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大山奔小康 走向幸福新生活——安顺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综述

2020-10-10 10:35:10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伍水清 安顺市青年摄影家协会

在安顺,部分山区群众生存环境恶劣,靠山难吃山,山上都是生态林,不能砍伐,换不成钱。山货运不出,产业起不来。山路崎岖遥远,山里的孩子上学难。更愁的是看病难,小病拖,大病扛。重重大山像一道道屏障,贫困赶不走,小康进不来。

一方山水养不起一方人。搬出大山,筑梦小康路,这是许多山里人的夙愿。

关岭同康社区.jpg

关岭同康社区

树挪死,人挪活,搬出深山天地宽。从2016年开始,一场波澜壮阔的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在安顺打响。

据来自安顺市生态移民局数据统计,安顺市“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84个安置点,计划搬迁820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5181人),截至2019年6月底,全市所有项目全面竣工均达到搬迁入户条件,搬迁入住8210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6413人),全面完成安置点建设及搬迁入住任务。

黄果树安庄幸福社区.jpg

黄果树安庄幸福社区

优化顶层设计,确保精准不落一人

一间间挂在大山褶皱上的茅草房,低矮破旧;一个个嵌在深山浓雾里的小村寨,零星分布;一户户世代与贫困抗争的山里人,致富无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标签”:深度贫困村和贫困群众。

“山是大岩山,插在云里面;田是坡耕田,落在山谷间。”回想起以前的日子,如今已经搬进简嘎乡磨上村易地扶贫安置点的李斌感慨万分。

镇宁景宁社区的搬迁儿童.jpg

镇宁景宁社区的搬迁儿童

 35岁的村民李斌原来住在镇宁自治县简嘎乡法绕村梁山组,梁山组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高的山上,属简嘎乡最高的山,村里基础设施滞后,生存环境恶劣,群众思想守旧,文化程度较低,属于典型的深度贫困村,一家人辛辛苦苦几十年,依旧是“贫困赶不走,小康进不来”。

“山上的苦日子真把人过怕了,看病难、孩子上学难,住房条件差,生活条件落后。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只能靠在石缝里种玉米,一年下来只能够勉强填饱肚子。”交通不便看病难、道路崎岖上学难、山高坡陡产业起步难、生态脆弱改善生存环境难,“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一方水土承载不了一方人”。

李斌正是安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缩影,唯有搬迁,才是破难解困的根本出路!

镇宁景宁社区.jpg

镇宁景宁社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摆到了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

2016年初,安顺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实际,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头号工程和重中之重,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精准实施加快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等文件,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等关键性问题,对“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系统、全面规范,建立了市里协调推进、县为责任主体的易地扶贫搬迁责任体系,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社区鞋业公司扶贫车间.jpg

社区鞋业公司扶贫车间

精准再精准,保证不落一人。

按照2016年8月贵州出台的《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识别登记办法》,安顺市紧盯居住深山区、生活条件差、就业无技能、增收无门路、就地脱贫难的贫困人口,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以“应搬尽搬”为原则,做到有进有出、对象精准。

选址科学精准,确保“搬到哪儿”更合理

结合贵州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和计划任务,安顺市“十三五”需要对82020人(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5181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在5年时间内,实施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搬迁,在安顺发展史上前所未有,面临困难和挑战也前所未有。

对口帮扶扶贫工厂.jpg

对口帮扶扶贫工厂

建设规模大,难!满足搬迁人口需要,要在不足5年的时间内,投入巨额资金建设住房、学校、医院,以及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群众顾虑多,难!群众故土难离,担心多,担忧多,怕搬出以后生活没有保障,就业没有着落,顾虑重重,不想搬,不愿搬,动员搬迁难度极大。

就业压力大,难!要实现每户一人以上的就业,需要解决如此之多的就业岗位,并保证稳定的收入来源。

黄果树安庄幸福社区搬迁群众拍照留影.jpg

黄果树安庄幸福社区搬迁群众拍照留影

产业支撑少,难!新安置区产业少,无支撑,需要现谋划、现培育、现招商来发展产业,满足群众的发展需求,就像在一张白纸上画图。

此外,还要考虑到群众融入、社区治理等现实问题……

攻坚克难,安顺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大机遇,怀揣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精气神,一场规模空前的易地扶贫搬迁大决战拉开帷幕。

