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来,我市各级工青妇组织和各有关部门,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大好机遇,结合“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和职能职责,把安顺与青岛东西部扶贫协作优势,贯穿到“搭五桥”“建五家”的工作中,通过劳务输出、就业培训、扶贫车间、义诊服务、直播带货等,为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成为新市民、实现新梦想,搭好追梦的桥梁,共建筑梦家园。
8月29日清晨,董晓霞带上5岁的小女儿,从西秀区蔡官镇赶到移民搬迁安置点春晖社区内的“绣娘坊”,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一旁的女儿也打开了书本准备做作业。
董晓霞是西秀区妇联“锦绣计划”培训后留下就业的绣娘。“来参加培训,就是想多学一点手艺,我从不会到现在能熟练绣出一幅作品,得益于杨婷婷老师的耐心辅导,现在我一个月可以挣2000多元,从家到这儿也才10分钟左右,既能照顾孩子又不耽搁挣钱。”董晓霞说。
董晓霞口中的杨婷婷就是“绣娘坊”的负责人,在青岛帮扶资金的支持下,杨婷婷建起了春晖“绣娘坊”,今年共培训了200余人次。“多亏了工青妇相关部门的推荐,公司今年实现与青岛工艺美术品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公司的合作,首批货值7855元产品已发往青岛,并搭成了长期合作协议。”
在镇宁景宁小区,来自青岛的扶贫培训同样让刘艳妹、柳九妹、龚江兰、韦小毡等一批贫困户掌握了技术,实现了就业。“我们学习了刺绣后就接到青岛的团扇刺绣订单,现学现用的手艺让我们很有成就感,现在在巧手民族蜡染刺绣工艺坊就业,有1800元的底薪,多劳多得。”柳九妹笑着说。
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我市部分企业实现了“安货入青”“安货出山”。在上月举行的安顺·青岛东西部协作劳模工匠扶贫产品推介会上,我市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实现了线上销售,10余家企业带来的蜡染、傩雕、竹编、茶叶、辣椒等特色工艺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布满展厅,吸引了近10万人次在线观看,为线上线下开展消费扶贫搭建了桥梁。
除此之外,我市还积极邀请青岛专家进行就业技能培训“送教上门”。“将毛巾铺放整齐,向上折叠拉伸……,一只毛巾天鹅就做成了。”来自青岛西海岸新区就业培训中心的李艳红老师在培训课堂上手把手的教着学员们。而这样类似的场景最近在安顺经开区的7个村居同时上演着,授课的7名老师均来自青岛西海岸新区就业培训中心,他们围绕贫困户急需的技能需求,深入浅出,仔细讲解,确保贫困户通过培训能掌握一技之能。
与此同时,青岛胶州市总工会与镇宁自治县总工会邀请到华凯人力资源集团国家育婴师王新凤老师为镇宁景宁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公益培训,为安置点妇女、下岗女职工开展母婴生活护理、养老护理等培训。
培训提高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就业质量,转变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观念,提升参训人员的思想认识和劳动实用技能,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造血”能力,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拓宽了致富门路。
山连着海,心连着心。东西部扶贫协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从山里到城里、由农民变市民搭建了实现梦想的桥梁,搬迁群众正逐步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美好梦想迈进。(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刘现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