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支书”情系山乡践初心 ——安顺打造“兵支书”促进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2020-09-15 16:47:59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贵州是革命老区,也是我的家乡,家乡人民需要我、国家需要我,我就一定会第一个站出来,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讲这话的人叫杨守亮,是普定县白岩镇韭黄村党支部书记。

“离开部队三十多年,变的只是战场,不变的是一名军人的使命和担当。”杨守亮还有另一个身份——退伍军人。在安顺,像杨守亮这样扎根各个贫困村的退伍军人有916名,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这是安顺市委培育基层党建领头人、脱贫攻坚引路人而探索打造的“兵支书”。

在防疫期间,“兵支书”杨守亮(右二)坚守在防疫一线

在防疫期间,“兵支书”杨守亮(右二)坚守在防疫一线

为了在农村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2018年以来,安顺军地合力打造的“兵支书”队伍,在建强基层组织、推动脱贫攻坚、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尖兵”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促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平坝区平元村“兵支书”肖正强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产业

平坝区平元村“兵支书”肖正强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产业

筑牢堡垒:选好育好“兵支书”

安顺市下辖6县区均为贫困县,其中有1个深度贫困县、2个极贫乡镇、178个深度贫困村。在过去,多数深度贫困村存在基层党组织涣散、带动能力弱的现象。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如何筑牢农村基层党支部这个坚强堡垒,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前哨”作用推动脱贫攻坚?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安顺军地不约而同地“盯”上了退役军人这个群体。

“退役军人经历过军队的淬火,是巩固基层党组织、振兴乡村的好人选。”安顺军分区政治委员闫海说。

2018年,安顺市军地协同,建立联选共育机制,从全市1.2万名退役军人中选出精兵强将担任“兵支书”。

“选”方面,安顺采取军地联选方式,按照应征入伍、部队服役、退伍返乡、培养成才四个阶段,制定“兵支书”培养选拔流程图,全环节、全流程、全方位对退役军人进行跟踪、培养、考评、选拔,健全完善“兵支书”培养选拔链条。

“育”方面,根据“兵支书”个人特点和发展需要,依托安顺市军地实践中心、“兵支书之家”等阵地,分期分批选派“兵支书”到大坝、塘约等“领头雁”实训基地,进行脱产一周的跟岗实训切实提升“兵支书”实战能力。同时,各县区同步开展“兵支书”技能培训、岗位练兵,采取实战培训、学历提升培育过硬本领,激活“兵支书”的活力,筑牢农村基层战斗堡垒。

”的方面,采取军地齐管方式,建立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军地共建责任,以责任落实促进“兵支书”担当作为;定期对“兵支书”履职情况进行考评,考核评议情况与报酬待遇、评先评优等挂钩,倒逼履职担当。建立“兵支书”动态研判调整机制,市县乡三级联动,通过实地走访、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兵支书”综合履职、群众满意度等情况,确保“兵支书”队伍始终保持蓬勃活力。

”的方面。制定出台激励保障措施,采取“固定工资+绩效补贴”的方式确定兵支书待遇标准;逐步完善关怀激励机制,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兵支书”拓宽成长通道;为获得市级以上表彰或连续两年获得县级表彰的“兵支书”解决副科级经济待遇。2018年以来,4名“兵支书”通过招考进入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工作,12名“兵支书”享受副科级经济待遇,杨守亮、肖正强、赵宇飞、林显才、罗金鹏等175名“兵支书”获得全国、全省、全市模范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等称号。褚代洋、雷兴发、胡波、杨兵、代平等92名“兵支书”先后获得省、市、县党内表彰。

经开区磊跨村“兵支书”韦俊

经开区磊跨村“兵支书”韦俊

军魂在心“第二战场”建新功

“虽然我脱下军装从部队回到家乡,但是部队的光荣传统我不能忘,当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就要敢于第一个站出来,因为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本平静的生活。杨守亮在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阻击战中来,带领广大群众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疫情面前,我们必须冲锋在一线。”疫情发生后,从今年2月14日到疫情有效防控,杨守亮一直奋战在防控一线。

