术革新的示范点。

数位椒农正在去采收的路上.jpg

椒农正在去采收的路上

  2016年,该镇花椒遭遇产业瓶颈,许多花椒树出现树龄衰老,产能下降的问题,种植管护技术也停滞不前,亩产从过去的300斤下降到100至150斤,亩产值从过去4000元下降到1500元左右,椒农们逐渐失去发展信心。

  为此,当地政府认真分析原因,主动寻求提质增效的“破冰”良方,最终在重庆江津找到了花椒科学改良新技术,并组织村、组干部和椒农、贫困户到该地学习。

  作为首先进行技术改良的坝山村,簇簇坠在枝头的饱满花椒就是成功改良的最好证明。该村种植大户曾德春家中有数十亩改良后的花椒林,这让他在前两年赚了不少钱,带领村民们一同发展花椒的信心也格外足。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花椒价格略有下滑,但总体销售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在曾德春看来,科学技术的改良,不仅使花椒产量获得大幅提高,后期采收也变得十分便捷。他告诉记者,在改良前,花椒的采收最让椒农们头疼,需要一颗颗采摘,往往一天下来只能采几斤,既费时又费力。技术改良后,椒农们手持专用剪刀,连枝带叶与花椒一同剪下,成捆搬运进行销售或直接烘烤,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缩短了采收时间,提高了出产效率。

当地椒农正在采收花椒.jpg

当地椒农正在采收花椒

  走进木工村合作社的花椒种植基地,数十名务工村民正在加紧采收。村支书童连果告诉记者,正在基地中务工的群众都是周边村寨的,本村村民每家每户都在采收花椒,没有时间到合作社务工。

  “我村共有4300亩花椒,其中4100亩是农户自种,基本都是老树进行技术革新,一经改良便能直接进入丰产,平均亩产达到800斤,产量比原先翻了好几倍;村合作社发展的200亩今年哪怕是初挂果,亩产也有400斤。”童连果告诉记者,镇党委政府考虑到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市场和价格都有所影响,主动担当搭建产销渠道,由县平台公司以每斤8元的收购价进行集中收购,如果椒农自身有渠道可以卖出高价,也可以自行售卖。

  据他介绍,发展花椒产业并且进行新技术改良,让当地很多贫困户通过自身发展成功实现脱贫。

  该村贫困户赵信顺,家中人口众多,几个孩子都在读书,家庭条件负担大。虽说种有几亩花椒地,但管护不科学,产量也不高,只能靠他打些零工帮补,日子过得相当清苦。

  2016年,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搭线,该村村支两委组织群众到重庆江津学习,赵信顺正是其中一员,他学习回来后对新技术很是认可,加上镇、村两级后续又多次联系老师到村进行实地指导培训,让他更有发展的动力。

花江镇木工村花椒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在加紧采收花椒.jpg

       花江镇木工村花椒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在加紧采收花椒

  在村支两委的帮助下,他吃苦耐劳,敢拼敢干,短短数年便将花椒产业发展至20亩,自己还建了烘干房。“烘干后的花椒,能卖七八十,哪怕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也能卖到四五十。”赵信顺说,之所以成功实现脱贫,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帮助,让他从新技术里找到了新出路。

  “现在我们村的土地几乎全部种满花椒,人均收入从前些年的4000元增至8000元。目前花椒产业初步成效已经体现,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将放在产销对接上,为椒农们开拓更多的新渠道。”童年果说道。

  据了解,2014年以来,花江镇结合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大力种植花椒17700亩,目前全镇花椒种植面积近3万亩,挂果面积达15000亩。通过花椒产业的推进与发展,不仅让椒农们稳步增收奔小康,也让这片山高石多,土地贫瘠,石漠连片的贫困地区,形成了生态与经济的“绿色屏障”。(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

 

责任编辑:顾宇 编审 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