一幢幢新房,依山傍水;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在环境优美的西秀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彩虹社区,外地媳妇班玉娥在广场上健身跳舞。在搬来前,班玉娥一度觉得“上错花轿嫁错郎”,丈夫家的村子山高路远,耕地又贫瘠。

开发区龙井社区.jpg

开发区龙井社区

2017年4月22日,杨武乡顺河村38户175位贫困群众搬迁入住西秀区彩虹社区,成为了“城里人”。班玉娥从心里认可了自己“安顺人”的身份,情不自禁地感叹:“这里新房美观大方,交通、读书、买东西都方便,跟搬迁前比真是天上人间,大伙儿都觉得现在的日子过得真是舒心。”

舒心,来自对群众意愿的充分尊重。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顺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根据村民的意愿,采取不同的安置方式。

合理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和安置点是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基础,也是确保搬迁安置和后续发展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

根据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实施特点,安顺市因地制宜选择安置模式和安置区域,坚持以城镇化集中安置为主,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迁,重点围绕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物流商贸集聚地进行选址,千方百计解决安置用地难题,实现灵活搬迁。

开发区龙井社区搬迁户.jpg

开发区龙井社区搬迁户

以西秀区彩虹社区、镇宁景宁社区为代表的安置点,选址在城市近郊的产业园区内,依托园区内工厂、企业,确保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以关岭同康社区、同心社区为代表的安置点,选址在县城关花大道旁,属新城发展规划区,配套建设物流园、国际商贸城等,交通设施便利,城市配套设施完善,不仅能确保搬迁群众生活便利,还能稳定就业。

多种搬迁模式的实施,有效解决了用地难题,充分调动了搬迁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要群众搬”到“群众要搬”的效果。

聚焦脱贫致富,确保“稳得住、能致富”有实招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让群众“挪了穷窝”,还要帮助群众“改穷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而不断推进的易地扶贫搬迁行动,正一次又一次提升着贫困群众奔向幸福生活的信心。

平坝鼓楼街道同心社区.jpg

平坝鼓楼街道同心社区

谁能想到,三年前的玉兔山安置点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土地。同样,曾经生活在普定县贫困山区的5916名贫困群众,做梦也没想到会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深沟,在穿洞街道岩上村的玉兔山建起了新家园。

一处处荒坡推平了,一条条宽敞的城市道路打通了,一座座新住宅楼建起来了……一片新的家园奇迹般地崛起在这片荒土地上。普定县山区10个乡镇(街道)65个村寨的1360户5916名群众,搬入新型城镇化社区,彻底告别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贫困生活。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往哪里搬、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保障、生活如何改善,生态如何兼顾、产业如何持久?这些都需要统筹考虑,使搬迁安置同发展产业、安排就业紧密结合,让搬迁群众能住下、可就业、可发展。

普定玉兔山安置点.jpg

普定玉兔山安置点

2019年以来,安顺市在完成“十三五”建设任务基础上,将工作重心全面转移到后续扶持工作上来,全力做好搬迁群众返岗复工和扶贫车间复工复产等各项工作。

据统计,目前,安顺市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17953户37790人,其中省外就业16661人,占44.09%;省内县外就业3940人,占10.43%;县内就业17189人,占45.49%,户均就业2.1人 ,实现了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的工作目标。

“认真按照省部署要求,加快建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五个体系’,促进搬迁群众‘快融入’,在‘搬得出’的基础上实现‘稳得住、能脱贫。’”市生态移民局局长黄猛表示, 确保脱贫攻坚如期全面收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安顺搬迁工作将按照“六个坚持”“五个体系”持续后续扶持,抓好搬迁成效巩固提升,确保“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圆满收官,为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图片由安顺市青年摄影家协会提供)


责任编辑:宋爽 编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