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杨守亮再一次将军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品质带到战疫一线,在村里组织13名年轻退役军人骨干,组成临时战斗班组。“在13名退伍军人的组织带动下,全村有200多名青年志愿者主动加入到疫情防控队伍中来。”杨守亮说,要打胜仗,战斗队伍建设是关键。

“杨书记一直跟着大家换班执勤,在没值班时,一有时间就到村里的卡点探望执勤人员,晚上还要巡逻,劝解村民不要外出,也不要聚餐或聚集打牌唠嗑。”韭黄村村民孙定明说,防疫期间,杨守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的军人品质。

在安顺,回到家乡“第二战场”再立“新功”的兵支书还不止杨守亮一人。

“他不愧是当过兵的人,干事雷厉风行,对老百姓的事情热心肠得很,是个靠谱的好干部。”走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提到村支书肖正强,村民都赞不绝口。

1997年,16岁的肖正强步入军营,成为一名军人。2005年,他退役后返乡创业,经营建材生意,每年收入不薄,全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怀着带领群众致富的初心,2016年,肖正强担任平元村党支部书记。

在肖正强的带领下,通过几年努力,如今,平元村采用“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了平元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精品蔬菜种植面积从100亩扩大到600多亩,产业带动下的平元村100户贫困户403人已全部脱贫,村民人均年收入2015年的6000元达到如今的11800元

“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新的‘战场’,激情奋战,充分展示了退役军人永葆革命本色、勇担时代使命、砥砺奋进图强的优秀品质。”安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曾仕翔说,在新时代,安顺“兵支书”不忘初心、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经受考验,越是艰险越向前,他们用无私奉献的“军魂”谱写了军人一心为民的初心

浪塘村村容村貌一角

浪塘村村容村貌一角

不走的工作队:乡村振兴再显身手

走进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邢江河两岸风景秀丽,别墅式的民居鳞次栉比,新的游客接待中心焕然一新,一幅乡村振兴的农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说起浪塘村的新变化,与“兵支书”王峰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王峰于1996年参兵入伍,1998年12月退役,一直服务于基层一线,2019年4月调任浪塘村党支部书记。

浪塘村“兵支书”王峰

浪塘村“兵支书”王峰

王峰介绍,浪塘村以前是传统的农业村寨,属二类贫困村,2014年以来,村里在各级党委、政府及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发展蔬菜产业不断增加村民产业收入,顺利脱贫。

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兵支书”王峰乡村振兴战场再显身手。2019年10月,在他的努力下,引进中汇百川康养管理有限公司投入1.1亿元对空心村进行改造,并引进贵州明驿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在浪塘投入1.25亿元开发千浪湾水上世界及餐饮民宿园,目前该项目已经建成正常营运。

“振兴乡村,不仅要农民富,更要生态好,浪塘村将借助依山傍水、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将农业与文化、乡村旅游、乡村休闲等产业深度链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安顺乡村振兴新样板。”王峰说。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在经开区幺铺镇磊跨村,过去,由于受到交通、资源等因素的影响,磊跨村基层治理工作难以开展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导致群体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全村一度戴上了“问题村”的帽子,产业也发展不起来。

蜕变始于两年前。退役军人韦俊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将退伍军人政治理想坚定、吃苦耐劳、纪律严明和作风优良的优势特点融入村级队伍建设。为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村“两委”将工作不力的村委委员进行改选,在全村18个复退军人中,选取人民群众认可度高的复退军人3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加强退役军人队伍建设,开始强队伍,把方向,带领群众开辟致富路。

“我们村党组织以脱贫攻坚抓产业发展、以文化传承抓统村落保护、以村庄整治抓旅游开发,实现了村级党组织通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开启乡村振兴的共同缔造新模式。”韦俊说。

经开区磊跨村一角

经开区磊跨村一角

如今,磊跨村已是乡村治理示范村,先后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共同缔造”试点村落以及贵州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示范村、贵州省传统示范村落。

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邻里和谐......曾经一个个落后的村庄旧貌换新颜。如今,安顺“兵支书”在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发挥了“培养一人、带动一批、示范一片”的良好效应。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历史性的工程,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唯有为选派村留下一支优秀人才队伍,才能保证贫困村在消灭绝对贫困之后,能够一直沿着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曾仕翔,安顺“兵支书”将在农村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促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陈婷婷

责任编辑:胡晓 编审: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